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四)破解一道无解之题
本站整理 | 时间:2011-09-11 14:55:21 |
被贬湖南永州的柳宗元,时时刻刻都梦想回到长安,经过多方求救终于如愿,谁知乐极生悲,回到长安的柳宗元等人,却因为一首《桃花诗》又再次获罪,这是怎么回事呢?面对朋友刘禹锡的困难,柳宗元出手相助,患难之处见真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解读《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四集——《破解一道无解之题》。
从唐宪宗元和元年起,柳宗元在湖南永州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谪居生涯,其间虽有恶劣自然环境带来的困扰与生儿育女的担忧,但柳宗元也有机会去饱览山水、了解民间疾苦,他的学术与诗文在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永州终究远离中央,柳宗元时时刻刻都在盼望能够回到长安,却始终不见朝廷的诏令。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柳宗元的仕途竟成为一道无解之题,要想重回长安,柳宗元该怎么办呢?百家讲坛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为您解读《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四集——《破解一道无解之题》。
康震:
他还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我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回到长安呢?长安既是我的家,又是我要施展政治抱负的最大的舞台,最重要的舞台。可是我跟你说,柳宗元面对的这个问题,说白了,就是一道无解的题,没有根,没有根的一道题。为什么呢,因为这道题的答案在谁的手里呢,在唐宪宗的手里。唐宪宗不松开这个拳头,柳宗元想要回到长安这道难题,就解不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唐宪宗登基之后,有好几次重要的机会,本来柳宗元是完全可能回到长安的,但是最终没有实现。
我们来数一数,唐宪宗的父亲唐顺宗,是在永贞元年的八月,把他的皇帝位置让给了他的儿子,也就是唐宪宗。那么,唐宪宗在元和元年的正月一日正式地登基,并且尊他的父亲为太上皇。这时候按照惯例就要发布大赦令,他这个大赦令很有讲究,这次大赦令说,除了死刑犯以外,其他所有的罪犯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赦免,并且给老百姓当中的老寿星送一些礼物。这次赦免,连除死刑犯之外其他所有的罪犯,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赦免,但是柳宗元有没有得到呢?没有。
到这一年的六月份,唐宪宗尊自己的母亲为皇太后。这也是一件大事,这次又发布了大赦令。这大赦令程度就更深了,为什么呢,就是死刑犯可以免死刑,改为流放。流放以下的各种罪行都可以减去一等。那大家想,连死刑犯都赦免了,杀人不过头点地,最大的、最重的犯罪分子都赦免了,改成流放了,那柳宗元他们应该能回来了吧?没有。
到了这一年的八月份,唐宪宗开始分封同姓王,但是同时下达了一道非常严厉的诏书,这道诏书的内容是这样的:
“左降官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等八人,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
——《旧唐书·宪宗本纪》
就是你们这八个人,当初我贬的你们这八个人,我告诉你们,你们就踏踏实实地在那被贬的地方待着吧,我就是再大赦一百回,也赦不到你身上去。你们好好想想为什么不能赦免你们。他说了,“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我就是再赦免,也不赦免你们。大家说为什么呀?得饶人处且饶人,是不是?死刑犯都赦免了,难不成这几个人比死刑犯还严重?你还真给说着了,其实原因啊,前面咱们已经讲过,也很简单,柳宗元等人虽然不是死刑犯,但对唐宪宗来讲,他们比死刑犯更可恶,更让自己感觉到危险。为什么呢,死刑犯那是刑事犯罪分子。那像柳宗元他们,实际上严格来讲属于什么犯呢?是政治犯。当初唐宪宗要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柳宗元他们是站在唐宪宗的对立面的。换句话说,如果让柳宗元当年得逞了,那现在这个皇帝就不是唐宪宗了,谁知道是谁呢?他怎么能饶过你啊?他这个题的答案,牢牢地、永远地攥在我的手心里,我只要一天不死,你这道题就甭想解开。
画外音:
从唐宪宗对待八司马不依不饶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当年因政见不同而结下的恩怨有多么深。可以说只要唐宪宗不松口,他们的前途真是黯淡无光。但出身名门又少年得志的柳宗元,自然不甘终老他乡。那么要想重回长安,他应该怎么办呢?
