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无意透露了财富密码,果然是最牛赛道

高管的一言一行宛如风筝的线,牵动着股价。
就拿近的来看,英科医疗董事长和朗姿股份实控人父亲的减持无疑是在告诉你,业绩透支了,快跑。
前天(6月18日)是药明生物的投资者开放日,它的CEO却说:

2021年业绩指引由50%上调至65%。

药明生物是国内大分子CDMO绝对的龙头老大,“行业神”提高了业绩指引,无疑在昭示着规模在扩大、订单在增长、行业是高度景气。
药明康德始于2000年,主营医药CRO业务,2007年登录纽交所,2015年退市。退市后经过一系列股权结构、资产重组、业务剥离等操作,形成一众“药明系”公司。
药明康德2018年在A+H股上市,从事小分子化学药的CRO、CMO/CDMO业务(CMO/CDMO通过旗下子公司合全药业进行)
港股上市的药明生物主要就大分子生物药CRO、CMO/CDMO业务。显然,近几年的趋势,生物药比化学药要火的多。
药明康德与药明生物没有业务交叉、也不相互持股,只是有同一个老板——李革。
药明康德2015年从纽交所私有化退市时,作价33亿美元。李革联手高瓴资本、博裕资本、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汇桥资本、云锋基金、君联资本、红杉中国、浦银国际9家机构共持有药明生物科技约72%股权。 如今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合计市值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没抛的机构都在6年时间斩获近40倍收益(高瓴资本仍有持股)。
大分子生物药究竟有多火,2020年全球销售额Top 20药物中14种为大分子药物(其中12种为单抗药物),爆款药层出不穷。
注:蓝底为大分子生物药。
大分子药物相较小分子药物,结构更为复杂,生产工艺和质控难度更大、其前期厂房投入、临床费用也会较高。因此,药企更偏好“一站式、端到端”的CDMO服务。
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2018年全球大分子CDMO市场规模约64亿美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180亿美元,5年间的CAGR为22.9%;而中国大分子CDMO市场规模2018年约8亿美元,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44亿美元,5年间的CAGR高达41%。
截至今年5月31日,药明生物在手未完成订单金额高达123.95亿美元,较2020年12月31日公司公告的113.24亿美元增长9.46%。
药明生物是率先建立全球领先的一站式CDMO平台的公司之一,将DNA到IND的时间缩短到6个月(新冠项目更是缩短到3-5个月)
因此,假如你留意的话药明生物最多的公告/新闻便是扩充产能,通过自建工厂或者外延收购。持续高涨的在手订单就是底气。
CXO赛道写过的公司很多了,低估值的方达控股、金斯瑞、美迪西、泰格医药、九洲药业、凯莱英等等。我会长期跟踪,大家保持关注。
~~~
1、雍禾植发的励志故事
周五写了雍禾医疗在植发赛道的潜力(详见:2.5亿人的“头部生意”,十倍空间的龙头股),周末再详细研究时发现创始人张玉现年35岁,是个来自安徽宿州的初中毕业生,2005年进入植发行业,2010年创建雍禾品牌。
张玉目前持股雍禾医疗42.66%,十五年奋斗,做到业内第一。
另外一个执行董事张辉是张玉的胞弟,持股5.64%,他身份登记的地址还是一间地下室。
从住地下室到上市公司老板,这应该是所有北漂青年的终极梦想吧。
2、有媒体爆出宁德时代员工被强制买下电池缺陷的特斯拉 Model 3
媒体说的有板有眼,但想想就不靠谱。一则特斯拉对供应商的要求近乎苛刻,不会选择退整车给宁德时代,而是退货;再一个整车厂的电池产能都是自己掏钱与宁德时代共建的,车企参与整个过程,双方是深度绑定的,而不是简单地退货。
3、618剁手节落幕。全网成交额5784.8亿,同比增长26.5%。
一方面是反垄断监管,造势明显不如去年;另一方面还是口袋钱少了,下沉市场和直播带货增长明显。
小米全平台成交额破190亿,同比增长90%。硬件不赚钱的策略是对的,普及率高了软件会赚回来的。再加上MiCar的话,小米的估值确实不高。
4、芯片美国卡脖子升级
周末,中国台湾晶圆代制造商台积电、联华电子,在大陆扩大28纳米制程产能的设备,没有获得美国的供应许可。
更过分的是,中国台湾的晶圆制造商若想把在台的美国设备转移至大陆工厂,也需要获得美方的许可。
28nm是个分水岭,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车、自动驾驶、家电、通信等领域。目前28nm及以上国产化率不足20%,以头部的中芯国际和上海华宏为主。
美国这么搞,中国只好开足马力扩产,加速28nm的国产替代。
看来“蔡总”要彻底摆脱“蔡狗”的外号了,能帮基民赚钱的都是男神。
~~~
今天就写到这里,没写到的欢迎给我留言。祝各位朋友收益长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