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哲学必须杜绝固步自封心理——哲学漫谈之二十

    最近由证果师兄主导的群聊把有关哲学话题争论的愈发深入了,可惜关在键问题上颇有永远不能求同存异的架势,总有两方在刻意强调自己学识的正确性,任凭较中立的第三方怎么调和也不妥协。

    实在没忍住,我也出手劝了一下,试图从相关三方各自的立场分别分析出了他们的本质差异,然后再分析他们之间求同的若干可能方向(这样做需要充分领会他们三方的各自思想体系,其实很不容易的,对哲学的系统性建构不足是根本做不到的),结果依然不能调和一二。由此可见,人的错误立场一旦形成,外力想改变他们该有多么难了,这也让我彻底明白那些革命烈士为什么能做到视死如归了。

    我的努力当然得到了证果师兄的认可,而另两方各自仍埋头于自己所习惯的自说自话,不停地用跳跃式思维随意将辩论转换到自己擅长的点位。看他们如此陶醉于自己的这种固步自封状态,不禁让人又气又恼,也更多惋惜与同情,因为自己当初也曾经如此顽固地自负过,当然深知它对于哲学进步的危害性——立场是一个人全部思想造就的坚定信念,哲学学习上需要有,但如何建立正确的立场是最难点(哲学学习应不应该有立场?该有什么样的立场?我在其他文章已经论述,这里不再重复),稍有不慎便直接走火入魔,因为哲学就是修行,必须时刻警省才能确保正确的方向不迷失。
    每个人的立场都是基于其全部学识所建构起来的据以维持其生命存在的全部合理性,动摇了对方的立场就相当于破坏了人家的生命线,人家当然要誓死捍卫了。可捍卫立场是我们学习哲学的真正目的吗?!哲学研讨是必须基于敌对立场上的吗?!当然都不是,只有和谐才是我们学习哲学的真正目的所在,学习哲学的成果也体现在我们营造和谐能力的提升上面。可为什么偏偏是一群最渴望和谐的人却总是相处得最不和谐呢?怪哉!
    我认为,要想学好哲学必须要与人碰撞与交流彼此的思想,但我们更要学会如何有节制且高效地碰撞。当然,这种自觉意识不是轻易就能形成的,必须要有时刻反思的习惯与警觉才能确保我们尽早发觉自己潜意识的这种错乱。
    只要能够想到这一层,我相信大家都能有所觉悟,其实固步自封只是我们初学哲学时避免不了的,是我们暂时克服不了的潜意识里的傲慢与偏见在作怪而已,我们必须有主动克服这种障碍的意识,才能让我们的哲学思想时刻保持进步状态,才能让我们的哲学学习能时刻保持趋向和谐的方向,而不是固步自封的南辕北辙。
    我本人就是在不同群空间中,通过反复辩论而汲取到对方的长处而帮助自己获得进步的,可回过头来再看之前那些对手,依然故我地老调重弹着,根本没有多少改变,到底是什么让他们不能像我一样进步呢?我认为就是不懂得反思与前提批判的真谛。真正的哲学爱好者一定要让自己时刻保持对自己和自己周围环境进行前提批判的敏感,这样才能确保我们是真正知行合一的,这样的执著才能确保我们的“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这样才能让哲学的顿悟早日来到,才能让哲学的系统性赐予我们更多的幸福与自由。
    有些人当然会质疑,你凭什么认定那两方就是错误的,凭什么就不能是你认可的证果师兄错了呢?呵呵,三方辩论中,只要不能达成一致,就说明不可能三方都正确,也不可能两方完全正确,最多只能有一方完全正确。
    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三方的立场都不完全正确,正因为这样,大家都片面掌握哲学的部分真理的可能性才最大,进而直接导致哲学圈子里争论不休现象的最广泛存在,所以,在哲学界永不止息的“无谓”辩论中,实际代表的是世道人心不齐于世的悲哀,这也是哲学从没统一过所必然导致的宿命,这决定了人类至今没人当得了哲学世界的判官,当然没有可据以做判断的统一标准。
    既然如此,难道人类就真的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了吗?当然不是,之前我已经用三篇文章论述过了,哲学的整体性只能由大家通过自由心证来自我实现,而且一定能够实现,这是人类特有的本领,只是只有少数人能够后天习得而已,只有通过哲学常识化和普及化活动才能根本改变这种尴尬。
    这种尴尬一旦改变,人类的终极自由也就自然实现了。

(0)

相关推荐

  • 哲学最核心的本质是什么

    在回答哲学最核心的本质是什么之前,请先看看下面这段引言,你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 霍金在<大设计>第一页上就宣称"哲学已死",因为哲学跟不上科学的步伐.与此 ...

  • 党性是人性的集合——哲学漫谈之二十九

        又看了一遍昨天写的东西,最后突然想到,世界性共产主义运动失败是早在共产国际时就埋下的,因为党争在人类史上从来不曾直接推动文明进步,只是不同利益群体间争权夺利的工具而已.这是政党的伦理性,是由人 ...

  • 与哲学学习效率有关的反思——哲学漫谈之二十八

        不知不觉间,在人之初的问题上又胡说八道了好几天,整体还是不知所云的感觉,因为每天写出来的东西多是临时起意,彼此之间虽然看似有联系,但又有缺少明确的方向感,至少我自己的心里是这样的感觉,难道写文 ...

  • 人类整体的臭不自觉——哲学漫谈之二十六

        人类社会早期没有哲学的文化时段应该很长,上帝概念得以明确形成可以认定为哲学的第一次相对成熟.这背后是人类宗教文化由多神教向一神教的过渡,更是哲学史上零乱的智者文化向哲学的系统化过渡期.这个过渡 ...

  • 此上帝非彼上帝——哲学漫谈之二十五

         在人类早期社会环境里,人的社会属性主导着社会的运行,人类整体上普遍具备自觉服从集体利益的大我意识,(唯物主义认为)这种意识延续于类人猿的群体生活,同时亦直接构成当时人类的潜意识,这意味着,当 ...

  • 哲初尴尬今尤在——哲学漫谈之二十四

        前面说过,人之初的人文环境相当恶劣,人命尚如草芥一般,人性问题便根本算不上问题,初期人类(原始社会)的所有生活都在祭司们的带领下献媚于神灵,一切活动都主要服务于温饱问题的解决,当死亡都顺其自然 ...

  • 道与哲学的关系——哲学漫谈之二十二

    哲学先贤凭借自己无边的智慧悟得人类终极自由之境,无奈一般世人只盲从于现实的苟且,不舍得将自己的智慧运用于寻求终极自由的冲动,他们鄙视修行的清苦.是故,是人类社会属性的本质与人类从零起步的认知局限共同决 ...

  • 哲学的最后一次转向(连载二十六)

    关于旧哲学人对本体论命题的集体性无知,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形容,很贴切,但也很过分,因为圣人不仁的才是哲学常识化转向所真正期待的淡定心境,那是人之为人意义上用终极理性绝对控制先 ...

  • 哲学假死困局的破解(连载二十五)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现代人虽然言必称逻辑,但实际却一不知逻辑的本质即人的主观存在本体,二不知逻辑的运作的机理上具有明确的主客观一致性,这就是人类文明至今仍处于不能自圆其说的局限状态的逻辑内因. 哲学常识 ...

  • 封闭哲学开放性的历史必然性(连载之二十二)

    哲学一旦因常识化转向而普及,自然是语言转向和实践转向等一切转向的终点,因为可终极自圆其说于终极成熟,意味着哲学的开放性的闭合. 我用自己的理论创新过程证明,建构主客观双重本体论,是发现主客观一致性的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