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写剑客的一首诗,只有短短8句,却豪情万丈流传1000多年

2021-02-07 09:26

华人号:中国文化

佛门有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余下的细枝末节还有许多,但是这五戒是身为佛门弟子的基础。

有关于佛门的戒律,我们在电视剧和小说中已经看到挺多了,那些清心静气长伴青灯古佛的人,很多是能够做到泯灭自己欲望的,所以这些戒律对他们来说也不算什么。

但是在古代,还有另外一种僧人,他们热衷入世,平交王侯,与当世最著名的文人艺术家是好朋友,长久与人世间的交往自然也让他们带上了一点人情味。

这样的僧人在唐朝最多,因为他们的文学造诣往往很高,写出的诗也带有特别的佛门意味,所以后世把这一个群体称作诗僧。著名的诗僧有皎然,寒山,贯休,王梵志,齐己几位,他们的诗歌在当时也是特别有影响力的。

【临其诗境】

通常诗僧写出来的诗风格都类似我昨天文章中的《插秧歌》,语言朴素流畅,内容多写自己身边的环境和自身经历,在一样的山水和经历中悟出不一样的道理以教诲世人,宣扬佛理。

不过也有小部分诗僧,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需要宣泄。佛门五戒中不许杀生,不许饮酒,但是哪个男儿的心中没有一片江湖呢,这片江湖不会因为出家就彻底地消失,在某个安静的晚上,月亮的清辉洒下,僧人也会因此而浮想。

想到自己前世是一位剑客,想到世间茫茫多的任侠之人纵情快意,今生的自己却要长伴青灯古佛,诵读黄卷三千。

做一名剑客的滋味是什么样的呢?齐己在脑海中想象着。

应该是“相逢意气为君饮”;应该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应该是“为君谈笑净胡沙”。这些自己在现实中都做不到,但是在梦中可以。

于是便有了下文这首《剑客》。讲述了一个深夜,剑客与人畅饮完杯中美酒,高歌一首便出门寻仇报恩的场景。虽然是出自僧人笔下,但剑客的豪迈飘逸依然有着很深的感染力,让1000多年后的我们读来依旧热血沸腾。

我想,他也唤醒了我们心中的江湖。

【经典原文】

剑客

齐己 〔唐代〕

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勇死寻常事,轻雠不足论。

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

【条分缕析】

上文也已经说过,这首诗写的是僧人自己心中的江湖,诗中剑客自然也就寄托着僧人的人格理想。正因为在现实中不能实现,在幻想的世界里他才被塑造到如此极致,如此酣畅淋漓。

诗歌虽然只是在叙述一个场景,但作者明显在排篇布局上下了心思,一层一层地堆叠至情感的高潮,我们也随他一层一层来看。

前2句是酒局的结束,寻仇之路的开始。李白诗中有“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的句子,这里的“拔剑绕残樽”也是相同的场景,只不过李白那里是情感的释放,而《剑客》这里则是故事的开始。

酒喝完,酒杯一扔,长啸一声心满意足,于是携剑出门,没有一丝一毫的留恋不舍,“歌终便出门”,这个“便”字尤其突出了剑客的爽利潇洒。

后面两句写出门之后,西风紧俏,呼啸而过,带动着漫天的雪花窸窸窣窣落在衣裳与肩上,只有那把长剑依然耀眼,闪出的银光比雪花还要冷冽。

只是,这漫天的雪花挡住了剑客的视线,前路茫茫,该去何处报人之恩情呢?

“何处报人恩”,这个看似问句的句子其实根本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为了引出下文剑客的自我表达,为了传达一种决绝:无论天涯海角,有恩必报,有仇亦如是。

接下来是“勇死寻常事,轻仇不足论”,属于议论部分,剑客的心中是瞧不起匹夫之勇的,布衣之怒,血溅五步是高尚的,但是为睚眦之怨便不死不休则是气量狭窄,诗人再一次修正了剑客在我们心中的形象。

最后两句是用典,看到“易水”应该就能猜到了,史书中记载高渐离与荆轲的送别:“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 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 还 !’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一般认为这里的一咏三叹是悲凉,是绝望,也是一种豪气。但诗中的剑客却觉得男人的离别如此难舍难分太过于细腻和缠绵了,他嫌弃这种细碎的离别。走就走了,有什么好不舍呢,碧落黄泉,有缘自会重逢。

这一句也和第一句中的“歌终便出门”相呼应,至此,一个完整的剑客形象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