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中秋 话玉兔 | 兔兔那么可爱,怎么可以不聊它!
珠宝匠第509篇原创走心科普
每每提到中秋,我们总是离不开兔子。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兔子与明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中秋月》中写道:“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中国民俗文化中有“月中有玉兔,乃卯之属”的说法。
在“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经典的神话传说中,兔子也常常与明月联系在一起。
明代 白玉卧兔
今天,J先生就来和大家说说,关于兔子的那些事儿。
玉兔呈吉祥
兔子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似乎没有什么稀奇的。
它作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动物之一,生性机敏,温顺软萌,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是在古代,兔子却被视为祥瑞之兽,常常出现在神话故事中,被人们赋予了长寿、吉祥、祥瑞等众多美好的寓意。
嫦娥奔月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兔子大致可以分为世俗与神圣两类。
通常情况下,民间最为常见的兔子,毛色常灰黄相间,被认为是世俗之兔。百姓们常常将其作为食物或是祭祀的贡品,并不神圣。
而被古人视为祥瑞的神兽,主要是白兔和赤兔。这样的兔子不仅数量稀少,而且十分罕见,如有捕获者,往往要进献给朝廷或者帝王。
古书《瑞应图》中记载:“赤兔大瑞,白兔中瑞。”
注:
《汉书》中记载:“建平元年、元和三年、永康元年,地方百姓曾三次捕获白兔,献给皇帝。”
《明史》记载:“(嘉靖)四十一年春三月辛卯,白兔生子,吏部请告庙,(嘉靖帝)许之,群臣表贺。”
捕获到白兔时,要献给皇帝;白兔产仔要举国欢庆;足以见得,白兔在古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这种被神化的兔子,被古人赋予了六德:
一为“敏”,《论语》中记载,“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兔子行动敏捷、机灵果断,应为典范;
二为“勤”,“茕茕白兔,东走西顾”,兔子为了生存,不停的奔跑觅食;
北宋 兔纹砖雕 故宫博物院藏
三为“勇”,在关键时刻,兔子勇于与比自己强大的势力斗争;
四为“智”,《战国策·齐策》中记载:“狡兔三窟,得免其死”,说的是兔子由于攻击力较弱,为了生存,掘洞时会对掘几个出口,一旦出口被堵,便会选择其他较为安全的路线,足以见得其十分机智;
清 青玉十二辰—兔 故宫博物院藏
五为“仁”,兔子生性温顺,奉行素食主义;
六为“和”,关于兔子有一句较为常见的俗语:兔子不吃窝边草,说的便是兔子顾大局,不搞窝里斗;
汉铜兔 咸阳博物馆藏
除了具有“六德”之外,兔子也被认为是长生不老的象征。
道教典籍《抱朴子》称:“兔寿千年,五百岁其色白”;佛教经典《旧杂譬喻经》将兔子比作佛的化身,兔子的地位被推到顶峰。
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是一位掌管不死药、罚恶、预警灾厉的长生女神,她不仅可以预知人类的命运,而且也能够让人长生不死。
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
而西王母的身边,常常会跟随1到2只正在捣药的兔子,兔子由于常年待在西王母的身边,不仅拥有制造不死药的能力,同时也能够长生不老。
陕西绥德四十里铺汉画像石墓门楣西王母仙界图像局部 (拓本)
在陕西绥德四十里铺汉画像石墓门楣上,便刻有一副西王母仙界图像。图中的西王母正在接受膜拜,而在左侧则站立着2只正在捣不死药的兔子。
中国传统兔纹样
兔子,谐音“吐子”,由于兔子是一种具有极强繁殖力的动物,所以,常常被古人视为“多子多孙、家族兴旺”的象征。
也正因如此,兔纹样,在绘画、瓷器、饰品等中国传统文化作品中十分常见。
马晋 《双兔图》
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兔纹样中,最为常见的便是玉兔捣药纹和三兔莲花藻井纹。
1978年山东嘉祥满硐乡宋山出土的东汉画像石
其中,玉兔捣药纹,来源于“玉兔捣药”的传说。
这一传说最早源于先秦时期,到汉代时,这一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常被古人刻于画像石、汉砖等处。
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
在陕西绥德东汉墓的门楣上,便刻有神兽玉兔捣药图,图画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卷草纹,两角为日月轮。下层则刻有玉兔捣药、双头神鹿、翼龙、虎等形象。
神兽玉兔捣药图门楣画像石
到了唐宋时期,关于“玉兔捣药”和“嫦娥奔月”的传说不仅出现了不同的版本,而且玉兔与嫦娥、月亮等形象常常出现在同一场景中,成为这一时期铜镜上,最为常见的纹样。
唐 月宫镜
下面这款唐代的月宫镜,中间为桂树,左侧的嫦娥手执灵芝,翩翩起舞;右侧上为玉兔捣药,下为金蟾曼舞,在月宫镜的边缘,饰有朵朵祥云。
唐 月宫镜
除了玉兔捣药这一经典的纹样之外,三兔莲花藻井纹样也十分常见。
