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下的总设计师

汉帝国的建立之群雄逐鹿(十四)

猛龙项梁带领八千部队过江后,依靠挂张楚陈胜王的旗帜,迅速集结了众多淮南淮北的势力。
但项梁很快发现,张楚的旗帜继续挂下去会产生大问题。
我们以刘邦的遭遇为例。
刘邦是沛县丰邑人,陈胜起事后,刘邦在沛县结交的一帮基层公务员也决定干起来,把刘邦推了出来。
刘邦团队此时显然拉的是张楚的旗帜,所以响应张楚的号召,把沛县和丰邑作为自己的根据地,然后在整个泗水郡到处找秦军战斗。
刘邦出去战斗的时候,把老家丰邑交给了雍齿看守,结果没想到,雍齿居然被周市的魏国给策反了。
刘邦一家老小都在家里,老家丢了,自然是怒不可遏,马上带兵回去夺城,结果拿不下来。
这个时候张楚也亡了,无奈之下刘邦团队投靠了秦嘉、陈婴立的景驹团队,向他们求援。
在其援助下,刘邦团队拿到了六千新兵,加上沛县的老部下,部队数量到了九千人。
手里有了这么多部队,而魏国现在首都正被秦军围攻,根本没力气管遥远的丰邑,刘邦认为他总能把老家夺回来吧?
结果迎接他们的还是失败。
刘邦此时大约郁闷到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丢人哪,丢人哪,你刘邦平时最喜欢牛皮哄哄,在外面和老婆吕家人面前,一直都是一副混的很好的样子,原来你在老家这么不受待见啊!
刘邦最终那是不得不把自己卖给了项梁,这才得以拿回老巢。
因为刘邦不仅问项梁借了五千部队,还同意项梁派了十个五大夫一起来,简单说就是派了十个政委来。
之后刘邦一直跟着项梁混,项梁对刘邦也一直很好。
因为带着项梁十个政委的刘邦,现在还算不算一支独立的部队,只怕是很难说了。
后世对于刘邦的这段黑历史也是大惑不解。
大部分人都觉得刘邦论军事能力,也算项羽、韩信之下第三人吧?
怎么面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雍齿守一个丰邑这样的小镇,刘邦会一败再败?
刘邦最后卖身求荣靠着兵力绝对优势才把雍齿赶跑,而且也就仅仅是赶跑而已。
其实就算把项羽、韩信放到现在刘邦所处的位置,面对雍齿十有八九也是拿不下来的。
因为军事是政治的延续。
刘邦挂的是张楚的旗帜,后来改到秦嘉立的景驹旗下,问题是景驹仍然想当张楚的继承者。
张楚的旗帜的核心是什么呢?
罚无道,诛暴秦!通俗点就是打倒秦帝国主义,推翻秦帝国反动派!
你挂着张楚的旗帜,想要求得功名利禄,那就必须要四处找秦军干架,因为这决定着你这个团队在大联盟里的位置。
所以刘邦团队也一直都四处跑,先是在自己的泗水郡到处找仗打,跟了秦嘉后就到砀郡找秦军干仗。
而雍齿挂的是魏国的旗帜,魏国的战略目的就很清晰了,保住我魏国固有国土就行。
简而言之,跟了我魏国就有好日子过,我魏国不折腾。
真心说,一般的地方乡亲,更愿意自己县的大佬挂个魏国旗帜。
大家苦秦久矣,不代表大家想要去和秦军作战送死。
陈胜通电全国,号召大家一起向西进攻秦帝国,结果没一个大佬响应,甚至吴广的部队也不愿意和近在咫尺的周文部配合作战。
你当大伙傻啊,那么甘心做炮灰。
最关键的是,跟着你刘邦到处打仗,在你的团伙里前排就坐的肯定是你沛县同事和砀郡老婆吕家的人,我们这些人说是你老乡,其实都得往后排。
所以大家就是愿意跟随雍齿混,而刘邦手里虽然部队很多,但是大家战斗意志就是不强。
最后只能靠外来的作战意志强的项梁部队拿下丰邑。
刘邦团队遇到的问题,其他对团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
现在的各支团队,自然不乏有雄心勃勃想发一番大财的部队,但大部分部队与秦军主力作战的战斗意志,只怕不会太高。
如果继续挂着张楚的旗帜,就意味着动员的主力都是类似英布、刘邦这类草莽英豪。
他们部下的战斗力固然不错,但是对于基层的更深层次的动员能力就会不足。
咱们就以项梁举例,项梁的部队主力来自其逃难的会稽郡吴中地区。
项家本部在淮北的下相,就是今天的宿迁一带。
项家本部对于项梁此时的部队会怎么看呢?只怕很不好说。
项梁的部队挂的是张楚旗帜,队伍的座次排序和利益分配都是基于与张楚政权的关系来定。
项家本部虽然也姓项,但项梁此时是很难大力提拔自己本家的人的,他要有这实力自己就拉大旗了,用不着挂人家旗帜。
所以下相的项氏家族除非西进与秦军交战战果非凡,否则想在部队里座次很靠前就不太容易了。
这么看来,项家本部人目前对项梁团队的态度,和刘邦老家丰邑人对刘邦的态度,只怕也差不太远。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项梁召集所有和他一样挂张楚旗帜的大佬,到薛县召开一次楚中央全体会议。
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解决革命的方向问题,革命道路到底该怎么走,革命旗帜到底该怎么打?
全会中一个叫做范增的老头提出了著名的革命要分两步走的新理论:
我们革命的最终目标是推翻秦帝国的反动统治。
但现在处于革命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我们的首要目标是恢复楚国,迎立楚王后裔当楚王。
那迎立楚王后裔和继承张楚的推翻秦帝国目标怎么结合起来呢?
范增表示,有句老话说的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最后推翻秦帝国反动派的一定会是楚国。
所以只要我们把楚国建设好了,秦帝国被推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范增的提议有两个基本思路,目的是解决两个重点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全民动员的问题。
当时形势很明显,必须全力以赴到河南、山东一线与秦军交战,必须倚赖旧的宗族力量进行全民总动员。
所以恢复楚国旗帜,立一个楚国王室后裔做楚王就很必要了。
类似宋义、项家还有屈、景、昭等旧楚国的大家族,如果以张楚为旗帜,他们在新政权都没有立足的地方。
如果以楚王为最高领导,他们凭借自己或者家族与王室的亲密关系,自然在新政权就有了席位。
只有这些旧楚的大宗族能被吸引进政权,让他们感觉到有利可图,才能在黄金江淮更有效的动员人力。
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楚国与赵、齐、魏等国的关系问题。
在张楚政权的框架下,各国与张楚政权存在上下隶属关系。但很显然其他班子对此根本不买账。
因此,新纲领做出一定妥协,在反秦基础上的联盟,楚国仍然自认为领导,因为我们自信楚国最有能力带领大家推翻秦帝国。
但除了反秦这件事,各国都是独立政权,彼此互不干扰。
这样的态度比较容易得到各国的认同,我们看到,全会之后楚国和齐国迅速结成了同盟,开展了一系列的军事合作。
此前毫无名声的范增就此声名鹊起。
人们会有这样的错觉,那就是范增就是传说中的谋士,只要羽扇这么一扇,舌头这么一动,出出主意就能功成名就。
难怪大家都愿意做穿越梦。我要是穿越回去,我也背一段史书上记载的主意,我不也成大谋士了?
其实呢,随便找个王室后裔立一个王,不需要什么大谋士出主意,已经有赵、魏、韩等好几个国家这么干了,谁都会。
至于张楚政权要降格为反秦联盟盟主,这是大伙早就知道的事,更不需要多么的奇谋妙计。
真正难点在于——怎么执行呢?
张楚降格了,原来基于与军事行动功劳排座次的秩序,改成和新立的楚怀王论关系和亲疏来排座次,这得让多少大佬不满啊?
没做好万全准备,这个方案就是根本不可执行的,强行执行当场就能让主持人掉脑袋!
范增之所以崛起,多半是因为他在这个改换旗帜的执行过程中立下了很大功劳。
他70岁的高龄,清晰的思路,耐心细致的一个个做思想工作,对于这次全会精神的执行,很可能起到了很关键的协调作用。
正因为这份实打实的大功,范增才能在后来成为厉阳侯,成为独当一面的将军。
当然,光有范增能做工作也不够,还需要主持人项梁有明确可行的战略思路和战略部署。
项梁的战略思路是清楚而又切合实际的:
对过去张楚政权积累起来的各方利益,以让大家满意的价格一次性买断!
我们以陈婴举例。陈婴没有贵族背景,在新的楚国体系里,他很难排上号。但他又手握两万雄兵。
于是项梁直接把他的功劳买断,不仅给了个上柱国(相当于大将军)的头衔,还来了个裂土封侯,一次性封了五个县给他。
这么丰厚的报酬,陈婴当然能够满意了。
对于其他各类第一轮、第二轮海选胜出的大佬,项梁大体上也是类似的思路。
我们肯定会有疑问,这么多大佬,你随便这么买断下去,买断得过来吗?
这就可以用到项梁早就准备好的一个杀手锏了:
项梁阴养生士九十人,参木者,所与计谋者也。
木佯疾,于室中铸大钱,以具甲兵。
项梁很早就私自养士,而且私自铸造大钱,私自购买和铸造兵器。
项梁铸造的大钱很高明,我们以后会详述,反正没有项梁多年深厚的积累,其他大佬是别想随便造出来的。
同时我们还要清楚当时淬钢技术还不够发达,兵器仍然以青铜为主,铁制兵器也有,但多是短兵器,而且与青铜兵器相比还没有绝对优势。
总结起来就是,青铜就是当时最重要的资产,也是项梁争霸江淮的秘密武器!
 