康震:
但是我们知道,你要解开这道难题,要想让自己重新回到长安,你得掂量掂量当时人们的舆论的环境,我们知道这舆论环境很重要,常言说得好,人言可畏。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啊。当时柳宗元他们所处的舆论环境是什么舆论环境啊?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当中对这个有清楚的认识,他怎么说啊,哎呀,他说现在朝廷对我们这帮人是不能有一点宽大,稍微有一点点宽大,朝廷里的那帮小人,就会死死地咬住我们不放,现在已经成了这种形势了。如果他们想要往上爬,就得把我们臭骂一顿,就得把我们骂死,就得把我们骂得狗血喷头,好像他们才很清白。好想骂了我们以后,才能证明他们对朝廷是忠心的,他们对唐宪宗是忠心的。你们反正是朝廷最讨厌的人,最仇恨的人,所以呢我不管跟你有没有关系,我只要把你骂臭了、骂倒了,我就能得到朝廷的信任。所以你说在这种情况下,柳宗元怎么才能启动自己回到长安的工程呢?没办法,还得靠朋友,还得靠亲人,就得给朝廷里的朋友写信,但是写信这东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是真费脑子。为什么呢?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心理,有不同的地位。你给他写信,你得先揣摩他的心思。因为什么呢,柳宗元现在处的地位是很糟糕的,他是皇上的仇人。你是皇上的仇人,然后你给朝廷里正在做官的朋友写信,请求他帮助你摆脱现在的困境,你说这不给人坐蜡呢嘛?所以这写信呢就是一个高度的技巧。他给当时的兵部郎中知制诰李建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特点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叫借力发力。李建当年跟柳宗元也算同事,也是朋友。柳宗元被贬了,人家没被贬,人家一点一点升上去了。知制诰是帮助皇上起草诏书的,所以他是能接近皇帝的人。那怎么个借力发力呢?柳宗元在给李建的信里边一开始就引用了《列子》的一句话,这话怎么说的?
“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尚何悠哉”——《列子》
什么意思?说这个贫困啊,是读书人的常态。死亡是一个人的终结。我以平常的状态等待死亡的到来,我有什么忧愁的呢?大家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啊?我给你说句实话,柳宗元的形象经过那帮小人的糟蹋,现在已经被高度妖魔化了,人都是见了他就绕着弯走的。那你现在要给朋友写信,你总得告诉朋友你现在是个什么状态才行啊。他就说了,说我是安于贫困的。我是个读书人,我以这种平稳的心态来等待死亡的到来。所以您甭担心,我不是疯子,我不是神经病,我很正常。这个给李建说了,李建看了才能放心,接下来才能借力发力,怎么借力发力呢?因为李建是他的老同事,是他的朋友,他就给李建说,说你有一个哥哥,不是在常州做刺史吗?你原来答应过,说让你哥哥关照我的,可是现在你看我这个身份呢,你哥哥又做着官,我主动给他写信,多少有点不太合适。你看能不能你给你哥哥说一下,让他主动跟我联系一下,把我关照关照,这是第一。
第二呢,说你看你在朝廷中人很熟,我不好给很多人都写信,我给你写这封信之后,你拿上我这封信,再找另外两个原来咱们的同事和朋友,把我给你的信给他们俩也看看,让他们了解了解我的诉求,了解了解我现在的想法,这叫借力发力,找一个熟悉的人,自己了解的人,敢说心里话的人,不但让他帮忙,让他再通过其他的人,联络更多的资源,来帮助自己解除困境。费脑子呀,这是李建这样做可以。
