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出全球首款PD-1的药企,曾在战时向中国出售救命青霉素

青霉素将施贵宝和新中国紧密地连在一起,O药也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如今BMS或许能靠中国市场取胜

文丨大卫

在众多跨国药企当中,有一家企业与中国的关系最微妙。

解放战争前夕,周恩来意识到国际局势的变化,提前部署“广大华行”开展中美贸易。英语娴熟、年轻有为的共产党员舒自清临危受命,带着20万美元飞往美国。

舒自清要采购的物资很多。其中最重要的进口商品之一,是当时战场上救治伤员最重要的药:盘尼西林,也就是今天的青霉素

舒自清一到美国,就瞄准了美国的知名大药厂,惠氏、辉瑞、默沙东、礼来……舒自清全都吃了闭门羹,辗转几个月还没买到盘尼西林。就在舒自清快要绝望的时候,施贵宝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1945年12月,广大华行美国分行与施贵宝签订合同,舒自清买进价值10万美元的战略急需品,主要就是盘尼西林。

施贵宝在1947年与广大华行合影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段历史渊源,1982年改革开放后,施贵宝重回中国,与上药集团合资成立中美施贵宝。这是中国第一家中美合资制药企业,引进的第一个品种,是降压药“开博通”,也就是卡托普利片。

没过多久,施贵宝迎来了历史上的最大变动:与美国百时美公司合并。只不过,合并的起因是一个令人胆寒的故事,而且直接促成了制药行业的一项重大变革。

01最早向中国出售青霉素

施贵宝公司是世界上最早一批工业化生产青霉素的企业之一。

早在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就发现了青霉素,然而在其问世的十几年中,青霉素都没有得到大规模的临床应用,核心问题就在于缺乏能够规模生产的工艺。

但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参战受伤的士兵急需抗生素来救命。残酷的战争中,比敌人的刺刀更可怕的是细菌感染。在没有抗菌药的情况下,等待伤兵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被德国紧逼的英国人开始寻求美国帮助,希望劝说几个药厂研发规模生产青霉素的技术,但遭到拒绝。

在美国科学研发办公室的协调之下,施贵宝、默沙东、辉瑞、礼来四家跨国药企开始合作研发青霉素。1943年,以施贵宝为代表的几家制药公司改进了青霉素的发酵工艺,能够真正实现大规模量产。

1944年6月,美国青霉素的月产量已从6000万单位提高到1175.27亿单位,足够供应美国士兵、盟军和部分民众使用了。施贵宝等跨国药企在这一过程中功不可没。

但是,已经实现量产的青霉素依然没有在中国大规模流通,这与当时中国的局势有关。青霉素是中国市场上的稀缺品种,当时是要用金条来交换的。原因就是当时中国不能生产。

当年的舒自清来到美国,就是希望搞到青霉素,救更多战士们的命。价值10万美元的盘尼西林运回中国后,施贵宝盘尼西林的大幅广告遍布上海,施贵宝也嗅到了与中国开展进一步合作的商机。

舒自清夫妇

经过施贵宝的合作,杜邦、摩根等很多其他厂商也纷纷与舒自清所在的广大华行开展业务,中国中央部署的中美贸易得以展开,施贵宝由此奠定了在中国的特殊地位。

02南北战争起家的制药巨头

施贵宝创立的年代,是美国假药的“黄金时代”。

在一本记录美国药品百年监管历程的《保护公众健康》中,一位药剂师对19世纪的美国药品生产商评价到:不要以为掌握药学知识的人都会有某种高等教育的追求,这种想法是荒谬的,这些人经商的唯一目的就是赚钱。

假药、劣药让身处美墨战争中,87%的美国阵亡士兵死于无法得到有效治疗。面对假劣药的盛行,愤怒的美国军方也只能接受无奈的现实,美国海军甚至成立了自己的药品实验室,不再依赖药品商人的产品。

海军出身的爱德华·R·施贵宝深有体会,他于1856年创立了施贵宝制药公司,生产纯净有效的药品,施贵宝也因此赢得了美国军方的信任,成为了南北战争期间军队用药的主要来源之一。1938年,施贵宝建立研究所,研发抗生素。1943年在新泽西建立了当时全球最大的青霉素生产基地。

