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好玩,也不好看(一)

一切,都要从一场大海战说起——

这场海战,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JIAWU海战!

当年大清和日本海军的装备、战略战术,海战的过程;网上、书里有大把的描述;今天哥想聊的,不是这些;而是战场背后的事故。

对,您没看错;不是故事,是事故!

咱现在都知道,包括海战在内的甲午战争咱大清不仅打输了,而且输的非常惨!耗费巨资、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同时,由于战败,直接催生了后来让咱们吃了巨亏的《马关条约》。更进一步说,从前清到民国,中国之所以一直被小日本儿压制;追根儿,其实可以说都是《马关条约》惹的祸。

那么,在当年的战场之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故呢?

(一)

要说清楚翻车的事故,时间还得倒回到甲午战争爆发之前30年的1864年;这一年,湘军大将曾国荃攻破了长毛贼的老窝儿天京,平息了为祸14年的长毛之乱。

而随着所谓的太平天国运动被剿灭,一个庞大的军事集团诞生了,这就是著名的湘军。

湘军的领军人物,便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

剿灭长毛贼之后,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而出自湘军系统的将领或者在战争期间供职于湘军的幕僚们也分享到了巨额的战争红利,战后整个湘军系统中位至总督者15人,位至巡抚者14人;其他大小文武官员更是数不胜数。

一时间,操着一口湖南话的官员遍布朝廷内外,甚至有说法儿,唤作“中兴将相十九湖湘”。

可是,这么一来,有人不爽了。

谁呢?

这便是号称晚清第一大“愤老”(愤怒老年)、第一大佛系老太太的慈禧老佛爷。

现在说起老佛爷,那基本上是108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差评,骂什么的都有;其中,影响最恶劣的一种说法儿,就说老佛爷“卖国”。

老实说,这话,得两说。要知道在当年,人民还没当家作主的时候,大清国既不是你们家的,也不是我们家的,那可真真实实是人家爱新觉罗和叶赫那拉家的。自家祖传的产业,除了个把没心没肺的二代、三代崽卖爷田不心疼外,稍微正常点儿的人谁舍得卖?因此从这个角度说,谁卖国,慈禧老佛爷都不会卖国。

扯远了,老佛爷为啥不爽?

简单,她发现,湘军系的将领快把两江及长江沿岸的各省搞成了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了。

这里边儿,给老佛爷刺激最深的,恐怕就是发生在1870年的'刺马案’;这个案子来龙去脉,各位大胸弟可以网上搜搜,反正离奇的一逼。

堂堂两江总督大庭广众、护卫环伺、众目睽睽之下被杀,说这背后没猫腻肯定没人信;但是,猫腻到底是啥,老佛爷派了好几拨钦差去查,却啥也查不出来。

老佛爷暗自心惊,看来两江的水不是一般的深。

可是,面对现实,老佛爷暂时却也没辙;因为湘军系官员上下联手,卷宗做的滴水不漏;你能咋地!

不过,这帮糙老爷们儿还是小看老佛爷了;老佛爷1854年入宫,先是给咸丰当生活秘书,后来又兼职机要秘书;等辛酉政变后直接入常,到甲申易枢之后成了新的领导核心;搞人的经验还是相当丰富的。

一看直接搞不行,老佛爷没躁进;而是暂时忍了下来,慢慢儿等机会。

两年之后,机会来了;因为在湘军的地头儿上又出了晚清四大奇案之二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这次老佛爷果断出手,利用这两年手里豢养的“打手”,罢掉了100多名湘军系统的官员,一举端掉了湘军系在江南的势力。

其实到这儿,也还好;老佛爷虽说鸟尽弓藏吧,但也在情理之中,再加上那些湘军系的官员自己的屁股也不干净,收拾了他们,朝野虽说有兔死狗烹的腹诽,可也只能肚子里说说而已。

但是接下来,就看出老佛爷只会搞人,不会搞事儿了。因为在摆平湘军系统之后,老佛爷的工作重点就转向了尽情的享受生活方面了。

太平时节,你讲讲生活品味,不叫事儿;可是翻翻历史课本儿,那段时间的大清,用诸葛亮的话说,唤作“危急存亡之秋也。”;作为大清的NO.1,老佛爷这么整显然不合适。

好在,当时湘军系遭受灭顶之灾之前,同样出身湘军系统的李鸿章及时切割,没跟着吃瓜落儿,苦心造诣继续推动他老师曾国藩倡导的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前,大清至少在沿海一带,成就已经小具规模了。

可是这么一来,李鸿章也遭了老佛爷的忌了;因为突然有一天老佛爷忽的一觉睡醒之后发现,当年青葱骚年的小李子,势力居然比他老师曾国藩还大!

