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成现 | 三月三
三月三,去登山。
在家乡,有一句延续了千年的俗语说“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并且把三月三称为上巳节,因为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人们为了纪念黄帝,就在三月三这一天举行一些纪念黄帝的活动。也有说三月三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还说真武大帝生于古轩辕之世的农历三月三,所以人们又把三月三称作祖始爷的生日。由于道教一般把祖始爷的神像供在山上,三月三这一天人们就登山去祭拜祖始爷,因此,在家乡人们一直传承着“三月三,去登山”的习俗。
有儿歌曰:三月三,去登山;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登了三次山,跑了三里三;出了一身汗,湿了三件衫。
老家人三月三登的山叫灵山,是八百里伏牛山蜿蜒到南阳盆地西南边缘的一座小山。但是,家乡人说灵山是伏牛山的头,有句俗语可以证明:“灵山头,华山尾。”意思是说我们家乡的灵山是伏牛山的头,而陕西的华山是伏牛山的尾。不知道从何年何月开始,灵山上就供奉着祖始爷、财神爷、送子观音等各路神仙。每年的正月初一、正月十六、三月三是善男信女们上山祭拜、还愿的特定日子。
除此之外,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也有零零星星的香客到山上祭拜。
在家乡,一些结婚几年不生育的夫妇往往听从老一辈的指派,到灵山跪拜送子观音,祈求送子观音赐送给自己一个孩子。如果第二年真的怀孕生子,就要在正月初一、正月十六、三月三这些日子中选一个时辰上山还愿;等到孩子十二岁,再次上山还愿。还有那些少男少女们一直找不到如意对象,也到灵山去许愿,如果此后找到了心仪的对象,就在三月三这样的好日子去还愿。更有那些求财的、消灾的、除病的,都会在三月三到山上祭拜心中的神仙。因此,三月三这一天,太阳不露头,灵山下面就聚集了附近几十里内成千上百的男男女女;上山的路上爬行着蚂蚁一般的善男信女;山顶上的庙宇内外人头攒动;大厅外专供烧纸、放炮的炉灶内纸灰冲天,热气扑面,鞭炮一串链接一串,震耳欲聋。
二十年前,灵山上的庙宇正在修缮,凡是上山的人都要往山上捎带两块砖,并且说一口气把砖带到山上,才能得到神灵的真愿。因为灵山就位于妻子娘家的后面,所以我与妻子那年三月三也随着上山的人流上了一次山。
在山脚下,我们也从砖堆上拎两块砖,一路向山上走去。刚开始,并不觉得两块砖是个累赘,跟随着其他人有说有笑,一步步向上登。等到向上走有一百多米,就感觉两块砖沉甸甸的,感到手有点拿不住砖的样子,真想把那两块砖扔到一边。但是抬头向上看,那些比自己岁数大得多的老人弓着腰,拎着砖,娴熟地迈着碎步跨越一块块露在山坡的石尖,我就没有理由放弃心中的愿望,没有理由退却。拎着手麻,就干脆抱着两块砖,也忘记会弄脏自己的衣服,或者把砖放在肩膀上扛着往上爬。虽然山坡上刮着冷飕飕的凉风,但是没有登过山的我还是汗流浃背,最终在路人与自我的鼓励下,顺利登顶海拔不足三百米的灵山。
站在山上,看到寺庙周围算命的、抽签的、卖小吃冷饮的,一摊连着一摊。一拨一拨的少男少女们围着算命的问东问西,好不热闹。庙宇门前,那些来山上还愿的虔诚者从家里带来的响手,吹吹打打,锣鼓喧天。他们在庙宇前供奉的供品有猪头、供香馍、成捆的香裱等,猪头说别着猪尾巴,代表供奉的是全猪,表示供奉者的诚心。供品中的供香馍数量不像春节期间人们在家敬神那样是十个,而是十二个,数量的变化可能是山上神仙多的原因吧。人们说,吃了这山上的供香馍牙不疼,一年不生病。于是,还愿的人刚刚离开,人们就上去抢供香馍,虽然硬而凉,但是抢到者还是心满意足地啃着,笑着,好像真的治好了牙痛。
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我们也挤进了供奉着祖始爷的大殿。妻子想给祖始爷叩个头儿,可是大殿内人腿都没地方搁,哪有空处让你叩头。没办法,我与另外一个年轻力壮的老乡手拉手扎开马步,露出屁股大小的一块空地,妻子赶紧叩头祭拜。其他香客看我们那样,也照样叩拜。那天,看到山下派出所的民警协助山上道士在维持秩序,否则,人挨人,人拥人,说不定会出现什么意外哩。
这些年来,一到三月三,上山的人有增无减,山下当地公安这一天会增派警力上山维持秩序。不过,听人说,灵山附近一对夫妇想抢头柱香,三月三那天半夜三更就爬上山去还愿,谁想在返回的路上丈夫不小心绊住一块石头,连滚带爬甩到山下,摔坏了一条腿。看来,求神也有不灵验的。
三月三,去登山。三月三快到了,还会有很多人去登山。
【2017.3.1】
( 图片来自于视友雨雨)
作者简介:
赵成现,中学高级教师,民俗文化爱好者,致力于整理民俗文化与农耕文化。所写的《过大年》《家乡的端午节》《剃头匠》《月圆中秋》《老家的新年味道》等在报刊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