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爱是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阿文的小毯子》导读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048号

真正的爱是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阿文的小毯子》导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一、内容简介

这本图画书写的是一个叫阿文的小老鼠很喜欢他的小毯子,从小到大从不离身,邻居的阿婶和爸爸妈妈想尽了办法也不能让阿文放弃,最后,还是妈妈想出了好办法:妈妈把小毯子做成了一条一条的小手帕,现在,阿文每天都会带着他的小手帕,再也没有人说什么了。

二、绘本信息

书名:《阿文的小毯子》

文/图:[美]凯文·亨克斯

译者:方素珍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适读年龄:2-7岁

奖项:2004荣获美国凯迪克银奖

三、绘本导读

【封面】

绘本解析:

封面中的篱笆分隔出两个角色的区域,住在隔壁的阿姨,拿着暗示窥探的望远镜,斜眼望着阿文和他的小毯子,阿文抓着小毯子,背道而驰又互相偷看,点出主角和旨趣。

正是这位阿姨挑起了“毯子”事件。她有一副望远镜,她不但喜欢窥探别人的生活,也喜欢站得高高的,摆出指导者的姿态,可惜她给阿文父母的建议实在不太高明。

我们看到这两只小老鼠的眼睛都在余光瞅着对方,感觉互有芥蒂,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吧?

【环衬】


绘本解析:

环封共32个阿文玩耍的画面,实际上是以第一排4个场面的不同的组合而已,这在其他按绘本中类似的场景布局有些不同,如《小房子》没有重复的画面。

这4个场面只有第一排的第一个画面出现在第二页阿文在草地上的玩耍,其它都是在说明阿文和“朋友”小毯子快乐的玩耍中,是对内容的补充和递进。

从环封中阿文和“朋友”的互动中,可见阿文快乐健康的成长着。

【扉页】

绘本解析:

扉页中的阿文用小毯子包裹着上身,眯起眼睛沉醉在和“朋友”久别重逢的欣慰中,这个镜头出现在第14页,隔壁阿姨指导把小毯子被泡在酸醋里,让阿文因异味不在喜欢小毯子的情节,阿文找到小毯子后的心情的流露。阿文对这个“朋友”不管遇到啥变化都是不离不弃。

【第1画面】

绘本原文:

阿文有一条黄色的小毯子,当他还是小宝宝的时候,他就有这条小毯子,阿文非常喜欢它。

绘本解析:

这个故事以拟人化的方式表述老鼠一家的生活,画面中主人公阿文怀抱着小毯子在地上做玩耍,隔壁的邻居阿姨一边干活一边窥探阿文,还把尾巴伸到围墙的这一边,暗示了她爱管闲事的个性。

开篇点名阿文非常喜欢这个黄色的小毯子,但隔壁阿姨又能如何呢?

【第2画面】

绘本原文:

不管是上、下楼梯,在家里、在外面,阿文总是说:“我去哪里,小毯子就跟我去哪里。”

绘本解析:

阿文是如此的喜爱这条毯子,这对于阿文,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不管爸妈说什么他都不肯丢。是不是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着这么一样东西,不肯舍弃的?

6个月到3岁的孩子有一种恋物情节,总有一个形影不离的物件伴随在身边。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必经过程,是和母亲逐渐分离产生的“安全感”的需要,是正常的。

【第3画面】

绘本原文:

不管是橘子汁、巧克力、牛奶,或者是冰淇淋、苹果酱、蛋糕,阿文总是说:“我喜欢的东西,小毯子都喜欢。”

绘本解析:

阿文已经把小毯子当做“朋友”了,自己喜欢的,“朋友”一定也喜欢。

【第4画面】

绘本原文:

隔壁的阿姨忍不住说话了:“阿文长大了,怎么还带着毯子到处走呢?你们没有听过毛毯小精灵的故事吗?”阿文的爸爸妈妈摇摇头。“来,我说给你们听,再教你们怎么做。”

绘本解析:

毛毯小精灵的故事是怎样一个故事呢!阿文的爸爸妈妈摇摇头,但隔壁的阿姨知道!

好管闲事的隔壁阿姨看不惯了,在支招了。而阿文的父母并没有感觉这是问题,因此也没用心去考虑,而是被好事的阿姨左右着。

【第5画面】

绘本原文:

这天晚上,爸爸告诉阿文:“如果你把小毯子放在枕头下,明天早上,小毯子就不见了,但是毛毯小精灵会留给你一个非常棒的礼物。

妈妈说:“是男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哎!