(二)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的势力大到什么程度呢?

首先一个,钱袋子——

李鸿章湘军出身,淮军起家;开始的时候,其实过的日子也是苦哈哈的;想想也是,连他老师曾国藩都被人欠工资呢,何况他这个衍生品呢。

但是,自从淮军控制了上海;这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

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作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特区,经过10几年的发展,不说遍地黄金,但经济基础已经是相当雄厚了。有记载说,到了洋务运动期间,上海海关记录在案的港口吞吐量,已经占了全国进出口贸易的一半以上。现在,这一大笔钱归老李支配了。

这是进项这头儿;还有出项。

咱现在知道,大清洋务运动期间,拢共创办了5个大型国有企业: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和汉阳铁厂、枪炮厂。

闲扯一句,迄今,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都只剩下遗址了;汉阳铁厂现在是武汉钢铁集团的一部分。这里边儿运气最好的要属江南制造总局了,几经更迭,现在还在发挥作用,不过名字已经改成了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去年下水的中国海军的万吨大驱055,就是跟这儿造的。

这五家大型国企,李鸿章一个人就控制了三家。

这还只是军工企业,还有民企呢;比如轮船招商局,负责海运的;机器织布局,看名儿就知道,做纺织的;电报局,通讯业;等等吧,反正一大堆近代企业都是李鸿章一手建立的。现在有数字说,李鸿章旗下的军工企业,资本能占到全国的56%,而民企资本能占到全国的45%。

一句话,国家的经济命脉几乎就攥在老李同志一人之手。

钱,老李负责收,同时也负责花;慈禧老佛爷负个签字盖章的责;这你让老佛爷情何以堪!

其次,枪杆子——

李鸿章自立淮军,从湘军分离出来,虽说跟长毛贼也打过一些大仗,但毕竟实力有限,挑大梁的还是老湘营的部队。

真正让淮军露脸的是1883—85年打的中法战争。这一仗之后,大清意识到了海军的重要性;于是北洋水师也步入了“大跃进”时代;朝廷光为北洋水师投入的各种基础费用就支出了2300万两白银,再加上买军舰的钱,那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可是光是出钱这件事儿,老李又让朝廷很不满了下;如上所述,军舰、军官培训等等所有花钱的项目,老李都是自己找供应商、自己比价、自己谈合同、自己签字;最后钱从国库里搬出来,也是通过他自己的公司走账;朝廷方面啥都不知道。

这过程本来已经让慈禧老佛爷很不爽了;而接下来的事儿,就更让这位佛系老太太觉得挠心了,这就是北洋水师提督的人选。

本来朝廷方面准备了几个人选,可是这些人到李鸿章那儿一律被以不习水战为由给'咔’掉了。而李鸿章自己提出的人选,在慈禧老太太看来,简直让她怒不可遏;这便是后来自杀了的丁汝昌。

老太太为啥愤怒?

说穿了其实也简单,丁汝昌底子不干净,这位以前是长毛;1861年,九帅曾国荃猛攻安庆,丁汝昌的上级程学启见势不妙,“火线起义”投靠了湘军,顺道带着丁汝昌一起改邪归正了。再后来丁汝昌运气不错,仗还没打完,他就被李鸿章要去了,成了早期淮军的骨干;再再后来,丁汝昌作战勇猛,屡立战功。等平定了长毛以后,李鸿章准备筹建海军,便将丁汝昌由陆转海,并且还将其派往英国接收购买的军舰。

现在李鸿章提出由这么一位有历史污点的人执掌国之重器,这就让老太太非常不高兴:我们这儿这么多根儿红苗正的你不用,非得用这姓丁的;合适吗?

由此,老太太也留下一个很恶劣的印象,你姓李的不地道,拿着老娘的钱,养你的私兵。

第三,吐沫星子——

史书记载,李鸿章“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

其实,翻翻历史,得到“中外震仰”考语的主儿,真真儿的就离倒霉不远了;'中外震仰’,是不是慈禧和光绪也得震一波,仰一下你老李呢?