敦煌壁画三兔共耳藻井纹样
在敦煌石窟吊顶上,便绘制有三兔莲花藻井纹样,这三只兔子每只都只有一只耳朵,三耳相接成三角形,围成一圈奔跑,并与周围象征着佛教的莲花纹相匹配。
相较于汉砖、月宫镜上的兔纹样,瓷器上的兔纹样则更为形象生动。
三彩刻花兔纹小碟 辽代
瓷器上的兔纹样,最早出现在原始时期的彩陶上,后来在各个朝代的瓷器上都有所发现。
在宋代时,磁州窑是民间最大的窑场,不仅器物造型丰富多样,而且十分善于用兔纹样来表现器物的美感。
宋 三彩剔划花兔纹枕
在瓷器上最常见到的便是“兔衔草”纹样,寓意繁衍后代,生生不息。
白地黑花兔纹八角形枕 金代 河北磁州窑
明朝时期,兔子纹样也被大量使用。
明 天启青花、青花五彩玉兔纹花口盘
到了清朝时,由于受到礼制的限制,匠人们没有了在瓷器上绘制纹饰的自由,与兔子有关的纹样,便逐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
文物中的兔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兔子不仅仅是祥瑞之兽,同时也是十二生肖之一,因其具有吉祥、长寿之意,所以,流传下来以兔为造型的文物颇多。
明白玉十二辰之卯兔
金代 青玉巧雕兔衔灵芝镇 观复博物馆藏
目前,在我国发现最早的兔形文物,当属距今约5000多年,在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片状兔形榫饰。
这件兔形榫饰,材质为玉,兔为俯卧状,嘴前伸,尾巴微微翘起,头尾占比较小,雕工较为简单,仅用几条简单的深阴刻线,粗略地表现出兔的形状。
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兔形饰
虽然在史前文化时期,以玉兔为题材的饰物就已出现,但数量较少,直到商周时期,才开始大量出现。
在商代安阳殷墟妇好墓中,曾出土三件片状的玉兔饰物。
玉兔 商代晚期 妇好墓出
玉兔呈扁平体,黄褐色,双圈大眼,张口露舌,足前屈,爪、趾毕露,似做奔跑状。在兔子的前足处有一圆孔,可见,其可做配饰系于身上。
从商周到隋唐时期,由于龙、凤、虎题材成为主流,以兔为题材的饰物较为少见。
西周 青玉兔
到了隋唐时期,相对于过去较为抽象的雕刻,这一时期的兔形象则更加的贴近生活。雕刻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从原有的片雕向圆雕、半圆雕转变。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便是李静训墓中出土的圆雕玉兔。
李静训墓出土的玉兔
虽然这件圆雕玉兔的五官并不突出,但是从雕刻手法上看,不仅线条十分流畅,而且立体感十足。
除了李静训墓中出土的圆雕玉兔,同样采用圆雕工艺的,还有现藏于河南博物馆的唐代青玉兔形镇。
河南博物院藏唐代青玉兔形镇
从体积上看,这件青玉兔形镇应为文房中写字作画时的镇纸,采用圆雕雕刻而成。手法娴熟,技艺高超,五官立体灵动,作品生动写实,犹如一只活灵活现的兔子卧于眼前。
到了元明时期,除了传统的兔形玉雕外,采用镂雕、浮雕等雕刻手法的兔纹玉雕开始大量的出现。
明以前 黑白玉雕月兔纹带板
这类兔纹玉雕,不仅纹饰十分丰富,而且工艺精湛,立体感强。
在湖北钟祥明初梁庄王墓中,就曾出土了一对双兔纹玉饰。
双兔形玉佩·明代早期·湖北钟祥市梁庄王墓出土
玉佩上除了饰有兔子纹样外,还有树木和月亮,两只兔子作抬首望月状。整件作品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错落有致,层次感极强。
到了明代中晚期,兔子的样式不再局限于摆件或者挂件,兔子作为一种时令纹样,在女性所佩戴的饰品中也常有出现。
定陵出土的镶宝双兔万字鎏金银簪
明 白玉嵌宝石镂雕玉兔捣药佩
年节则大吉葫芦,万年吉庆。元宵则灯笼,端午则天师,到了中秋之时,则需要佩戴兔形饰物。
明定陵出土·镶紫晶兔簪
明 玉兔步摇金饰
从材质上看,除了之前较为流行的玉质外,还出现了金质、水晶、玛瑙等材质,部分的兔子上还镶嵌了宝石,或与金银相结合。
明 累丝嵌红蓝宝石镶白玉月兔发簪
在明代定陵孝靖皇后的棺内,曾出土一对金环镶宝石玉兔耳坠,兔子直立,用红宝石镶嵌双眼,顶部一颗红宝石与金环相连,双手作捣药状,玉色青白细腻,是难得一见的佳品。
明 金环镶宝石玉兔耳坠
清代时期,以兔为题材的作品更为繁多,从材质到题材,再到雕刻手法,样式十分丰富。
清中期 玛瑙兔摆件
清 黄玉镂雕金乌玉兔牌
从造型上看,这一时期的兔形饰物较以往更为逼真,更加突出对于细节的刻画,雕琢精美,线条委婉流畅,蕴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极富艺术价值。
清 青玉嵌宝石卧兔
清 白玉镶嵌兔子形鼻烟壶
J先生说:
自古至今,兔子都是吉祥长寿的象征。
从自然界中的兔子到月宫中捣药的玉兔,从中国古代传统的兔纹样到形状各异的兔文物,萌萌哒兔子成为了中国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年的中秋恰逢国庆,8天小长假即将来临,小伙伴们是不是早已迫不及待的收拾好行囊,准备回家与家人一起赏月、猜灯谜、吃月饼了呢?
最后,提前祝大家假期愉快~
参考文献:
《磁州窑的兔崇拜和兔纹样》
《卵年闲话一 罔古代绘画及王艺品中的兔子形象》郭奕华
《世俗的兔子与神圣的兔子 —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兔子形象的考察》陈连山
《唐青玉兔形镇与唐代圆雕生肖玉器》周巧燕
《中国传统兔纹样的形成与发展》张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