青铜需要含锡或者含铅量高的铜矿,主要的产出地在南中国。
周王国时期,江西的盘龙城是最主要的青铜产地,当时著名的“金道锡行”,指的就是对这条青铜来源运输线路的保护。
周王国和商王国争霸的核心其实就是围绕着青铜来源展开的,这里不多做展开。
春秋时期,湖北大冶山的铜矿被大规模采掘,楚国由此勃兴。他们还突破了周王国的汉江封锁线打到江西,彻底掌控了青铜矿基地。
无奈之下以晋国为首的中原列强纷纷资助吴国,依靠今安徽铜陵的铜矿,压制楚国。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发现原来江南越国南边丰富的适合制作青铜的矿产,于是越国崛起,吞并吴国雄霸一方。
项梁是个有着非凡能力和广阔视野的枭雄,在越国旧地呆了十来年,对这里的铜矿资源有着深远的布局。
还是地方黑老大的时候,他就自己铸钱,自己制作甲兵。
等到《猛虎下山》一节他篡夺了会稽郡守的位置后,这两方面的动作可想而知会大大加速。
所以,项梁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有钱。不对,应该说是贼有钱。
因为贼有钱,所以买断军头们的功劳那就不是问题!
因为贼有钱,所以项梁虽然力量不是最强,却能整合整个黄金江淮。
 
迎立楚王以组建楚联盟,买断功劳以巩固楚联盟,继承反秦目标以组建新的反秦联盟,项梁搭建了天下的新秩序,今后多年的天下,都遵循项梁搭建的新秩序继续运行。
项梁不愧为新天下的总设计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