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娥卖菜(原创)
图文无关 额济纳旗胡杨林/姜林齐/拍摄作者于小燕,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社区报》《中国审计报》《检察日报》《甘肃日报》《山西日报》《教师报》《大河报》《大众日报》《小小说选刊》等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三十多万字。新浪博客:酒泉于小燕的博客。博客认证 :头条文章作者。个人微信号:jqyxy6,个人公众号:于小燕的农家生活。黄晓娥卖菜于小燕如果你生在农村,又正好住在郊区,那么恭喜你,你的生活将会有无限的可能。黄晓娥就是这样一个幸运儿,当然,她的幸运完全是靠她个人的奋斗得来的。但是也不能不说,是这个时代给她助了力。1970年,黄晓娥出生在西北一个叫酒泉的城市郊区,她的父亲不识字,但是母亲上过三年小学。那时候,家里非常穷,黄晓娥初中毕业就跟着父亲去市场卖菜。她家种着十多亩地,多数都种着麦子和玉米,一来交公粮,二来剩下些自家吃。少数种菜,拉到市场上换个现钱,贴补家用和供孩子们读书。黄晓娥底下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弟弟读初中,两个妹妹还在上小学。卖菜在离家四公里远的农贸市场,那个时候,农贸市场还是城市的一部分。虽然叫农贸市场,但是农民批发菜只能在早晨八点以前,一到八点,卖肉的来了,摆地摊的来了,裁缝来了,卖铁器的来了,卖小吃的来了,卖衣服布匹的来了……卖菜的农民就被赶得没地方去了。黄晓娥跟着父亲卖菜,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事:一个人叫父亲腾地方,瘦弱的父亲赶快抬起沉重的架子车,眼睛四处张望,瞅着哪儿有闲地方,在对方的大声催促下,慌慌张张的拉起载着几百斤蔬菜的架子车,东拐西拐的挪着地方,有时候挪到这儿,刚放一会儿,管理员赶;挪到那儿,还没放稳,那儿又有人说不行。反正一到天大亮,只要有人说“这儿不能停!”父亲就赶紧拉起车子给人家腾地方,也不敢问一下那个人到底是干啥的?有没有权利叫人家腾地方?有时候实在被赶得没办法,父亲就抬着架子车车把,站在市场里,两眼巴巴的希望过来个大贩子或者单位上叫菜的,三分了三分,两分了两分,卖掉去。可是一般情况下,并没有那么好的运气。那时候种菜的人虽不多,都是城市周边的人,但是那时候贩菜的人少,就嘉峪关的贩子肯掏钱,嘉峪关贩子的车一走,基本上就都晾凉了。再就是每星期一、三、五,有几个大单位的车会来拉菜,这些单位的车来拉菜,农民最为喜欢。他们态度好,掏的价格也适中,不挑三拣四,看差不多就都给装上了。可是市场大了,不一定每次都有那么好的运气,有时候叫菜的人没朝这边过来,有时候过来了没看见。尤其星期天,基本没有挂菜的车,挨到中午十二点,就只好拉到市场后面空阔无人的土圈子里,看市场去了。最让黄晓娥扎心的是,有那么一个肉贩子。每天去的特别早,他去的时候,市场的管理人员还没清开场,卖菜的还能再摆一摆,而且那会子也就是六点多,所有的人都还正摆着。都还满怀希望地等着买主过来,掏一个好价钱,把菜卖掉。那个肉贩子来了,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大清早的他哪来的水——那个时候虽然有了自来水,但不是到处都有自来水,用水极不方便,卖菜的人菜晒蔫了,用水湿一下盖菜的麻袋片,找点水都十分难——他一来,就声都不出一下,端起一脸盆脏水越过肉案子就朝黄晓娥他们脚底下“哗——”地一声泼过来。