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滴化雨伴笔耕】余亚莉//山沟沟里的家乡

山沟沟里的家乡

 山沟沟里的家乡

文/余亚莉

      人,不管走到哪里,在自己心里 。一辈子也走不出自己的故乡,走不出对故土的思念。
      我的生养地是一个名叫“高河”的山沟沟,周围群山环绕,只有二三十户人家。
      二十年前,整个村子都掩映在树木之中,青山绿水,接近原生态。人们吃的水是从山里流下的“渗水”,比现在人加工的纯净水都甘甜。
      春天,满坡架岭的都是人。年轻人用健壮的臂膀抡起锄头使劲的挖地,疯狂的挖一阵子,就坐在地头上朝着广袤的大地扯开嗓子,随口不着调地吼起了“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照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老人圪蹴在地里拔草,小孩子在田间自个玩。在这孕育着希望的春天,人们释放着积聚了一年的力量,忙碌着,东奔西走地把一粒粒种子撒向片片沃土。
       夏天,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坡上,一片连一片的麦田,展示着丰收的喜悦。一阵风吹,麦田犹如起伏的波涛,蔚为壮观。苍翠之中,一条白色的玉带,那是全村人生活的“命脉”,河里的水是从高高的山里流泻下来。想必这就是村子名称的由来,高山里流出小河,故此称为“高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河里欢快地畅游,河边有许多鹅卵石,石头中间杂草丛生。那时,这条河就是我童年的乐园。我们成群的孩子在河里提着脸盆或竹篮,光着脚丫子踩在软软的河藻上,鱼儿受到惊吓,四处乱蹿,我们总会逮到几条倒霉的小鱼。在河岸边玩耍嬉戏时,偶尔还会捡到不知名的鸟蛋,拿回家让妈妈给煮了吃。白天,村子的女人提着大筐小筐的衣服来到河边,洗干净的衣服床单就随手铺在身后的石堆或沙滩上,花花绿绿的,不由让人想起一群婀娜多姿的浣纱女,在河边追逐嬉戏。晚上,映着月光,河中水波粼粼。人们脱光衣服悄悄地在河里洗个澡,洗去一天的疲惫。
       秋天,男人套上绳索弯腰曲背的拉着架子车,满满地载上玉米、或是核桃、或是药材……。女人和小孩子撅着屁股在架子车后面吃力地推着。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向幸福的家。
       冬天,人们都坐在暖乎乎的土炕上,看着黑白电视聊着天。女人则拿出放置一年的针线活,哧溜哧溜的做着一家老小的布鞋。
       那时村里人基本上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快乐地在这片热土上辛勤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活着。
        这几年,村子里的年青人都跑到外地打工去了,留下的几乎全是老弱病残,或孕妇。成片的土地都种成了经济作物。依然群山环绕的山沟沟,依然汩汩流淌的小河,只是“物是人非”。人们忙着赚钱,小孩子忙着读书,只有过年的时候,村子才会热闹沸腾起来。
       山沟沟里开出越来越多的小轿车,山沟沟里修起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山沟沟里的人生活越来越好。
        山沟沟里的小孩子每天早上上学再也不用在书包里塞个硬梆梆的黑馍,国家这几年大力发展投资教育事业,尤其关注山区孩子的生活。免费给山沟沟里的在校孩子们发营养丰富的早餐。他们不再面黄肌瘦,茁壮健康的在祖国的五星红旗下成长。对于我这个出生在祖国建设初期的人来说,发展中的祖国显的那样强大和美好。想起我们双手捧着黑馍狼吞虎咽的样子,想起我们寒冬里缩在袖洞里冻破的双手,想起我们跺着流脓的双脚而没有暖气的教室。不知道心里是怎样的一种滋味,是苦是甜,为我们的孩子能幸福的生活感到莫大的高兴。
        农村姑娘们也学着城里的姑娘,打扮的洋洋火火,农村小伙娶媳妇也请婚庆公司来,把婚礼举行的热闹隆重。新娘子再也不穿红袄子,她们也能穿着洁白的婚纱和恋人一同踏上人生的红地毯。
        社会在发展,城乡差距在慢慢的缩小。
       山沟沟里的人,无论是贫穷是富有,无论是过去是现在,都幸福的在这片沸腾的热土上生活着。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家乡冷清地繁华着。我还是认为它很可爱。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余亚莉,陕西洛南人,出生于1983年9月30日。毕业于商洛师范专科学院中文系,爱好写作,《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

三贤文苑  

临渭区作家协会平台   

欢迎关注   期待投稿

投稿邮箱:

LWQWYCZS@163.com  

514895427@qq.com

1259020912@qq.com


汗滴化雨伴笔耕  

文学交流的平台   文友聚会的乐园

搜索关注:k524522468  

美文不断  精彩常现   喜欢就关注我

读者赞赏作为稿酬

其中三成留作平台维护费用,七成发给原创作者!

赞赏金额系统设定七日到账,到账后及时发放

  投稿邮箱:524522468@qq.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