在当年,这可不是虚言;想想,老李左手钱,右手枪(还特么陆海军都有),谁不得上杆子巴结;尤其歪果仁,想到天朝做生意,老李不点头儿,门儿都没有。因此时间长了,歪果仁也学会拍马屁了;给老李戴了一顶“东方俾斯麦”的大帽子。

歪果仁这帽子带的不花一毛钱;可是这话传到慈禧老佛爷耳朵里会是啥效果可就难说了。

咱都知道,俾斯麦是著名的“铁血宰相”;没学过欧洲历史的慈禧老太太不一定知道这货是干啥的,但这会儿大清已经睁开眼睛看世界好些年了,驻外公使都派了好几茬儿了,且有那知道的。

留口德的,会跟老佛爷解释,那位俾爷是这个这个德意志的领班军机大臣;不留口德的,干脆就一句话,那货是德国的鳌拜。

哦,鳌拜…

熟知大清宫廷政治史的老佛爷99.99%会在心里咬牙切齿的说一句,聊改!

要知道,被人称做“东方俾斯麦”时,老李才是个直隶总督;也就比现在河北省省委SHUJI高半格;充其量是个省部级干部。在慈禧老佛爷看来,你算老几啊,就敢比作俾鳌拜。

可是等慈禧老太太仔细掂量时才发现,这会儿的李鸿章,有实力,有人望,不仅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并且国家的正规军(淮军和北洋水师)也只听李鸿章的;甚至,连洋人都只认李鸿章。

因此,到甲午战争前,李鸿章已不再是慈禧老佛爷心中的擎天白玉柱、驾海紫金梁了;转而成了朝廷,同时也是她的心腹大患。

咱前面说过,慈禧老佛爷那也是搞人的老运动员了,要么不出手,出手必定要有收获。眼下她既然看李鸿章不顺眼,老太太开始小的溜儿的敲打李鸿章了;方式,就一个字:钱!

在慈禧授意(至少是暗示或者默许)下,得力“打手”翁同龢出马了,开始有计划的挪用北洋水师的军费——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同年朝廷开始给北洋水师财政拨款;这一年大约拨了400万两白银。而与此同时,慈禧老佛爷的后招儿也出台了,这就是著名的'三海工程’。

所谓的'三海工程’,指的是修缮北海、中海、南海。说白了,就是坊间儿传的那样儿,慈禧拿海军的银子修颐和园这档子事儿。

'三海工程’从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开始修,一直修到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其目的,除了体现老佛爷的生活质量外,更深层的意义便是以此来钳制李鸿章。

跟这儿多说一句,'三海工程’的造价,有两种说法儿,一种是600万说,还有一种是750万说;其中挪用北洋水师的军费,大致有430多万两白银(据说这笔钱后来还都还给海军了。)。

插播个广告——

继续、继续——

(三)

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栗子——

话说,有这么俩人,甲和乙;甲穷乙富;然后甲就经常找各种借口跟乙借钱。如果碰到这种事儿,只要脑子不是太轴,绝对能猜出来这里肯定有事儿。

现在李鸿章碰到就是跟这类似的事儿。

'三海工程’的窟窿还没堵上,到了1889年,光绪皇帝要大婚,老佛爷一道懿旨,皇上结婚,怎么能凑合;没钱不是?挪用北洋水师的军费。

当然,这笔费用没多少,而且还是一次性付款,说好一刀就一刀的事儿;但是这件事儿,却足够当个政治信号儿看了。

老佛爷的意图其实挺明确,老李,差不多该放手时就放手吧,这样儿,你有我有全都有,不好吗?

可是,也不知道李鸿章是没看懂,还是干脆就没往这方面儿想;反正钱被借走,借也就借了;李鸿章啥表示也没有。

这下儿老佛爷也按捺不住怒火了;1891年,深谙老佛爷心意的翁同龢上书朝廷,曰:“暂停南北洋购买外洋枪炮、船只、机器两年。”;老佛爷当即照准。

如果说前面儿挪用海军军费是一种暗示的话,那这次可就是非常明确的表态了;你老李如果再不识相,那对不住了,断了你北洋水师的嚼谷!