绘本解析:

当然,阿文爸爸做起了隔壁阿姨的传声筒,到底有没有小毯子精灵故事呢!只有隔壁阿姨知道。这到底能不能见效呢!

【第6画面】

绘本原文:睡觉前,阿文却把小毯子塞进了裤子里。

绘本解析:

这本书里的每个画面几乎都由细黑框框住,像是漫画书的做法。细黑框大小不等,框内都是阿文和小毯子形影不离的画面,这些小框暗示着不同的时间、场景和心情,可以单独欣赏,也可以连贯品味啊!

阿文上床睡觉了,还把毯子塞到裤兜里,真是做到形影不离。框线把文图截然开,让孩子在大人讲故事的同时,可以清楚地在图画中找到对照的内容,专心地观赏图画。

我们从阿文那舒适的房间和小床看,阿文在家里是悠游自在。墙上处处贴着阿文画的图画,地上散落着阿文的玩具,爸爸妈妈对他是尊重和鼓励的。

【第7画面】

绘本原文:

第二天早上,阿文拿出小毯子说:“根本没有毛毯小精灵。”妈妈说:“天哪!你怎么把毛毯塞在裤子里?”

老爸说:“难怪....”

绘本解析:

毛毯小精灵这一招没有应验,就像圣诞老人送来礼物,没有人配合怎么能应验呢!

【第8画面】

绘本原文:

妈妈说:“小毯子好脏。”爸爸说:“小毯子又破又旧,丢掉算了。”阿文不肯,他说:“小毯子很好啊!”

绘本解析:

爸爸妈妈说,小毯子又破旧又脏。阿文不以为意。大人看不顺眼,就要小孩丢弃所爱,似乎不大正当,隔壁的阿姨更是搬出冠冕堂皇的说法:“阿文长大了。”

成长阶段理论往往使大人紧张担忧怕孩子不能正常成长做了这个阶段不该做的和没做这个阶段该做的事。就像拿着小毯子就“像长不大的孩子”一样。

很多孩子有一条爱不释手的毯子或是布偶、小汽车之类的小东西,不论去哪里都随身带着,就像阿文和他的小毯子形影不离,令大人匪夷所思。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小毯子不仅是提供安全感的“东西”,也是阿文的“朋友”。

这本非常著名的绘本,帮助我们知道、也看到许多关于儿童的真相。

你看,阿文受惊的大眼睛,道出了孩子在失去所爱物品的威胁下的心情。

【第9画面】

绘本原文:

“小毯子可以当披风……”“我可以躲在小毯子里面,你们都找不到我。”

绘本解析:

孩子的世界到处都有来自大人的警告和限制,他们有太多困惑和疑虑,他们成长的过程就是不停地在适应随成长而来的变化过程。所以,他们需要有稳定和连续性的感觉来平衡变动所造成的不安。

所以“安全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但我们并不知道这些真相,而是看做为不良的行为习惯。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父母不断学习的过程。

看画面中的鼠父母满脸错愕,被隔壁阿姨教唆的结果。

【第10画面】

绘本原文:阿文剪头发、看牙齿的时候,都把小毯子带在身边。

绘本解析:

小毯子不仅是给阿文提供安全感的“东西”,是阿文的“朋友”

大人看来毫无生命情感的毯子,对阿文而言,却是有情有义的主体

阿文一再说“我喜欢的东西,小毯子都喜欢。”我喜欢的朋友一定也喜欢。在阿文的想象里,小毯子真的需要他。

大人要他放弃小毯子,如同逼迫他背弃一个朋友!