黄晓娥父亲知道,常常防着,可是地方就那么大,卖菜的车子一辆挨着一辆,人就挨着车子站着,往哪里防?尤其你根本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什么时间泼水,多的时候,黄晓娥他们脚下就总是汪着脏水,几乎每回,脏水泼过来的时候都会溅到他们身上。黄晓娥很气愤,但是她不敢言喘,谁叫他们卖菜的车子就照着人家的肉案子呢?卖肉的案子一长排子,别人谁都不这么做,只有这一个是这么坏,可是别人看着也都不出声,还有人笑着,可见这人也没人敢惹,可见卖肉的大都鄙弃他这么做也高兴他这么做。她父亲也不生气,他一辈子经过的比这耻辱比这艰难万分的事情多了,这算什么?他总是只专心卖他的菜,好像什么也没看见、没发生一样。有一次,菜没卖掉,父亲灵机一动,和她拉到市区中心去零卖,结果令他们惊喜万分:批发一分五都卖不掉的大包菜,在邮电街五分钱一斤人抢着买。啊呀,这多好!从此,父亲下午就不摘菜不砍菜,每天天刚麻麻亮,父母将黄晓娥喊醒,他们就去地上,绊着露水,摘一筐葫芦,摘一筐黄瓜,揪些茄子,揪点辣椒,再拔些葱,拔些萝卜,砍上些甘蓝,装在架子车里,回来盖上两张湿麻袋片,用绳子绑好,让黄晓娥拉上到邮电街零卖。因为都是在清晨的露水地里新采摘的,黄晓娥的菜就比别人的格外新鲜。黄晓娥的芫荽,十步外就能闻见沁人心脾的香气;黄晓娥的萝卜,又水又嫩又甜又脆;黄晓娥的豆角,鲜嫩翠绿得就像还在秧上长着一样;黄晓娥的甘蓝,卖到最后一颗,叶子里面都滚动着黄豆大的露水珠子;黄晓娥的西葫芦,嫩得手摸得重些,都会留下指头印儿。最重要的是,黄晓娥还是个女孩子,人又热情、善良、单纯、实诚,厚道,从不使奸耍滑欺诈顾客,让顾客喜欢。没过多久,这条街上常买菜的人,不论男人女人,老的少的,就都认下了黄晓娥,就连那些给食堂采购的人、开饭馆的人,也认下了黄小娥,每天都来买黄晓娥的菜,有时候来晚了,黄晓娥生意好得,竟然卖脱销了,没有了。后来黄晓娥结婚,老公是个外地的,两个人租着房子住。刚开始都在邻近工厂打工,生了小孩后,黄晓娥就呆家里领孩子。以前两个人挣两个人花,也没觉得钱有多费。自从孩子上开学,一个人挣三口人花,两口子都感觉压力好大,每月的工资不敢花就没了,这咋办?眼看着别人有的去开店做生意,有的在打工,自己开店一没本钱二没门道也不懂经营,打工去?下班时间不稳定,孩子放学没人管。怎么办?黄晓娥思量再三,忽然一个想法蹿上心头:离城这么近,自己不是会卖菜吗?为什么不去贩菜?给老公说了,老公不同意。黄晓娥不管他,说干就干,问人找了几个盛桔子的旧竹筐,找了几个化肥袋子,用清水洗净,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到蔬菜批发市场去挂了菜,用自行车驮到邮电街卖。多年过去,邮电街已经旧貌换新颜。以前的“八·一”百货市场不见了,修成了一个大超市。城市大了,人越来越多。老太太老爷子有几个还认识,更多的是认不得的人,身为人妇的黄晓娥,比以前成熟、热情、泼辣,她不但很快开始赚钱,并且不到三个月,就用赚来的钱买了一辆脚踏三轮车,让她老公又欣喜又吃惊。两个人合计了一下,在邮电街申请了个摊位,两个人一起贩菜。如今人到中年,已经在城区买了三套楼房,开着两个菜店的黄晓娥说:“我这一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当年出来贩菜!”PS:好多人可能不知道骑自行车怎么贩菜,那么我告诉你:把菜装在大蛇皮袋子里,两个袋子的口扎在一起,搭在“永久牌”二八自行车后架子上,然后上面绑两块长木板,把装满了菜的竹筐放上去,绑结实驮到市场,就够一天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