《炊烟有望》(长篇连载)五卷 导语
当我阅读树爱先生的第五卷,我思绪飘忽到了八竿子打不着的:武汉大学的“刘道玉时代”。那时的武汉大学学术氛围浓厚,是一个没有学者看官员,只有官员拜学者的氛围,从老师到学生都专心做学问。当我读着肖承均、洛云飞他们的困境时,我曾不止一次的怀念拥有辜鸿铭、熊十力、黄侃、朱光潜、闻一多、郁达夫、沈从文、叶圣陶、竺可桢等诸多令人神往的名字的武汉大学。为此,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炊烟有望》中的方晓、朱友剑等人,为了走出思想艺术、新闻出版的困境,他们顽强而优雅的活着......
举耒荷锄,辛勤耕耘,三十年磨一剑,树爱兄用大国工匠之心来完成长篇创作。缓慢的写作过程,从容的修改过程,就是一种从容的酝酿过程,陈年老酒要经过几年乃至几十年的窖藏酝酿,时间是必须的发酵剂,不然,很难入口。
薪火相传不只是一个遥远的传说,在昆明8年的西南联合大学,走出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73位院士。大师云集、名家荟萃,鼎力治学研究,传承人文薪火,为世人所景仰。《炊烟有望》是另一种薪火相传。长篇小说是一代人或几代人的群像雕塑。没有理论素养、文化修养、艺术修为,很难驾驭浩繁的材料,写好长篇的。用文字关怀人类的生命与精神,用文字关注生命,实现一种“精神存在”是《炊烟有望》的使命。这正如当年蔡元培、胡适、蒋梦麟任校长时的北京大学,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他们主张“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今天的中国正面临着一个社会转型的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候,回溯昔日教育的优良传统,再读读长篇小说《炊烟有望》,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小说中蕙原县城乡飞速发展,接着就是一些新的危机纷纷冒出来。而以行政管理为教育管理模式,以知识与技能为目标,分数为唯一的指标的教育,在所谓不断创新中徘徊又徘徊——徐树爱)几十年来,经过大规模思想改造的涤荡,学校成了极左思想的重灾区。树爱兄笔下所批判的“知识加技能”,也就是灌输加训练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学生成了分数机器,教师成了应试教育的工具。整个教育系统,行政化的教育管理只能训练一些才能平庸、人格卑琐的教师。没有独立人格的教师,又怎么能培养出人格独立,富有能动创造性的人才呢?《炊烟有望》四卷写到文化与教育的黑暗,就如再穿行一次黑夜。小说虽然离不开虚构与想象,到底还是以生活体验为基础的。 石中元2018年11月26日 于北京延庆淡泊湾书斋
2018年2月,石中元参观位于云南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
著名环境保护作家石中元认为,生态文化是探讨人在推进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把握自己的思想、决策、行为和发展战略,使它们不要超过自然界所能承受的限度,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界给人类的制约性,不要超越这种制约性。当代社会缺损最严重的部分就是生态价值,当代世界的价值危机中,迫切需要的是生态价值的思维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
导语作者石中元与小说作者徐树爱在石中元先生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