【第11画面】

绘本原文:

隔壁的阿姨说话了:“阿文不能永远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你们试过泡醋的方法吗?”阿文的爸爸妈妈摇摇头。“来,我教你们怎么做。”

绘本解析:

老鼠喷泉这个画面,作者用四个角色所站的位置,姿态和表情,巧妙地呈现出彼此的关系。

阿姨站上叠高基础并不稳固的花盆上,阿文趴在篱笆下,一高一低地凸显出两者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隔壁阿姨坚定地向鼠爸妈挥手更是一种权威的命令,倒是鼠爸妈有些不知所措了。

阿姨提供的那些哄骗方法来解决阿文的分离焦虑问题,首先是不恰当的。如果采取强行方式对待孩子,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安全感降低,攻击性会强一些。没有顺利渡过这一自恋期,成年以后,是无法建立亲密关系的。

从教育的边界问题角度来考虑,隔壁阿姨说的,首先是满足她自己的需要,因为她内心里存有“孩子长大了,就不能带着毯子”的成人标准与准则。其次才是隔离阿文的恋物癖好,至少阿姨是这样认为的。

孩子的恋物行为和“恋物癖”这种心理疾病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的行为。当孩子出现恋物的行为时,父母不是急于纠正,而是应当先审视自己,是否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爱抚,拥抱。

【第12画面】

绘本原文:

趁阿文不注意的时候,爸爸把小毯子的一角,泡在酸醋里。阿文找到了小毯子,闻到了一股怪味道,只好抓着另一角跑出去了。

绘本解析:

即使是蘸上醋,阿文还是喜欢这黄色的小毯子。有股怪味道,阿文也能接受。因为在阿文心中没有第二件东西可以取代小毯子的位置。

他要带着小毯子上学去!

【第13画面】

绘本原文:

阿文把小毯子放进沙堆里搓一搓,又把它埋在花园里,然后挖出来,闻一闻说:“嗯……好一点儿了。”

绘本解析:

看到阿文能够自己处理小毯子的异味代表了他的成长过程,我们大人应该给孩子自己成长的空间和时间,这种自然的成长才是我们需要的,而不是人为的无理的干涉。

故事是以阿文和小毯子为主要发展情节的,但从故事中阿文房子的里里外外,我们发现阿文在家里有自己的玩耍空间,比如院子中的沙坑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正确的。

作者以黑色的线条勾勒轮廓,再用鲜明的水彩山色,整本书的色彩饱满亮丽,阅读时给人温暖而轻快的感觉。

【第14画面】

绘本原文:

虽然小毯子还有一些怪味道,但是,阿文一点也不在乎。每天带着它,披着它,抱着它……

绘本解析:

小毯子妨碍阿文的正常发展吗?没有。从阿文的表情、语言、动作和情绪看,是非常健康的。从第二幅画面看,小毯子被阿文当做了道具,整个情景有故事、有创意、有投入。小毯子带来的安全感改善了阿文成长过程中分离的焦虑。

“长大”是内在生命人格的成长外界强制没收阿文的小毯子,会使他被外界裹挟着成为一个长大的人,或者说,只是“像”长大的人!

【第15画面】

绘本原文:每天吸着它,抱着它,扭着它……

绘本解析:

对小毯子是深度的依恋,给小毯子洗澡,像自己的还以抱着它,痴情的扭动它,无不是发自内心的依恋。随着成长的加快可能会降低对物的依恋,但适当的转移也是必要的,这更是积极的成长。

【第16画面】

绘本原文:

“快开学了,怎么办呢?”阿文的爸爸妈妈担心地问。隔壁的阿姨说:“不可以让阿文带着小毯子上学,你们要直接告诉他:不行。”

绘本解析:

阿文和他的父母是健康的,只有隔壁的阿姨呈现出病态。阿文是借助小毯子,在逐渐完善着自我,逐渐脱离与父母间分离的焦虑,帮助他实现自我的过程。

阿文的父母未对阿文进行干预,隔壁的阿姨无法忍受阿文这种有别于成人世界的行为开始干预,用不同的方法指导阿文父母,最后用最直接的方式“指导”阿文父母不可以继续这个行为。这位阿姨是孩子成长环境中的阻碍因子,需要“够好的妈妈”来疏离。

【第17画面】

绘本原文:

阿文说:“我要带小毯子上学。”“不行!”妈妈说。“不行!”爸爸说得更大声。阿文听了,用小毯子遮住脸,伤心地哭个不停……

绘本解析:

上学使故事的冲突达到最高点,阿文听到爸妈不让自己带小毯子上学后,哭得很伤心。阿文父母在隔壁阿姨的直接驱使下也动了念头。

阿文听到爸妈不准他带毯子上学,用毯子蒙住脸,不见了表情,但墙上却出现了一幅《呐喊》的图画,真切地传达阿文的心情。

实际上,阿文是将小毯子当成了妈妈,妈妈才是他心中真的宝贝。没有了毯子,犹如切断他与妈妈的关系。不离不弃的小毯子是分离中妈妈的替身,小毯子对阿文来说是具有精神寄托作用。一旦舍弃了小毯子,拥有“割舍”的能力后,能够真正接受离别,说明我们内在的孩子已在成长了。

【第18画面】

绘本原文:

妈妈说:“乖,不要哭。”爸爸说:“我们再想想看。”忽然,妈妈大叫:“哎呀!想出办法了!”