这里多说两点,其一,这位翁同龢为啥会在这个时间点上这道为难北洋水师的折子;其二,停止军购这事儿,对北洋水师来说,意味着什么。

先说第一点,翁同龢这档子事儿。

简单的说,翁同龢跟李鸿章有私仇,而且还是很深的私仇。

翁同龢的老爹,唤作翁心存;在咸丰一朝曾是个很大很大的官儿;有清一代,中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翁心存除了礼部尚书没干过,剩下五部,人都当过部长(尚书)。除此之外,人翁心存还干过帝师(上书房总师傅)、干过国务院副总理(协办大学士)。

这么一位牛掰的人物,生下仨儿子,老大唤作翁同书、老二唤作翁同爵;翁同龢是老三。

而且有意思的是,算起来李鸿章应该是翁心存孙子辈儿的人——

道光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847年,这一年25岁的李鸿章中进士,取中他的座师,名叫孙锵鸣;而孙锵鸣当年中举的房师,就是翁心存。

从这个角度说,李鸿章见了翁同龢,其实是该叫声儿叔儿的(尽管他比翁同龢大七岁,呵呵!)。

可惜造化弄人;翁心存离休之后,他的长子翁同书也干到了安徽巡抚,可是,翁老大当省长的这段时间,正是长毛儿闹的凶的时候;安徽又是官军和长毛儿来回拉锯的战场;因此,翁老大经常是丧师失地,被打的茄子皮色儿。

1858年,翁省长再接再厉,连续丢了定远、寿州;被曾国藩一纸诉状告到了朝廷,说不杀翁同书,不足以震宵小、稳军心,激励士气;这就是著名的《参翁同书片》;而替曾国藩捉刀代笔的便是李鸿章。

这份折子递到朝廷,不几日,朝廷下诏,将翁同书逮捕下狱,未几,判死刑。

消息传到本来就卧病在床的翁心存耳朵里时,老头儿急火攻心,病情加剧,没几天就先走了。此间,翁同书被暂释,回乡为父送终、服孝;翌年朝廷有旨意,翁同书改判流放新疆。

这相当于用老子一条命换回儿子一条命。

可能是打击太大,翁同书也没活多久,1865年,翁同书死于甘肃军营;也不过就多活了7年而已。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更何况对于翁同龢而言,这里边儿还绕进去一个大哥;可是有意思的是,翁同龢没敢恨曾国藩,而是把满腔怒火一枪头全都指向了捉刀的李鸿章。

等翁同龢入朝为官(大官)之后,几乎就是为了反李鸿章而反李鸿章;只要李鸿章说的,不论对错,翁同龢一律反对。

因此,回到上面的问题,其实翁同龢这会儿不上这道折子,换个时间也会给李鸿章下一副烂药,没别的,就是恶心你。

再说第二个问题,停止军购对北洋水师来说,意味着什么。

答:断顿儿。

以炮弹为例,北洋水师成军之后,使用的炮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花儿弹,其实就是后来的榴弹;还有一种是实心弹,可以理解为穿甲弹。

前者弹头中填充火药,击中目标后会发生爆炸;后一种只在弹头内装很少火药或不装火药,然后填充泥土、沙石。实心弹击中目标后不会爆炸,只是借重力和加速度击伤敌舰(1962年上映的《甲午风云》中有一幕,致远舰上水兵拆开炮弹,里边儿是沙子;其实不是因军官采购吃回扣以次充好,而是实心弹本来就是这样。)。

谁都知道开花弹是好东东,可惜,咱自己造不出来。

1870年,李鸿章升任直隶总督,接手了当年仅次于江南制造局的天津机器局。接手之后,李鸿章还是狠下了一番功夫,希望军工生产能自给自足;为此,老李不惜血本儿,该上生产线上生产线,该请高人请高人;可是,科学技术这种东东,真的是需要长时间沉淀的;因此,直到1887年,国产开花弹的生产工艺才正式在天津机器局确立下来(这还是老外帮忙设计和安装的。)。

要说一句的是,别看确定了生产工艺,但是国产开花弹在两个关键指标上跟进口的炮弹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一是填装的火药。国产弹头填充的材料是黑火药,跟现在逢年过节放的礼花、鞭炮所使用的火药属于同宗。另一个是装药量,同等口径的炮弹,国产的装药量只是进口炮弹的一半儿。

