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的婚俗(散文)
文/尤世民
湘西有不同的习俗。
以家族居住,家不设防。湘西的山村有一栋靠山的房子,叫做正屋,为辈分最高之人居住,儿子辈在侧面和正屋对面建屋,叫做侧屋,孙子辈在侧屋后建屋,逐步散开,形成散状建筑群,有很强的层次感。正屋和侧屋之间有一个天井,属共有之地。湘西以姓氏居住,一个村子往往共一个祖先,每家的房门上装有门扣,可以上锁但是一般不锁门,把门大喇喇地敞开着,不设防,不担心家里的东西被人偷。
湘西人喜欢养猪不喜欢养狗,一个院子通常只有一两条狗,到夜晚有生人来时叫几声,起警示和报信作用,所有村子都显得平静而平和。现在有许多描写湘西风貌的电影和电视,把湘西人刻画得凶悍霸道蛮不讲理,“湘西出土匪”成了外人的口头禅,从湘西走出去的人成为了“从土匪窝里走出去的人。”我的老家在湘西,从我所见到和祖父辈所讲述的情形来看,湘西不是电影和电视里所描述的那样,他们待人最真诚,最客气,总是把最好的东西让给客人吃。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到过我们那里的知青很多,老家的人对他们非常好,所以我想说非湘西人看湘西的电影和电视时,应当抱着信一半不信一半的态度,千万不可完全当真,否则会影响前往湘西的情绪,引为终身憾事。
嫁娶,情意绵绵,嫁娶与别处不同,有人情味。嫁人时父母要为女儿办三天客,喝三天酒,讲究排场,讲究风光,尽最大力量为女儿置办嫁妆,免得被夫家和旁人小看。做女儿的要哭三天,把长辈的恩同辈的情诉说清楚,交代明白,哭着离家去夫家另组家庭。
嫁女儿时最怕家里穷,我二姐出嫁时正好赶上困难时期,招待不好,父亲把这件事情说了二十年,恨了自己二十年,总觉得自己对不住女儿,所以他后来对我二姐以及我二姐的孩子特别好。
湘西为儿子娶亲时,父母至少要提前一年做准备。首先要养几头胖猪,其次要为儿子准备好新房,准备好足够开支的钱,等到准备好了,就请媒人到女方家商量迎娶的日子,等到女方答应就开始请人来家里帮忙,请人来家里喝酒。同嫁人一样,娶亲同样要办三天客,喝三天酒,早晨吃面条,中午和下午吃酒席,晚上吃米粉,中餐和晚餐最少十二个菜,桌子上绝对不允许有相同的菜。
湘西的住屋没有围墙,每家都有堂屋,堂屋可以同时摆几张桌子,等到几长桌子坐满客人时开始上菜,接着在另一间堂屋开出几桌,依次类推下去,女方那边来的人和老师叫做贵客,安排在客房里吃,每桌安排一个最会说话、最能喝酒的人作陪,客人吃饱喝足可以自行离开,不想离开的由主家召集起来另坐一桌,重新出菜,吃喝到天亮也可以。
客人来时,先在门外放一挂鞭炮,主人跟着放一挂,然后把客人请进家,先吃饭后挂礼,一场客办下来光鞭炮就要放几箩筐。湘西办一场客要亏很多钱,但是主人家绝对不说什么,他们以为钱是苦来的,好名声却是苦不来的,亏了的钱可以慢慢还。
湘西办客讲究的是排场,讲究的是客气,讲究的是答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