绘本解析:

阿文的爸爸妈妈深深地爱着他,不会因为邻居怎么说就这么做,而是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阿文喜欢毯子,他们也没办法,于是,也没逼着阿文丢掉破毯子。

最后终于想出解决办法,老鼠妈妈竖得笔直的尾巴点化了灵光乍现的刹那。

阿文的爸爸妈妈生活在背景里、不多话、听别人的,却也没有强势的姿态。他们的肢体语言充分表现对阿文的关爱,但表情常是困惑、无奈的,一次次陪孩子在尝试中历练。

成人总是喜欢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孩子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影响他的心理成长。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过度依赖某件心爱之物,要使孩子学会成长放下,需要每一个阶段的积累与练就,还有家长的积极引导,多给些关爱,多给些理解。

与其说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不如说孩子是神赐予我们再一次获得成长的机会。在阅读中与孩子共同成长,感恩生活带给我们的每一次惊喜吧!

【第19画面】

绘本原文:

妈妈把小毯子剪成一块、一块的,再用缝纫机把它们的四个边儿车起来,妈妈把小毯子做成了许多条小手绢儿。

绘本解析:

故事发展出的内在逻辑是:不能带小毯子,因为不方便焦点在此转向如何使大家方便,停止了先前对小毯子和阿文的价值审判和压迫。当大人停止哄骗孩子(毛毯小精灵)、暗中操控(泡醋),而以照顾心灵需要的方式来商量,孩子相信了。

【第20画面】

绘本原文:

手绢做好了,妈妈教阿文念:“小手绢儿,一大堆,擦擦眼泪,擦擦嘴。”阿文高兴地说:“万岁、万岁、万万岁!”

绘本解析:

所有的图画中只有两个画面没有框线,这是其中之页。这时妈妈解决了问题,突破了原先的困境,从绘画上也就突破了框线的限制。

阿文妈妈把小毯子改成小手绢的方式也是非常明智的,一是减小体积方便携带,让阿文既有安全感的满足,同时,用分散迁移的方式逐步引导孩子脱离所恋的物品。

虽然阿文爸爸妈妈经常听隔壁阿姨说各种方法让阿文丢掉小毯子,也一度伤害了亲子感情,但是最后宽容和爱让妈妈终于想到了变通的方法,既让阿文可以继续带着小毯子,也不用受到其他人的干扰了。

故事中的父母以阿文成长为前提,为阿文创造出自由快乐的成长环境。阿文的父母面对阿文处于这一特殊阶段从最初的不干预到干预到智慧的保护,这是真正的爱!

【第21画面】

绘本原文:现在,不管阿文走到哪里,身上都带着一条小手绢儿。

绘本解析:

妈妈把毯子裁成小手绢。从那以后,阿文不管走到哪里,身上都带着一条小手绢儿。多快乐啊!他有自己所执着的东西,他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他有个懂得如何爱他的爸爸妈妈。

父母如何用正确方式爱护孩子呢?首先父母要成长,教育就是一场个人的修行。当父母觉得孩子有问题的时候,更多可能是父母的看法出了问题。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做什么更重要。

有时候,孩子的一些言行得不到成人的理解,就像书中隔壁阿姨这个人物一样。所幸,阿文的爸爸妈妈是睿智的,给了他自由、充足的成长空间,最后通过正确的方法和积极的引导让阿文又和心爱的小毯子在一起了。

看,这么明亮的黄色,因为阿文的毯子就是黄色的呀,所以一定是对应的。看着他的各种动作,充满了愉悦。

【第22画面】

绘本原文:隔壁的阿姨也不再多话了。

绘本解析:

