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号吹响后,志愿军为何不立即冲锋?这条妙计让敌人吃了大亏
一般来说,冲锋号吹响后,部队就应该立即向敌人发起进攻。但上甘岭战役中,却有一次例外,冲锋号吹响后,战士们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即向敌人发起冲锋,而是故意延迟了几分钟,敌人因此吃了大亏,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个故事。上甘岭战役打响后,美韩联军在强大火力的配合下,猛攻了6天之后终于攻占了597.9高地上的表面阵地,我守备部队退入坑道坚守。
退入坑道并不意味着被动挨打,相反,志愿军还经常利用夜色的掩护发起夜袭,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摸岗哨,炸地堡,搞得敌人心惊胆战,连睡觉都要睁着一只眼。但这种夜袭毕竟是小规模的,主要作用就是打击敌人的士气,要想收复被敌人攻占的表面阵地,必须要靠大的反击才行。
1952年10月30日,在经过了一番精心准备后,我军开始对597.9高地实施全面反击。中午12点左右,133门大口径火炮和30多门重迫击炮,向敌军占据的597.9高地进行火力急袭。成吨的钢铁弹丸漫天覆盖过去,瞬间就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力。抬眼望去,597.9高地上空布满了地堡的碎片、凹瘪的钢盔、断枪和敌人的残肢。
在猛轰了两个小时后,炮火开始延伸,志愿军攻击部队吹响了冲锋号。对于我军的冲锋号,“联合国军”实在是太熟悉了,他们称之为“恐怖的魔笛”。“联合国军”第二任总司令李奇微曾这样描述志愿军的军号:“这是一种铜制的乐器,能发出一种特别刺耳的声音。在战场上,她仿佛是非洲的女巫,只要她一响起,中共军队就如着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地扑向联军。每当这时,联军总被打得如潮水般溃退。”
这次冲锋号吹响后,敌人以为我军立即就要发起攻击了,立马从掩体里跑出来,进入阵地。可他们刚把机枪架起来,延伸过去的炮火就利索地来了个反跳,折回头来原地轰炸。一直待命的喀秋莎火箭炮团也突然开火,参战的22门喀秋莎,8秒之内便将352发132毫米口径火箭弹倾泻在了敌人头上,来不及反应的敌军当场被炸倒了一大片,死伤惨重。
原来大反击打响之前,炮兵就和攻击部队商量好了。为了最大限度地杀伤敌人,炮火延伸后,志愿军吹响冲锋号,假冲锋,把敌人从掩体里引出来,这时炮火再突然反跳,掉回头轰炸进入阵地的敌人。这才出现了冲锋号吹响后,志愿军没有立即攻击的一幕。这条计策完全出乎了敌军的意料,收到了极佳的效果。进入阵地的敌军在反跳炮火和喀秋莎火箭炮的接连打击死伤惨重。我10个连的攻击部队趁势出击,已经被炮火炸懵了的敌军根本无法阻挡,仅仅用了不到两个小时,我反击部队就全部收复了597.9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