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早教40多年的教授分享,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秘诀就在这两个字里

今天文章有录音哦~

为什么教来教去就是教不会呢?

也在玩中学啊,可就是没兴趣怎么办?

这个和他说了一百遍都记不住,模仿我的小动作倒是学的特别快?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疑惑,反正小D身上这些特征都特别明显的。我去年开始在纽约学习早期儿童教育课程时,带着几大疑问,这就是其中之一:到底什么才是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秘诀所在?

过去一年各种理论学了不少,每次想分享时总觉得话到嘴巴总有一些地方还不够清晰。两周前,去了华盛顿参加北美早教年会,参加的一个研讨会突然就把我之前所学的所有散点都串了起来。

我是这位教授的“迷妹”(捂脸),他从事早教工作40多年了,虽然他的资历完全不需要再去幼儿园了,但是他至今还是保持着和孩子接触的习惯。他说,我们只有深入孩子,观察孩子,我们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扯个题外话,从拍摄角度就能看出,我是好学生吧,永远前排打卡,认真听讲,哈哈~

关于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各种理论学派都涉及很多的,但不少理论都是听着很有道理,但对于我们普通父母来说缺乏了“可以怎么做”的实践经验。下面我要分享的也许有些点并不是新鲜的了,但它是我个人觉得最容易理解实践,也是比较完整的梳理了。

如何让孩子有自发学习的驱动力?总结下来就是很简单的两个M。

Multiple (许多的)

第一个M是multiple,大家千万不要误解为是让孩子一个单词抄多遍这样的“许多遍”。这里的“许多”指的是多感官、具体概念的多次重复。

1、多感官

这个最初是由Orton-Gillingham提出的运用在特殊儿童的多感官教学法,之后它的有效性得到了普遍认可,于是就全面推广了。多感官教学法其实并不难,很多我们已经在做了,只是并没有更加有意识地做更多,就是最大程度地让孩子使用自己的五感包括前庭。

比如,亲子阅读时,不要只是我们读给孩子听(孩子只是调动了听觉),还可以邀请孩子观察寻找图片(视觉)。进行触觉游戏时,不仅仅只是让孩子摸和体会(触感),可以配合语言描述让孩子看到这些材质的不同(视觉)和听到我们描述这样触感的文字(听觉)。听童谣的时候可以一起蹦蹦跳跳,跟着童谣节奏进行拍节拍做动作,这也是在听觉的同时融入了视觉和前庭。

因此,每次和孩子互动时,提醒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他现在正在使用哪个主导感官,我有没有可能更多调用他的其他感官加入其中?

2、具体概念

大家非常熟悉的儿童心理学家鼻祖Piaget理论里就强调过,多让孩子从具体概念开始学习,可以最大化让孩子维持学习的动力。

所谓具体概念就是孩子的感官可以实实在在感受到的。举个例子,学习“苹果”这个概念,最具体的就是给孩子一个苹果,他能摸、能闻、能吃、能看;看绘本里的“苹果”次之,而指着一个词组让孩子认识就是最抽象的。这也是为什么低幼孩子的学习我是不推荐过多使用闪卡的。

3、多次重复

最后这个“许多”的含义就是时间,孩子需要许多时间来内化知识的。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一段时间的兴趣只在某个方面,那就是因为他们需要花很多时间,重复很多次,不断地去实践来消化掌握知识。

多鼓励并且创造环境让孩子可以安心地不断地去重复很关键。孩子可以不断累积自己“学会掌握”的正面体验,这也会进一步强化孩子的学习动力。

Meaningful(有意义的)

之前和大家分享过一句我自己很喜欢的话,“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如果我们让他们学某个东西,他们不学,那一定是这个‘东西’错了。这是我们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强烈的学习动机一定是从“和我相关”开始的,让孩子发现学习这个东西的“意义”所在,就是第二个M。

1、玩

孩子生气了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再也不和你玩了!”,可见玩对孩子的意义有多重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越来越崇尚“玩中学”。我有个习惯,就是每当自己希望小D学习某个知识某个概念时,会先停下来问两个问题,有什么玩具可以把这个学习融入的?有什么小游戏可以边玩边学的?

举个例子,每次谈到让孩子认字母,大家第一反应也许就是抄写。但如果我们可以有个停顿,问问自己上面的两个问题,也许答案就不同了。

比如可以是用橡皮泥搭字母,做手工的过程中就把笔顺记住了

帮助乐高找到“弟弟/妹妹”,通过配对搭积木来强化这样的辨识大小写字母

2、发现“学习”的意义

我们经常发现孩子有时学习某个东西劲头十足,其实就是他们自己发现了学习的意义,比如爱好恐龙的孩子,再复杂的恐龙名称全部都能记住,还能滔滔不绝地说出每个恐龙的习性。

那对于其他启蒙内容,我们就需要更加清晰地展示给孩子看,帮助孩子发现“学习”意义。昨天分享的文章里《实现自主阅读就必须拼命教认字和拼读?大错特错!这五大核心能力才是关键》我就举例自己是如何帮助小D发现认识字的意义的。

我会把小D讲的故事记录下来,每次记录完后我就会加上一句,你看,这些都是字,文字就是可以帮助我们把说的话记录下来。我们很多话说过就忘了,但是有了文字就永远不会忘记了,文字很厉害吧,这是我告诉她的学习认字的意义所在。

同样的,对于学习数学和计算的意义,我是这么说做的。我带着小D去超市购物买了两样东西,我就会告诉她,我们买了一盒牛奶是5元,一盒鸡蛋是3元,我们总共要付两样东西的钱,这就是8元。这个用数学表达就是,5+3=8。妈妈刚刚说那么长一串话,数学只要用一个公式表达了,数学是不是特别简洁呢?