美国青霉素宣传广告

除了化学药业务,施贵宝也涉及了牙膏、鱼肝油等产品。1956年,施贵宝与化工巨头Olin Mathieson合并,但效果并不理想,施贵宝的销售额在10年内仅增长1.3亿美元。

施贵宝随后被剥离出来,通过婴儿食品和药品的销售积累,大力投入新药研发。1975年,施贵宝的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一半以上来自处方药,包括氯氟松和头孢拉定的经典药品。1981年,施贵宝最著名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成功研发,获得FDA批准上市。

施贵宝一直发展稳健,与其他制药巨头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一个绝佳的机会,施贵宝得以与百时美公司合并。

百时美公司创立于1887年,最初其实是一家以医药流通为主的企业。百时美以OTC业务为主,产品包括美国家喻户晓的Ipana牙膏、染发剂等。二战期间为美军规模生产青霉素,也是百时美的主要贡献之一。

随着70年代美国创新药开始发展,OTC生意开始不好做了。百时美公司的滑铁卢,则来自芝加哥“泰诺事件”。

03投毒案促成合并

“泰诺事件”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离奇的投毒案之一。

1982年9月29日,美国伊利诺伊州的12岁小女孩玛丽发现自己有感冒症状,她告诉了妈妈,妈妈就给她吃了一颗泰诺速效胶囊。没想到,吃完泰诺后小女孩突然死亡,医生也没查出任何问题,只是认为猝死。

同一天,一位邮递员也因为吃了泰诺死亡,医生诊断为心脏病突发;当天晚上,又有一家两口吃了泰诺后死亡。警方注意到了死亡案件中的共同点,对他们家中的泰诺进行了调查。

警方的调查结果令人惊讶:这些泰诺中竟然还有大量氰化物,死者都是因为氰化物中毒。

死亡事件并没有因调查而终止,同一天又有三人因服用泰诺中毒身亡。美国警方抓不到嫌疑人,只能在广播电视中循环警告民众:不要服用泰诺胶囊

强生公司当时头都大了,因为泰诺是他家生产的。强生宣布召回所有同批次的泰诺,调查后发现:在芝加哥地区的6家商店里,有部分瓶装泰诺被打开过,里面的胶囊被拆开后混入了氰化物。

芝加哥泰诺谋杀案

强生不得不召回所有市售泰诺,并启用了全新的铝箔单粒包装,同时采取了今天某些电商的的销售策略:买泰诺,立即返现2.5美元。

强生因此躲过一劫,当然损失是惨重的。不过此事被曝光后,美国出现了不少模仿作案的案例,那些没有换成铝箔包装的药品成了犯罪嫌疑人瞄准的目标。1986年,百时美公司的埃克塞德林速效止疼胶囊被盯上。有两名受害人因为服用含氰化物的埃克塞德林而死亡。

当时百时美公司已经开始涉足肿瘤药物的开发,抛弃OCT业务也是迟早的事情。施贵宝则拥有大量的处方药品种,两者合并顺其自然。

1989年7月,施贵宝与百时美合并,成为今天的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MS)。根据协议,百时美持股55%,并拥有董事会60%的席位。施贵宝处于从属地位,当时与百时美确实也存在差距。1988年,百时美的营收为59.7亿美元,施贵宝的营收仅有25.9亿美元,是百时美的一半。

百时美施贵宝

通过合并,新成立的BMS年收入达到近90亿美元,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跨国药企,仅次于默沙东。

04“施贵宝还我公道”

合并之后的百时美施贵宝,不仅拥有医药、保健业务,还有飞行部门,甚至还涉足电影产业。

2004年,一部美国电影《复制娇妻》上映,截至2020年底,该电影的总票房仅有0.8亿美元,一度进入年度烂片名单。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拍摄该影片的帕洛玛影业公司,曾经被百时美施贵宝管理过一段时间。

《复制娇妻》海报

业务纷杂,对百时美施贵宝来说相当不利。两家公司合并的那一年,BMS成为全球第二大制药公司,但之后再也没有这样辉煌的成绩,甚至一度跌出世界前十。

21世纪之后,BMS的研发也开始乏力,在获得抗癌药紫杉醇之后,很少有重磅产品出现。多年研发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也因未获得FDA的批准而付诸东流。据报道,时任BMS公司CEO的科尼利厄斯曾表示:“一个迷你版的强生公司,过去把战线拉得太长,以至于它再无法胜任任何工作。”

