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慕敦煌/于小燕(原创)
仰 慕 敦 煌于小燕我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读的书很少。初中毕业,我就把书本一合,学下的知识交还给老师,回家种地了。最先知道敦煌,是因为我认识了一个文友,叫刘学智,他是敦煌人。后来又从《酒泉日报》上看到,有一个叫方健荣的,经常写敦煌,写鸣沙山,月牙泉。后来又从书上看到,有一个王道士,发现了莫高窟的宝藏,被很多外国强盗拿走,我的心中感到一种难以抑制的悲愤和痛楚,也对莫高窟产生了一种模糊的向往。后来又看了关于“敦煌女儿”樊锦诗的一些文章,对莫高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那时,我就想,啥时候了去敦煌看看。忘记了是哪一年,忽然从电视上看见,有一个叫纪永元的,在荒滩上修了一座阳关博物馆!惊讶之余,我感到特别震撼!原来“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在敦煌,我都不知道!后来,我也知道了“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玉门关,也在敦煌!我这才意识到:敦煌,是个大文化之地!怪不得古代文人墨客为它留下千古的传唱;怪不得有那么多人数十年如一日的为敦煌吟诗作赋,乐不可支;怪不得有那么多人数十年如一日的画敦煌、写敦煌、研究敦煌、保护敦煌、痴迷敦煌!我也要去敦煌!我要去看鸣沙山,那是怎样神奇的一座山!我要去看月牙泉,在沙漠中怎样神奇的存在?它们是一对恋人?还是两个仇敌?一生相依相随,还是死磕到底?抑或它们就是两个好邻居,醒时吟风弄月,睡时相伴安眠。我要去看莫高窟,看看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开凿在岩壁上的洞窟,看看那些色彩斑斓丰富多样的彩塑、雄伟瑰丽的壁画。我要看看,古代的艺术家,怎样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那样的一件件惊世之作!我要踏着他们走过的脚印,仰着他们的鼻息,一步步领会,细细观摩。我要去阳关,看看古董滩,走一走真正的阳关大道,体验那种旷古的开阔与平坦、浩瀚苍茫的壮观,遥想当年王维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想象着无数的商人、僧侣、使臣、游客从这里走过。他们穿着唐朝的衣服、汉代的衣服,人头攒动,飘忽而过。有一个我认得,那是玄奘大师,他取经回来了。我要去看汉长城,看墩墩山上的烽燧,看小方盘城。那里曾经旌旗烈烈,金戈如林。我还要坐在阳关故址上静静聆听,那里曾经绿草成茵,流水淙淙,牛羊成群。雄伟的关城内,房屋齐整,商铺林立,菜摊、水果摊、肉摊一个挨着一个。穿着各种服装的人,大声打着招呼,寒暄着,来来往往,热闹非凡。一位穿着唐装的少女,沉睡在古董滩的流沙之下,断断续续,向我讲述了一个不愿意离开故国家园而祈求天降黄沙的公主的故事。我还要去阳关博物馆,身临其境的去体会大汉盛唐历史文化的灿烂与辉煌!以前我以为敦煌也很荒凉,现在我从网上看到,敦煌已经闻名天下,修了飞机场、火车站,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园区一个接一个。城内绿树成荫,街道宽敞,花团锦簇;城外瓜果飘香,葡萄满园,真正成了一座绿洲之城。敦煌人,也像汉唐人一样,豪爽、热情。我要尽快的到敦煌去游游,免得有外地文友问起我敦煌来,我张口结舌,羞于回答。没有到过敦煌,愧怍酒泉人!敦煌,已经成为我心中的圣地!文/图/于小燕,甘肃酒泉人,喜欢书香,忙时种地,闲时写作,在《中国社区报》、《中国审计报》、《检察日报》、《燕赵晚报》、《小小说选刊》等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三十多万字。个人微信号:jqyxy6,个人公众号:酒泉于小燕的农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