如果某些启蒙是必须的,那么再“强迫”孩子学习之前,不妨也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学了对孩子的好处是什么(肯定不是为了幼小衔接哈),然后尝试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在生活中不经意地展示给他们看到这些好处。

3、以教带学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多帮助孩子创造意义,我经常会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孩子当老师”。当孩子知道自己做的这件事,不仅仅是对自己有影响,还对其他人有影响,而且是“帮助”其他人的时候,这份意义就会增加很多。

扯个题外话,这一点对于我们坚持学习也是特别有帮助的,我坚持了快四年的公号分享,从一开始自己学到后来去学校进修,就是得益于“以输出带输入”的学习模式的。

因此,不用时刻去“考核”孩子是否懂了,多思考一下有没有什么机会可以向孩子请教,让孩子教,这样也能大大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上面谈的都是实操策略,但如果让我补充的话,还有一个大前提,也是孩子一切发展的基石,那就是“亲子关系”。所以,也请记得随时提醒自己看一下,我们有没有给孩子的亲子储蓄银行存钱。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它是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们不是教育者,我们只是唤醒者。希望今天这两个M,为我们唤醒孩子内在驱动力添一把火。

大J叨叨叨

今天这篇虽然是写针对孩子的,其实很多也是适合我们自己的学习的。比如我之前分享过我坚持读书做笔记的方法(戳->我靠这三点,解决了“前读后忘,脑子不好使”的问题),里面也提到了读书的目的性。

还有参加过我线上课程的老朋友们都知道,我反复会提醒大家做的一件事就是,上完这节课,一起思考一下我马上可以改变的三点是什么,这也是我在挖掘学习的意义。

昨天正好也有个朋友给我留言提到了这点,有些事一开始做的确慢也有点难,但只要坚持,慢慢就变成了思维模式,然后就会发现这就和吃饭呼吸那么自然了,共勉!

(0)

相关推荐

  • 学好数学,真的需要天赋吗?

    有人说数学不是每个人都能学好的,学好数学需要天赋,真的如此吗? 想要孩子数学成绩好,自然的天赋少不了.但是没有天赋的孩子数学就学不好了吗? 不是这样的,天赋并不是唯一条件,最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尤其 ...

  • 第10期心理微课: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秘诀课堂分享(上)

    嗨!美 好 的 人 都 关 注 了 爱 悦 慧 心 理 ▼ 2016.9.16 雨 原创文章 -NO.277- ▼ 1 明确角色,摆正位置 如果,孩子们似一朵朵含苞待放的鲜花.那么,家长和老师就是培育 ...

  • 80岁清华退休教授分享:语文学习没那么难...

    近期80岁清华退休教授在教育经验讨论会上分享:经常会有家长孩子咨询我,为什么语文学习这么难,基础没打好,阅读积累不够,是不是就学不好语文.其实他们只是把语文想的太复杂了,只要抓好三个重点,语文没想象中 ...

  • 北大教授分享:语文学习好,一定离不开两个...

    我观察了很多考上我们学校的孩子,成功的背后都有两点支撑,第一是父母的培养,第二是孩子的努力.   这些父母一般都严格要求孩子学习任务高质量完成,会分析成功.失败.面对失败找出原因,克服困难,促使孩子下 ...

  • 耶鲁大学40多年研究丨1-14岁孩子成长密码,帮助你更了解孩子

    孩子的成长都是有规律的. 耶鲁大学对此做了40多年的研究, 相信会帮助你, 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 作者:路易斯·埃姆斯 美国知名儿童心理学家,耶鲁大学格塞尔儿童发展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其教育理念影响了 ...

  • 0-3岁孩子怎么早教?抓住4个重点,孩子更聪慧

    早教这个词语近年来慢慢进入大家的视野,由于家长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早教的市场近年来相当的火爆. 看到早教这个词,大多数人对它的定义是小宝宝的早期教育.其实早教广义是指对0-6岁儿童进行的以促进 ...

  • 旅行者1号飞行40多年,是什么给它的动力?

    旅行者1号1977年9月5日发射,飞了40多年,将近50年了,他到底是怎么达到那个速度的,又是怎么一直维持这个速度的,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宇宙中的阻力是比较小的,然后当时它发射的时候又有特殊的天体 ...

  • 教你一招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每次到假期,孩子们一般都会提前学习新的知识. 有没有注意到:课外的课程,一般也都比校内更快一些,更难一些? 为什么?四个字: 功己过人 不懂?没关系,这个是我造出来的词,哈哈. 接下来我们详细的聊一聊 ...

  • 心理学家40年研究:真正激发孩子内驱力的奥秘到底是什么?

    本文共4314字,仔细阅读需11分钟 关于「如何调动孩子积极性」这个永恒命题,或许很多父母都不约而同选择了一个经典招数--奖励法. 有位妈妈给我讲了讲她是怎么给孩子奖励的: 我给儿子设定了一个集章奖励 ...

  • 行医吃素40多年的医生教授,他认为素食是最好的饮食!教你怎么正确吃素拥有健康

    行医40多年的林俊龙,吃素也已经40多年了. 他曾是美国洛杉矶北岭医学中心院长,2008年获任慈济医疗志业执行长,负责慈济建立七院一家的医疗体系,还是全球慈济人医会的召集人. 如今70多岁的他,看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