他还写一封信,是当时的右补阙萧俛。右补阙是个什么官啊?说白了就是皇帝身边专门负责给皇帝提意见的官。(给)萧俛的信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叫巧用比喻。这话怎么说的?当时柳宗元是被贬了,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当时朝廷正在动员军队,要讨伐反叛的藩镇。柳宗元捕捉到这个信息,他很敏感。他给萧俛说,朝廷打这一仗肯定能胜利。胜利之后,肯定要天下大赦。您可得抓紧这机会啊,你得让皇帝的恩泽的阳光照在我的头上才行。他做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比喻,他说什么呢,他说像我这种人现在,朽木不可雕也。阳光再照到我这个朽木上,也发不出新的树芽来了。可有一样,我是发不出新的树芽,我能长出蘑菇啊,我还能长出灵芝来呢。那蘑菇要是开出花来,不是也挺好看的吗?总归还是有营养的,还是有点用处的。你看,你要是把我赦免了,我回到长安以后,我什么官我都不当,我什么野心都没有。我就老婆孩子热炕头,三十亩地一头牛。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地在家过日子。我有余闲了,我不是还会写文章,还会写诗吗,我用我的文章和诗歌颂歌颂咱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歌颂歌颂咱们这个圣明的君主,你看,这多好啊,这就是蘑菇和灵芝的作用。用了这么个比喻,朽木上头长蘑菇,朽木上头长灵芝。劝朋友意思是什么呢,我还有得用,别把我当垃圾一样就扔到一边不管了。这萧俛跟他也是朋友,但可能这朋友的关系,他就不像李建那么深入,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比喻的方式,来说明自己的价值。
第三个方面的人啊,就比较重要了,这个人叫许孟容,是京兆尹,长安市的市长,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许孟容是个大学问家,很博学。你跟他说这蘑菇的事,他肯定不感兴趣。你再给他写信说让他找七找八的他也不会干。怎么办呢,他是学问家,咱就谈学问。给许孟容的信用四个字来概括,叫做什么呢,叫以古辩今。柳宗元就觉得自己现在浑身是嘴都说不清了,为什么呢?叫这帮小人糟蹋的,他现在浑身上下都是泥水,他得为自己辩清白。怎么辩清白啊?行,他就给许孟容讲历史故事,他说汉代有个人,这人的名字比较奇怪,叫直不疑,简直就不能怀疑。这个直不疑身材伟岸,是个帅哥,长得特别帅气。这长得帅就麻烦多,为什么呢,他的仇人就告他,说直不疑跟他的嫂嫂通奸。直不疑听到这个以后非常生气,气得都笑了,为什么笑了呢?直不疑说,我连哥哥都没有,我哪来的嫂嫂啊,我跟谁去发生这种不清不白的关系啊?这是直不疑。当时还有一个人叫第五伦,这个名字也比较奇怪,奇怪人的身上可能总爱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第五伦也很冤枉,他的对手就告他,说什么呢,说他有家庭暴力,在家里虐待他的岳父,扇他岳父耳光。汉光武帝刘秀见到第五伦就问他,说你怎么了?你长本事了,你在家里头打老人呐?第五伦呢,气得也笑了。为什么呢,他说天可怜见得我,我先后结过三次婚,我这三任妻子从小都是幼年丧父,愣是没有岳父,零岳父。我找谁扇去我?所以你看,这告人的人就很险恶,他也是慌不择言了,是不是,你也找个有模有样的你去告啊,这俩人都没有,你怎么告啊?所以这说明什么呢,连没影的事他都敢告你。柳宗元意思是什么,说连这样超级清白的、没影的,人家都能告,那要是直不疑真有个哥,第五伦真有个岳父,那这就说不清楚了,是不是?反正查无实据,但是事出有因吧?这叫癞蛤蟆上你脚面,不咬你他恶心你。柳宗元从这几个故事里头总结了一个结论,就告诉了许市长,他说什么呀,说:
“自古贤人才士,秉志遵分。被谤议不能自明者,仅以百数”
——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
说自古以来这些贤人、能人,他们要遭了诬陷,能不辩而自明的,我告诉你,没那么多人,也就百十来个。大部分人都是吃了哑巴亏了,憋着吧,没办法,该着你倒霉你就倒霉。所以他就转到自己身上来,像我这样的,就像直不疑一样,就像第五伦一样,也是遭受了很多不明不白的冤屈,现在浑身上下泼的都是脏水,没办法,说不清。怎么办呢?您是在朝廷里头有声望的人,您还得替我做主,您得在皇上的跟前,在重要的大臣跟前得替我辩白,我是一个清白的人。你看,这是给许孟容的信。对有学问的人,你就得拿学问来跟他说事。
第四类信是给谁写的呢?是给自己原来的老丈人。我们知道,柳宗元他的夫人是弘农杨氏,他的老丈人叫杨凭,原来也是京兆尹,长安市市长。对杨凭写信,他主要是亲情打动,为什么呢,他给这杨凭写信的时候,杨凭正倒霉呢,为什么呢,刚让人撤了京兆尹的职务,也被贬到贵州的一个小地方。他给杨凭说啊,说你看,我其实现在没什么宏图大志,人家别的人被贬之后,想的都是怎么样赶紧翻过身来,我现在一点都没这想法。我跟您那闺女结了婚之后啊,一直都没有孩子,我现在就想的是,能够有机会让我回到长安去,我就是呢娶上一房妻子,然后呢生个儿子,然后能传宗接代,我这辈子我就了了。我知道您虽然现在被贬了,但是您这是老虎不吃人,威名在外,您总有一天还会回到朝廷的,是吧?那意思啊,就是看在我跟您闺女夫妻一场的份儿上,您老丈人啊有机会了,也给朝廷里头好好说说,让我赶紧回去吧。你看,这是给亲人写的信,话就说得比较直白。
最后一类,是分量最重的人。给当时的宰相李夷简写的信,这信简单,四个字可以直接概括,大声呼救。什么叫大声呼救呢?他给李夷简的信里头,讲了个故事,说有个人掉在悬崖里了,马上就要掉下去了,就扒到悬崖边上大声地呼救,救命啊救命,很多人从悬崖边上过去,没人敢去救。为什么?第一,没这本事。第二呢,这个,有这本事也没这心。第三呢,这反正跟我没关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所以就走了。这人喊来喊去,最后就等来了一个人,这人是个什么呢,是个大力士,而且身上正好带了满满的一捆绳索。这个人一看,那就是你要救我,赶紧就喊,没想到大力士看了他一眼,不知道什么原因,扭头就走了。他跟李夷简说,您看,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就可以把他救出来,却不做,这个人死定了。我现在就是悬崖边上这人,您就是从悬崖边上走过的大力士,身上还带着绳索,您不救我谁救我呀。柳宗元说这么一句话,说:
“生之通塞,决在此举”——柳宗元《上门下李夷简相公书》
我这命就攥在您手心里了,您看着办吧。为什么说得这么直接呀?对待宰相,就别再玩儿心眼了,别再玩儿那套里格棱了,你就大声呼救,只有您能救了我的命。
你看,刚才说了这么几种类型,又是作比喻;又是靠亲情;又是给人家说历史故事;又是借力发力;又是大声呼救,办法是用尽了,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从不同的角度,能够把这道难题给解开了。
画外音:
身处官场舆论漩涡的柳宗元,为了重回长安,向他所能找到的官员发出了求救的信号,这些官员与柳宗元或是姻亲,或有旧谊,现在又身处高位。那么他们会不会帮助柳宗元呢?柳宗元这样竭尽全力地为自己活动,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吗?
