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筋”的锻炼
“筋”是健身气功功法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个名词,如柔筋养精、易筋洗髓、筋柔骨弱等等,但到底“筋”是什么呢?
“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一个名词,不是现代解剖学上的独立术语。在日常生活中,有“筋疲力尽、青筋暴露、劳其筋骨、伤筋动骨、柳骨颜筋”等等成语为大家耳熟能详。这些成语中的“筋”虽然各有其含义,但是都与我们的身体息息相关。
《说文解字》上解释“筋”为“肉之力”,所以俗话说“筋主力气”、“筋长一寸、力大一分”,出处就在这里。
《黄帝内经》上说“诸筋者,皆属于节”,节是骨节的意思,说明筋具有连接和约束关节、参与运动等功能。肝主藏血,《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提到“肝藏血,血舍魂。”《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亦云:“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所以筋要发挥作用离不开肝血,肝血充足,筋才能灵活,反过来,手脚关节的运动能够锻炼“筋”,起到促进气血流通的作用。
人体关节之所以能屈伸运动,主要依赖筋的收缩和弛张功能。筋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在骨与骨的连接处由筋加以包裹约束而形成关节,故正常情况下,筋骨紧密相连,各归其位,通过筋的“束骨”作用,维系着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正常结构关系,并完成生理范围内的各种功能活动。
所以,筋指的就是现代医学上所说的“肌腱﹑韧带﹑筋膜﹑腱鞘、滑囊、关节囊”。
近几年,“筋长一寸,寿延十年”的说法比较流行。这句话可以被认为是来自中医的一个观点:“骨正筋柔,气血自流”,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气血通畅,通则不痛。因此,拉筋的作用,首先表现在祛痛上。临床上常见中老年人肩背、腰腿疼痛,肢体活动不便,这其实就是中医所谓的“痹证”,也属于人老筋缩的表现。年纪大了,运动减少,筋就容易挛缩,气血就更容易流通缓慢,滋生其他疾病。拉筋可以使气血流通,从这个角度讲拉筋是延缓衰老、保持健康的健身妙法之一。所以说拉筋其最初始的作用是使气血流通,最明显的效果是治疗各种肌肉关节疼痛,而间接作用确实可以延缓衰老。“筋长一寸,寿延十年”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太过夸张,是不正确的。
在“左右开弓似射雕”的动作中,不止有上肢“拉弓射箭”的动作,还要有下肢脚趾松紧交替的练习。人的衰老是从离心脏最远的部位开始的,俗话说:人老先从腿上老,实际上是脚上的血液循环放慢了,血流量不足,所以走起路来腿脚不稳了。再接着就是手指上的血液也不足了,所以摸上去手脚冰凉。步履蹒跚、手颤,这都是衰老的标志,说明心脏的动力不足了,泵出的血液到不了肢体的末梢。
有位老人家颤巍巍的来练习八段锦,我不要求他的动作做得多么到位,只要求他的动作要缓慢、动作和呼吸要配合,特别是练习“左右开弓”的时候,要求他的手指和脚趾要充分的动起来。刚开始,他说手指、脚趾特别硬,不听使唤;我就要求他用意想自己的手指和脚趾按照动起来;坚持了几天,老人家说手指脚趾慢慢有感觉了、能动起来了,我鼓励他继续坚持,只练习八段锦的前四个动作,每次反复练习二十分钟左右。
半个月后,老人家说,每次练完,都觉得手指、脚趾热乎乎的,手脚温暖而有力,走路比以前稳当多了。
手指脚趾末梢的温度叫做“指温”,深呼吸配合缓慢的动作练习,可以有效提升指温,因为这种练习可以提高心肺的代谢功能,使人体从外界获取氧气和运输氧气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对老年人来说尤其适合,可以有效防止老年痴呆和摔倒,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
五个手指并拢弯曲,变成“虎爪”,这是模仿“拉弦”的动作,是手指收紧的动作,然后再放松变成自然掌,一紧一松,促进气血的循环。同样,在拉弦的同时,十个脚趾头要抓地,然后再和十个手指头一起放松,周而复始,松紧交替,体现了“肝主筋、锻炼肝、锻炼筋”的目的。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说是一位中年女性因车祸卧床不起,头部受创神志也有些不清楚,偶然的机会,丈夫发现妻子对钞票特感兴趣,于是给她一沓崭新的百元大钞,妻子每日里点来点去,竟然康复神速,引起不大不小的惊动,最后这事都上了报纸。
我觉得,当时丈夫应该再准备两个罐子,一个空着,另一个盛满一元硬币,让妻子用脚趾夹硬币。手指点钞,脚趾夹硬币,手指脚趾一起运动,锻炼脏腑、刺激大脑的效果才能更好、更全面。
经常看到老人们手里攥着两个球,来回转动,既能活动手指又能灵活大脑。其实,还有一种更简单的保健方法,只需动动脚趾就能很好的健脑,方法如下:
第一,脚趾抓地。站立或坐姿都可以。将双脚放平,紧贴地面,与肩同宽,连续做脚趾抓地动作60—90次,每日可重复多次。采用抓地、放松相结合的方式,一紧一松,刺激气血加速循环。做这个动作时,最好赤脚或穿柔软平底鞋。
第二,脚趾取物。每天洗脚时,可以在盆里放一些椭圆形、大小适中的鹅卵石或其他物体,在享受泡脚带来的舒适感的同时,用你的脚趾练习“抓球”动作,反复夹取水中的物体。
第三,扳脚趾。用手反复将脚趾往上扳或往下扳,如果同时对脚趾配以揉搓动作的话,效果更佳。晚上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不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