BMS决定进行大瘦身,不仅放弃了与医药无关的业务,甚至用壮士断腕的勇气,砍掉了糖尿病板块。

2014年,BMS将所有的糖尿病业务给了阿斯利康,一时间引起诸多争议。BMS的降糖药格华止是一个划时代的药物,1994年12月在美国获批上市,不仅降糖,还被证实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2001年,格华止的销售额就达到了27亿美元,成为了当时口服降糖药的首选药物之一。2013年时,BMS的5种降糖药赚得了16亿美元的销售额,占到总营收的10%。尽管如此,BMS还是发现:糖尿病市场已经很成熟,维持市场需要庞大的销售资源,但回报率不及预期

BMS要聚焦于回报更高的生物医药领域,下一个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已经在酝酿之中。

伴随着大刀阔斧的瘦身改革,BMS的员工减少了1.8万人,工厂数量变为2007年的一半。大规模的裁员,让百时美施贵宝又一次处于风口浪尖。

2014年6月15日,北京、南京、广州等地,很多BMS的前员工高举横幅:“施贵宝还我公道”。百时美施贵宝曾回应道:裁员的主要原因是业务调整,由以往的糖尿病业务转向肿瘤领域。

BMS前员工抗议裁员

05重回巅峰要等10年?

就在外界质疑BMS抛弃传统优势品种的时候,全新的抗肿瘤药纳武利尤单抗,也就是“O药”基本已经成形。

2009年,BMS花费24亿美元收购了抗体鼻祖Medarex公司,获得了该公司研发的PD-1产品O药。2010年,BMS公布了O药的治疗效果:参与试验的患者有一个得到完全缓解,2个的到部分缓解,另外两名黑色素瘤患者的肿瘤明显减少。

这在抗肿瘤圈里迅速炸开了锅,因为黑色素瘤此前几乎无药可治

PD-1很早就出现在各大公司的研发名单里面,但没人意识到它的价值。BMS打响了全球PD-1的竞赛发令枪。

O药率先于2014年7月在日本上市,成为全球第一个获批的PD-1。2019年达到销售的高峰80.05亿美元。紧随其后的默沙东K药成为全球第二款上市的PD-1,2018年销售额超越O药,并在2020年取得了143.8亿美元的销售额。

这就是O药

2020年,O药销售首次下滑,与K药的差距越来越大。但是,BMS还有一款重磅产品表现尤佳,那就是治疗血液肿瘤的来那度胺。2020年,来那度胺全球销售额121亿美元,给了BMS少许安慰。

2019年,BMS以740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新基医药,获得了包括来那度胺在内的9款产品。收购新基后的2020年,百时美施贵宝的营收从200亿美元的水平,一跃为425亿美元,稳住了十大跨国药企的地位。

实际上,收购和并购的基因,早已烙在百时美施贵宝的骨子里。在百时美与施贵宝合并之前,就曾陆续收购染发剂生产商Clairol、婴儿食品生产商美赞臣、家居用品生产商Drackett等一系列公司,扩大自己的业务以保持竞争优势。

这种思维方式也影响了后来的百时美施贵宝,据不完全统计,自1989年起,BMS涉及的收购和并购事件超过28个。从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合并后的BMS研发自身研发乏力的事实。

2020年为BMS创收最多的三款药物,在近几年都要面临专利悬崖。据悉,来那度胺将在2022年失去部分美国专利排他性,阿哌沙班将在2026年后失去美国专利排他性。O药的专利也将在2030年到期。BMS曾表示:专利到期将给施贵宝每年带来250亿元的损失,根据管线进度,这种损失有望在10年内得到弥补。

医药行业风云变化,10年之后会生什么,谁也说不好。

在去年的进博会上,BMS宣布了为中国市场量身订制的“中国战略”,计划在未来5年内引进30个创新药和适应症,研发团队及商业员工数要达到目前的2倍以上。

或许在中国,BMS能够找到最合适的市场,以及最佳的发展新机遇。

设计丨时光

运营丨林夕

· END ·

每天两篇深度稿件,解码医药健康

#药企##医疗##癌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