身为常年带兵之人,李鸿章如何不晓得炮弹的重要性;而这,还仅仅是翁同龢这道折子恶心的一个地方。

再说另一个,正看本文的您有车吗?如果有的话,理论上每5千公里,您就该给您的爱车来个大保健了;该换机油换机油,该换配件换配件。

车是如此,军舰更是;出航一段时间,就得回港检修了。在当年,负责给北洋水师做大保健的4S店有两个,一个在旅顺,另一个在天津的大沽。

而要命的是,这两家4S店,配件都不足。后来的事实证明,上了战场的致远舰就是由于本该大修时更换截门橡皮(防水阀)而没换,这才导致中弹后舰体大量进水,而迅速倾斜沉没的。

现在翁同龢一道折子,就像一道绳索一样,紧紧的勒在了北洋水师的脖子上;剩下的,就看谁来收紧这道绳索了。

那位说了,你把翁同龢说的这么不堪,不能够吧?看照片儿,老头儿也算是方面大耳,一副道貌岸然;肿么可能这么下作。

事实上,丫还真就这么下作。

翁同龢有个学生,唤作王伯恭;此时正在李鸿章手下供职;算得上跟翁、李都能说得上话儿。王伯恭写过一本书,名叫《蜷庐随笔》,在书中,他记载了一次跟翁同龢的谈话。

谈话的背景是甲午开战之前,朝中为着战和吵成一锅粥;王伯恭见着翁同龢,说这仗能不打最好别打;翁同龢不以为然,还笑话他书生胆小——

王伯恭:“临事而惧,古有明训,岂可放胆尝试。且器械阵法,百不如人,似未宜率尔从事。”

翁同龢:“合肥(李鸿章)治军数十年,屡平大憝,今北洋海陆两军,如火如荼,岂不堪一战耶?”

王伯恭道:“知己知彼者,乃可望百战百胜,今确知己不如彼,安可望胜?”

翁同龢:“吾正欲试其良楛,以为整顿地也。”

“以为整顿地也”,画圈儿,要考!

老翁憋着的主意是,我喊打,首先我就站住了道义的制高点,想谴责哪个就谴责哪个;你李鸿章不想打,说明你怂,你是汉奸卖国贼。如果朝廷决定不打,没问题,我顶多费点儿吐沫喝点儿水就补回来了。如果朝廷决定开战,打赢了,我政治正确,高瞻远瞩;打输了,没关系,首先就是你李鸿章指挥无方、带兵无能;其次,借日本鬼子的手,削弱北洋海陆两军的实力,给你老李来个釜底抽薪,让你老丫挺的变成光杆司令,哼哼,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在朝堂上跟我转腰子。

因此,你以为翁同龢坚决主战,真是为国家着想;拜托,人家老翁报私仇才是第一位的,国事算个屁啊!

(四)

最后再说说很得李鸿章倚重,慈禧老佛爷却死活看不上眼的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事故。

做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将当年的北洋水师比作现在的X海舰队;那丁汝昌就相当于X海舰队司令。

一说起舰队司令,那还了得;以大海做棋盘,以军舰做棋子,谁不服灭谁;怎一个意气风发,挥斥方遒!

可是,咱这位丁大司令;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受气包。

别的不说,舰队出航,需要燃料;仅此一项,丁汝昌就搞不定。

现在的军舰常规动力,烧油;牛逼点儿的,上核动力。在当年,军舰烧的,是煤。

北洋水师下面儿没三产,也不管煤矿;所以北洋水师的煤,也得地方供应;具体的说,就是开平矿务局。

开平矿务局位于现在唐山市开平区;1876年李鸿章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赴唐山开平一带勘测,发现此地蕴藏有丰富矿产,且质地优良;李遂于次年8月派唐筹办煤矿事宜。

经过1年多的准备,1878年,开平矿务局正式挂牌营业。

这种资源型企业,如果赶上好时候,是非常挣钱的;开平矿务局概不例外;由于其煤品质好,尤其是这儿出的无烟煤,老外用完后都夸,“谓此乃无上品,烟少火白,为他国所罕有。”

有这种硬货,可想而知,矿务局数钱数到手软。

当然了,煤这种东东,要分操作面;有的操作面出的煤品质高;自然也就有品质比较次的煤了。按照天朝惯例,一等货,自然是要出口创汇的;二等货,特供;次品,才是老百姓们使的。

这话搁在当年,也管用。开平矿务局一等煤卖外国,二等煤贡上级;那最差的煤怎么办呢;正好儿,留给北洋水师这种用煤大户。

这可把北洋水师坑的不浅!

