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唐诗解读——李白之《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就白云边。
注:
耐可:怎么能够。
解读:
这是组诗的第二首,与第一首相比,心情显得轻松得多。在这首诗里,虽没有惊艳的辞藻,但用朴素淡雅的词句营造出清静的图画,置身于此情此景,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始他的浪漫之旅。
置身于洞庭秋夜的美景之中,诗人却不满足于泛舟上,他想着欲往青天,“耐可”“且就”两词,无奈之中些许安慰,虽然不能登天近月,但月色下的洞庭湖,清澈的湖水,流转的微波,享受着岁月静好,岂不美哉!
此时此刻沐浴着这美好的月色,诗人用一“赊”字,既让人感觉之月色有神圣难以触摸,又无时无刻不吸着他的接近。接下来的一句“将船买酒白云边”,诗人在此提到酒,这也是李白诗中经常提到的意象。这个令李白欲醉欲仙的尤物,连同上句提到的“月”,贯穿了诗人大部分作品之中,这也是李白的拿手之作,这在以后的作品我们还会提到。
总体而言,该诗波澜丛生,即景起兴,“前景下联,景中含情,落句吊古;此首下联,情中见景,茖句悲兮。真景实情,互相映发,凌厉千古”。
附:
其三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其四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歌满船歌白苧,不知霜露入秋衣。
其五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陈寅恪先生曾认为李白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与焉耆回族自治县),或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曾官翰林供奉,故称“李翰林”。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世称“李谪仙”。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出川漫游,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和徂徕山(在今山东)。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三年后,即744年赐金还山。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天宝末期,安史乱起,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后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后又被定罪流放夜郞,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次年卒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代宗即位后,曾以左拾遗召,然李白已经去世。旧《唐书》有本传。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其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