康震:
也许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突然的,柳宗元在被贬的第十年的时候,等到了一个机会,什么机会呀?也许是这八个人被贬的时间太久了,你想一个人一生中能有几个十年啊,所以当朝的一些宰相也生了怜悯之心,又觉得这些人多多少少还都有点才能,所以就下了一道命令,把他们八个人都统统地召回长安。哎哟,接到这个消息,柳宗元太高兴了,他写了一首诗: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柳宗元《汨罗遇风》
当初被贬永州的时候,我就没像屈原那么绝望。我要回到朝廷来,重新大干一场。希望汨罗江的波涛不要阻止我的脚步。你看,非常乐观,非常高兴。跟他一块儿回来的,还有刘禹锡等,他们一共八个人。希望在前啊,写了这么多的信,也许就是这些信起了作用。可是啊,世事难料,人心叵测。他们刚回来,才不过一两个月,事情就发生了急剧的转换,一首小小的诗歌,就葬送了他们所有人的前程。这是怎么回事啊?这首诗就是刘禹锡写的,刘禹锡跟几个朋友到长安的玄都观里边去观赏桃花,你就观赏桃花不就完了吗?不行,人家写诗言志抒情,这诗写得好: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
这诗一听就有弦外之音啊,来到玄都观里,大家都是来看桃花的,我进来一看,哦哟,玄都观里这么多新种的桃树,这么多新开的桃花,都是我老刘走了以后,你们才开的吧?这些树都是我走了以后才栽的吧?朝廷上那些新贵们,都是我走了之后才提拔的吧?是不是?我走了你们都发达了吧?你说这不是招事吗?刘禹锡后来在给朋友的信里边,也这么说:
“一坐飞语,如冲骇机”——刘禹锡《谢中书张相公启》
我这个话一说出来,就跟扣动了扳机一样,引起了轩然大波。长安待不成了,皇上是一道诏书,给他们都升了一级,你们都别做司马了,委屈着你们了,你们都做刺史,做首席行政长官,可有一样,比原来的地方再远点,那这还不如在跟前待着呢,是不是?其实你说是不是就是因为这首诗啊?也不是,这首诗说白了也就是一个导火索。刚才已经说了,唐宪宗解这道难题的答案,永远在他手里攥着,这是第一。第二,宰相里头还有好些人都是柳宗元等人当年的政敌,本来对他们回来就意见不统一,这时候正巧出现了“桃花诗”。那行了,你们就到更远的地方赏桃花去吧,省得看见我们这些人心烦。完了,转瞬之间,柳宗元在长安待了还不到一个月,就又要被贬到遥远的他乡,这次被贬还有一个特别麻烦的事,你知道为什么呀,刘禹锡他写这首诗,他贬得最糟糕,他被贬到了播州,就是现在的贵州遵义。当年的遵义,那真是不毛之地啊,当时整个播州的人口还不到三千人。那么这个刘禹锡呢,他的母亲当时已经八十几岁了,这么高龄的老母亲,是不可能跟着他儿子到这么落后的偏远的这个地方去的,那说白了,这次他母亲要是不能跟他一块儿去,母子两个从此就是生死诀别。柳宗元呢,是被贬到广西的柳州,那儿其实也好不到哪儿去,柳州当时也就是七千多人,都是很贫困的地方,但是总比这个播州好点儿。
画外音:
也许是乐极生悲,或许是唐宪宗根本就没有宽恕的意思,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因诗得祸,再一次从天堂坠入地狱。广西柳州相比原来的贬谪之地湖南更为偏远,柳宗元的仕途更加黯淡。但是,在得知好朋友刘禹锡被贬播州之后,柳宗元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这是怎么回事呢?
康震:
柳宗元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什么决定啊?他给朝廷写了一封信,说刘禹锡的母亲年纪太大了,以这么大的年龄要跟着他去到那蛮荒之地,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不跟他去,那就是母子生死诀别,这是不符合人道的。我有个提议,我这地儿虽然也差点,但是比起他那地儿,还是强点,我跟他换换,我的母亲在永州早就去世了,我没有家庭拖累,我去播州,他来这个柳州。写信上去了,大家要知道,这可是个危险的建议,为什么,你也不看看自己,现在是什么情况,对不对?你哪有发言提建议的资格,你是个被贬的官员,你还跟朝廷提条件,还换,换什么?五十步笑百步,你以为能好到哪儿去?他这信上去了,朝廷没反应。还好,当时御史中丞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最高法院的院长,裴度这个人,我们多次讲到这个人,他起了怜悯之心,就给唐宪宗说,说你看,这不合适,你给他贬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到时候他母亲有个三长两短的,朝廷的脸面不好看啊,你得同情他呀。可是你别忘了,唐宪宗有自己的原则,唐宪宗说,他早干嘛去了,作为人子,他做事情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会不会给父母带来麻烦,当初他闹腾的时候,怎么没说孝敬父母呢?现在被贬到播州了,出现孝顺的问题了,没门儿。