劣等煤就相当于现在的劣等油;您试试您一辆宾利,见天儿往油箱里加地沟油,会是啥结果。

北洋水师那些大舰,都是进口的;天天烧这些近乎石头的燃料,那动力能好的了?后来在战场上果然就出事儿了,大东沟海战打响后,北洋水师的舰,越跑越慢;打到后面,日本舰队撤退,北洋水师想追根本追不上对方。

这种情况尤其严重的是开平矿务局换局长之后;1892年,第一任局座唐廷枢去世;煤矿由江苏候补道张翼接任总办。

这个张翼是个绝逼的小人;发往北洋水师的煤不仅质量差,而且还缺斤短两。

天天拿次品糊弄自己,丁汝昌其实已经很搓火了;现在张翼又开始缺斤短两,弄的丁司令更是怒火万丈;有记载称,有一次为了10吨煤,丁汝昌跟张翼书来信往的吵了不下5架。

可能有大胸弟会奇怪,张翼一个管煤矿的矿长,居然敢跟海军司令叫板,胆儿肥啊!

呵呵,这话不假;1894年之前,张翼和丁汝昌应了那句话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人家俩人是平行部门的,都是只对李鸿章负责。而在1894年之后,李鸿章有时候都拿张翼没辙了。因为在1894年,慈禧老佛爷六十大寿要修园子,张翼以董事会和股东的名义捐银3万两,老佛爷“龙心大悦”,金口一开,这奴才不错,会办事。打这儿起,张翼算是搭上老佛爷这条线了;所以对李鸿章也就不那么恭敬了。

等甲午战争打响后,丁汝昌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战争一开始是在朝鲜打,北洋水师接到上谕奉命出战;可是一盘家底儿,丁汝昌哭的心都有;煤的库存只够单程。这种状态去打仗,回来的时候怎么办?总不能回程的时候让我们荡起双桨吧?!

可是这会儿战况紧急,丁汝昌一面飞报李鸿章,一面也顾不得面子了,亲自去求张翼;翼哥,求您了,给我们往朝鲜发点儿煤吧。

丁汝昌就差跪下了,张翼却撇着大嘴表示,这不成,打仗呢;那多危险啊;除非你们北洋水师派军舰护航,否则我们运煤船不能去;最多给你运到威海。

丁汝昌很无奈也很受伤,只好再抬出李鸿章这尊神;可是现在的张翼已经搭上老佛爷这条线了,对于李鸿章的话也是酌情办理了。当然,往死里得罪李鸿章的事儿他也不会办;最后张翼勉强同意在旅顺和威海帮北洋水师各存一万吨煤,至于要送到朝鲜,免谈吧。

存煤要时间,再等煤的这段时间里,丁汝昌又跟张翼商量,你要不先把存在青岛,准备出口创汇的煤给我调过来,我先用着;结果被张局座一口拒绝。

丁汝昌真是无奈了,劣质煤好歹也是煤,总比柴火强;但就是这样,说好的给威海备的一万吨煤还是远远不够,根本不足以支持北洋水师长途跋涉。

丁汝昌最后是真急了,再三催促;张翼也烦了,别特么再BB了好吗?再特么BB,老子一吨煤也不给你发了。

后来果然,张翼还真就把给威海发的煤停了。

说这话儿,是1894年9月12日,距中日平壤之战仅剩3天;丁汝昌报告,威海本应存煤1万吨,现仅有六千吨.

六千吨煤什么概念?

6千吨煤,只够北洋水师全部军舰满载之后,威海—朝鲜跑个来回。

在此之前,8月26日,光绪爷已经下旨将“消极避战”的丁汝昌革职;9月1日,有上谕,着丁汝昌戴罪立功。

事到如今,留给丁汝昌的选择就一项,趁着军舰还能动,拼死一战了。

9月15日,北洋水师升火起锚开往旅顺;同日,平壤之战结束;清军大败,建威将军左宝贵力战殉职。

9月17日,丁汝昌率蹒跚前行的北洋水师行至黄海大东沟。

17日上午10时,在大东沟口外锚泊的各舰发现了前来搜寻北洋水师的日本联合舰队;12时50分,双方正式开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