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的老屋
前两天,旧同事打来电话,问我马哥家是哪里的。在我说了地址后,他说我就说嘛,姓马的且在minzhong教书的,应该就是你家马哥。
原来,同事包保的是马哥的幺叔,他们走访非贫困户时,发现公公的老房子里有生活痕迹,让我们给老人做做工作,不要住老房子了,住进新房子里。
我也是通过老房子,才明白,公公不光勤劳,还念旧,非常念旧。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公公在水城的一个煤矿当工人,工作虽苦,工资却比在家里当片区武装部长的哥哥的工资高出许多,我猜想,那时候的公公家应该算是很小康的家庭了。不巧,八一八二年刚好遇到土地下放,为了回家开荒种地,作为“优秀工人”的公公毅然决然放弃不错的工作,回家拿起锄头开荒种地。这一种,就是一辈子。
我问过公公,您当年那么好的工作,为什么会想到回家。如果你不回家,或许你们那几年的生活不会那么苦!
公公说,我不回来,不会有六个娃娃,不回来,估计他们也没有那么有出息。
是的,公公说的在理,六个孩子,除了一个妹妹因为当年生病无法继续学业外,其他五个孩子,全靠他和婆婆一锄头一锄头,都有了工作。但这其中的辛酸和苦楚,只有他那驼了的背和磨穿了的髌骨才能见证。用马哥的话说,说多了都是泪(公公家在当地供孩子读书是比较出名的)。
孩子们工作后,劝老人别再干农活了,别再干农活了,之前一到周末一到假期,全部儿女都要回来帮忙,后来儿女悟到,帮得越多,他做得越累,儿子劝,女儿劝,他忍受着膝关节(没有髌骨,走起路来骨头碰着骨头)的疼痛,牵着他心爱的大黄牛, 一车一车,收完一季又一季的庄稼。
前些年,三个儿子,一起盖了一栋两层的新房子,希望公公和婆婆搬过来住,晚年享享清福。最后,婆婆过来住了,公公不来。他说他舍不得他的牛,舍不得他的猪。没办法,因担心老人,孩子们又翻新并加固了老房子,房子不再漏雨水,坏掉的檩条也换了新。
年前,孩子们好说歹说,他终于答应去换了双膝的半月板(髌骨),大年三十那天,接回家,大家都说,趁他现在行走不方便,就让他在新房这边住,住惯了,他就不过去老房子了。
儿女们低估了公公的固执。在他腿脚能挪动后,他每天拄着活动椅子,一小步一小步地挪到老房子,坐上那么一小会儿,他又才一小步一小步挪回新房子。腿脚差不多好玩后,他又一个人回到他的老房子里,烤着他的柴火,守着他的老屋。原本我以为经历过手术的疼痛,他会不在怀念他的土地,谁知,一切照旧,除了膝盖那里各多了一个半月板,啥都没有改变。
是啊,仔细想想,他怎能不念旧呢!那栋老房子是他成家立业后,自己一手一脚盖起来的家,在这个家里,他送走了自己的父亲,生养了六个孩子,六个孩子又在这个房子里成长,成材,成家,然后儿孙满堂。这个房子就是他一生风风雨雨、辛苦耕耘的见证,他怎么舍得离开老房子,离开就等于抛弃。
我们总爱抱怨老人不懂儿女良苦用心;总在他面前说,你这样不是给我们减轻负担,反而是增加负担;也开玩笑说,你这样别人会以为孩子虐待你,会笑话你的孩子的。
老人啥也听不进去。但他最终也在跟儿女妥协,地种得少了,牛卖了,猪也卖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几只小鸡,一条看家的狗,一个养蜂桶,还有老房子院子里的那些他亲手栽种的瓜架子和葡萄架子..............
总之,这个家就是一个无限的循环,公公舍不得老屋,儿女们挂念着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