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君梁 | 牛眼鹅眼看美文 ——李治国作品研讨会发言稿
牛眼鹅眼看美文
——李治国作品研讨会发言稿
文|孙君梁
今天我有幸能参加这个作品研讨会以及能加入邓州花洲文学团队,首先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扬娴娉老师,前几年我在网上看到了杨老师写的关于邓州作协张天敏主席拜见二月河的文章,体味了张主席一种对文学的朝圣般的虔诚,还有她对自身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追求,让人非常感动。我也是抱着朝圣的心一路追寻到花洲这个文学的大观苑来的。第二个要感谢的是花洲文学的执行主编江燕老师,在我给江老师取得联系后,江老师非常热心,给予了很大的鼓励,促成与花洲的彻底结缘。
说到结缘,让我想到了与杭州千岛湖蜜山禅寺的主持释仁立大师的结缘,他给我讲到了佛教的法脉,法脉通俗的理解,就是传承。是的,文学同样需要传承。邓州的文学的蓬勃发展与张主席对文学传承的切切之心是无法分开的。对于张主席,要感谢的何止我一介文学痴心爱好者呢?
对于李治国老师的作品,说实话,我没有资格发言,但初生牛犊不畏虎,我也就牛眼鹅眼“悟”里看文了。
《江南随语》的标题平淡,但开头引用了金岳霖为林徽因写"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著名挽联,对金岳霖的挽联稍作修改,便从江南开始,落笔点题。并能做到点题扣心,使人欲罢不能。这是该篇的闪亮之笔。
从江南杭州美景到苏东波的半幅楹联再到许仙白娘子老法海,诸如沈泽民、汤国梨、茅盾等历史名人,郑江涛先生,书法和文学,能徒步拜遏《白鹿原》作者陈忠实故居以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的故乡高密,江南美食东坡肉,虽为写景写人写物,又用质问的语气发表议论,但这均是为充分表达作者美好的思想感情所做的大量铺垫。
文章又以白居易的忆江南结尾,前后照应。"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思。
“那些曾经的曾经,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只有一池池落幕繁华,饱经沧桑之后的残荷,于冷落处存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味,在不属于自已的季节里,风骨犹存,守望着自己的精神高地,相互鼓舞,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藉慰,于风中站成三月另一种生命的风景,向游人诉说着,自已心中绿色的追梦,欲说还休!”
这应当是本文的“文眼”,是作者最终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个人这样认为。
纵观他的《江南随语》《悟里看花》,他的写作以下特点,意境深邃,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作品的语言优美,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李老师的散文已飙升到一个我们无法攀越境地,是难得一见的美文,如诗如歌。
不过如果能把《悟里看花》的标题改为《摇摇摆摆来看花》,《江南随语》的标题改为《穿过江南去睡你》,我想李老师会一炮走红,真正可以闪亮大江南北,但这仅仅是我给李老师开的一个玩笑,千万不要当真吆。笑一笑十年少!
另外,每一个人的年龄不同,社会阅历不同,性格不同,喜好不同,阅读范围以及阅读的深浅和层次的不同,还有每个人现有生活状况的不同,家庭背景的不同以及结交范围的不同,都会直接影响着作品的风格,不管哪种风格,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作者精心构思以后的杰作,只有文友相互欣赏,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文学园地里才能百花齐放,才能争奇斗艳,才能芬芳四溢,才能更加生机勃勃!
最后祝李治国老师佳作美文不断,并在文学路上越走越高!同时祝花洲文学如芝麻开花节节更高!
谢谢各位老师!
图|网络
--End--
作者简介:孙君梁,原籍河南邓州市,文学爱好者,现从事律师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