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唐诗解读——李白之《太原早秋》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
太原:亦称并州。唐天宝元年改称北京。
“岁落”句:岁落,岁晚,一年中岁月过半。众芳歇,指群花凋谢。
大火流:大火,星名,即二十八宿的心宿。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南方,方向最正而位置最高,主月以后偏西而行。《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七月流火”句。
故国:家乡,应为其妻许夫人所在地安陆。
汾水:又称汾河,黄河支流,源出山西宁武管涔山,至河津入黄河。
解读:
此诗当是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诗人应好友元演邀请同游太原时所作。写这首诗时,时令已是秋天了,诗中思念家乡、渴望回去的感情溢于言表。
全诗紧扣太原早秋,前四句交待了所处的时节,时值农历七月,此时众芳衰歇,心宿流逝,霜威早,云色秋,这些极富特征性的景物让诗人意识到全年已经过了大半。诗人精心选了“歇”“流”“出”“渡”四个动词,把太原早秋景致苍茫之感涌入人的眼前。
秋风萧萧愁杀人,感人对秋天物候变化极为敏感,所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诗人一生漂泊在外,面对此情此景,能不勾起故国之恋,后四句以无日不悠悠汾河之水,比喻诗人思归之情的缠绵悠长,比拟诗人思归之情的日夜不断。
情景合一作为重要的美学命题,秋思是中国古代诗歌传统的题目,李白这首诗以眼前实景写心中真情,是所谓触景生情,因秋来而思归,融情入景,“情景一合,自得妙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