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学谦||岳母的惦记(连载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到现在,我不得不承认,当年英子用她极其美妙的音色征服了我。而这种音色是有些来历的。我在上师范的时候,听过渭南每个县学生的口音,而她的普通话却是最为独特的一种。等到结婚后,我才发现原来她的声音里有一种河南方言的腔调。岳父是许道人,岳母是河南商丘人,英子与岳父说话用标准的普通话,转过头与岳母对话则变成了河南方言。雅歌出生后,岳母就与我们一起生活,替我们照顾女儿。现在过了将近十年时间,岳母已经很少说河南话。连与河南的亲戚对话也是较为标准的普通话。只不过这普通话里有着极其浓郁的河南方言的味道,似乎在时时刻刻提醒她自己,也提示我们,她虽身在陕西,却根在河南。
岳母常常念念不忘她的家乡,一有空就给我讲她小时候跟随父母支援西北离开家乡的情景,岳母的过去是一副色彩凝重的苦难图,每一个过往都似乎以皱纹的形式刻在了岳母的脸上。
岳母最近一次回家是在18年前,那是因为岳祖母去世,岳母回家奔丧。当时细雨蒙蒙,笼罩着一片凄凉惨淡的气息,岳母与二舅坐火车回家,匆匆忙忙奔丧,唯一的记忆就是在睢县县城买纸扎花圈的场景。她总说家乡的贫穷和落后,总要为家里做些什么。至我们经营小商店以后,岳母每年都不厌其烦的将小朋友拿来的1角钱收下,这些钱其他店面是不要的。岳母将这些钱100张一捆,捆得用心认真,一捆一捆如同孪生。等攒够10捆,岳母就拿到邮局,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大舅寄去,并写上一封絮絮叨叨的信。岳母往往表情沉重,但做完这些事,心里就会轻松很多,期待着那边的消息。
岳母常常给我说起她寄钱的初衷,其实我能理解,虽然这钱不多,但每一张的积攒都是一次幸福的回味和乡情的寄托。我总嫌岳母寄得少,现在这个社会,100元钱能干什么?但岳母一直坚持着,不愿意用我们的钱,她知道我们也不容易,她希望大家都幸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郭学谦,1981年12月出生,白水县云台镇古槐村人,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渭南市作协会员,白水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先后在各类主流媒体和官方网站发表宣传稿件200余篇10万余字,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100余篇。2013年11月出版散文集《你是我今生最美的相遇》,2014年8月出版诗集《这莫不是一次错的相遇》。 曾有幸参加2015年文学陕军80后培训班,并结业。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