裴度说,您不能这么说,让人笑话,您正在侍奉皇太后,你也是个孝子,孝子说出这种话来,将来在大臣面前您就没法说话了。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这唐宪宗才说,我其实只是针对刘禹锡说的,并没有针对他母亲的这个话来说,还是裴度了解我,裴度爱护我,可是你要知道,唐宪宗是一个非常智慧的人,他才不会愚蠢到说,你给我写封信,说我们俩换换,我就说那行,我给你去换换,那我成什么了,成你俩跟班了,没门儿。你说要换,这是你的主意,我是不同意换的,我重新给他安排个地儿,这叫皇帝的恩泽,要照太阳,也是我的太阳照到他头上,跟你有什么关系啊。所以你看,就这么个事也能体现出来宪宗皇帝的这种手段。不管怎么说,无论是柳宗元的这封信,他的请求,抑或是裴度的劝告,总算使得唐宪宗是收回成命,将刘禹锡改贬往连州,就是现在的广东省的连县,情况能好一点。
说这个故事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现在大家要知道的,在一个人落难的时候,特别像柳宗元在永州已经待了十年的情况下,好不容易要回来了,又被贬,这次被贬地方更远,他的情况比刘禹锡好不到哪儿去,但他却能这么做。韩愈对柳宗元的这个行为有一个高度的评价:
“呜呼,时穷乃见节义”——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一个人倒霉了,落难了,才能看出一个知识分子高贵的气节。他接着怎么说?说你看现在这街坊邻居、单位同事,平时吃吃喝喝,拉拉扯扯在一块儿,我握着你的手,我拍着你的肩膀说哎哟,咱俩这关系还有得说吗?咱们都是铁哥们儿啊,关系好着呢,我跟你那是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啊,你要是有什么事,言语一声,绝对没得说,拍着胸脯,指天发誓,指地发誓,流着鼻涕,流着眼泪,一边喝着酒,一边碰着杯,一边发下惊天的誓言。
韩愈说:“真若可信”
好像说的跟真的一样。可有一样:
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皆是也。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同样是这帮家伙,昨天还在赌咒发誓,还在一块儿碰杯呢,一旦碰到有利害冲突了,那点利害冲突,好像头发丝那么一点,马上翻脸不认人,不但翻脸不认人,对方要是遭了难,他不但不去救,还在底下给你使绊子,一脚给你踹井里,踹到井里还不甘心,还在里边扔点石头。他说:这样的小人,现在比比皆是。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这种行为连禽兽都做不出来,那做出来的人就是禽兽不如。他们这种小人,这种禽兽不如的家伙,要是听到了柳宗元的做派,柳宗元这种气节的表现,难道不感到惭愧吗?你看我们前面曾经讲过,韩愈跟柳宗元曾经有过误会,而且这个误会,还是比较深的,要跟我们一般人就想,这误会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消除呢,可是你看,在对待柳宗元这个行为上,韩愈给出了明确的评价,所以我们觉得,不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为柳宗元的做法而感到深深的感动,也为韩愈的这个评价,而要喝彩,这才是真的朋友,这才是真正的有气节的君子和读书人。
所以我们就在想,柳宗元一直梦想着能够回到长安去,这对他来讲是一道很难解开的难题,但是呢,当刘禹锡——他的朋友遇到危难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让出了自己也很可怜的,似乎是能稍微好一点的利益,把它让给自己的朋友,他回不了长安,这道题解不开了,但是他这个行为,又解开了他人生当中一道非常重要的难题,那就是面临困难的时候,面临危难的时候,究竟应该怎样对待道德,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朋友,究竟应该怎样来对待气节这两个字。
现在我们几乎可以肯定柳宗元是百分之百回不了长安了,只要唐宪宗还活着,那道题的答案,就永远攥在他的手里,那怎么办呢?我们总不能看着这样一个优秀的人,就这样穷困潦倒的,最后就死在了穷乡僻壤,到底谁能够解救他,谁又能够拯救他的灵魂呢?我们下一集再讲。
下集预告:寓言是柳宗元散文创作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千古传颂的《黔之驴》几乎是他最为人们熟悉的代表作,在柳宗元的寓言故事当中,动物是最生动有趣的主角,那么作者究竟想通过动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与我们一起读寓言、讲故事。《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五集《动物开口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