这个画面和封面的图画形成有趣的对比,有原来的互相斜视到面对面对视,框线也消失了,至此,阿文不仅用另一种方式保留住他的小毯子,也跨越了一个成长阶段,他和隔壁阿姨的对立关系终于暂时画下句点。

短短几页的故事教导父母的效果不言而喻,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隔壁“阿姨”的问题所在,如何处理这个时期孩子的恋物问题,让我们形象的了解如何让这一阶段的孩子健康的成长,使孩子的父母更明白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

【封底】

绘本解析:

这本书重点都放在欧文的小毯子上,其实里面包含了很多育儿的哲理。比如大人会将孩子喜欢的随身带的小玩意看作是“恋物癖”,但是否需要戒掉这个癖好呢?

书中也许会给你一个比较好的变通的办法,从顺应孩子心理发展的过程来说,我们不可以强行“纠正”,这会给孩子的安全感带来不稳定的情绪,严重的可能会影响成年后的心理健康。

6月-3岁的孩子是恋物行为的敏感时期。尤其是刚到幼儿园,一个全新的环境下,没有家人的陪伴,在孩子还没有建立起秩序的情况下,他们就会产生分离焦虑,这样的一个小玩意可以缓解孩子的紧张和不安全感。所以如果碰到不让带自己小物件的幼儿园,我们要小心了,最起码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幼儿园没有从孩子的心理需求出发,进行调节,就更别提尊重孩子了。这本书对于即将入园的孩子,是个很好的沟通和铺垫的绘本。

这本获得美国凯迪克银奖的作品充满了爱和尊重,让我们在温情的读书时光中慢慢了解孩子的需要,以及我们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长大了,就要勇敢的面对陌生的学校环境,学会适应。同时也告诉家长:对于孩子的恋物行为,父母一方面不应该不闻不问,放任孩子;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缓和一点的办法,让孩子慢慢去适应,要以适当的方式让孩子学会逐渐忘记和变得成熟起来。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

四、作者信息

凯文·亨克斯,美国著名童书作家、插画家,他的作品荣获多项大奖,《小猫咪追月亮》荣获凯迪克金奖,《奥莉芙的海洋》荣获纽伯瑞银奖。他创作了一系列以小老鼠为主角的作品,画风明亮、温暖、可爱,故事都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和深深的爱意,同时被誉为“二十世纪会用老鼠讲故事的人”。

他的作品总是能贴近孩子内心最纯真、最柔软的世界,像猎手一样,善于发现,捕捉他们成长中一段段的经历,然后以温暖、动人的方式展现出孩子真实的一面。

在他的故事里,没有规矩,没有说教,经历像真的在孩子身上发生过的一样,故事情节非常饱满、自然,让读者能自行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心灵得到宽慰。这正是他创作的最大特色。

说明:部分选材于柯倩华的《童年的真相》和一些网络信息。

(0)

相关推荐

  • 入园焦虑绘本推荐《阿文的小毯子》

    内容简介:有一只叫阿文的小老鼠,他有个习惯,无论是走路.吃饭.睡觉还是和其他小朋友玩时,都要带着他的小毯子.该上小学了,他仍然不能离开小毯子.阿文的妈妈爸爸都觉得必须改变这样的情况,要怎么办呢?推荐理 ...

  • 从心理角度读《阿文的小毯子》:“过渡性客体”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很多宝宝都有自己的一个非常依恋的东西.有的孩子离不开一个毛绒玩具.有的孩子喜欢闻小毯子的味道,有的孩子可能不依恋具体的物品,但也会保持着一些小癖好:揉捏衣角.被角,或者妈妈身上某个部位-- 对于孩子这 ...

  • 爱发脾气的孩子,才不是被惯坏了

    快乐成长联盟大V 04-0809:45乐爸寄语Hi,大家好,我是乐爸,育儿路上我们结伴同行~当孩子发脾气时,请爸爸妈妈耐心再耐心,学会看透孩子脾气后面隐藏的真正需要,陪孩子一起捕捉.接纳并解决它.都说 ...

  • 宋松 | 父母用爱剥夺了孩子的童年

    宋松,湖北赤壁人,笔名三刀,语文教师,百度文库认证作者.出版有诗集<再见山雨>,荣获湖北省三等奖.另有诗集<夜空下的白昼>.长篇小说<灵嶳王>三部曲.我的格言:学而 ...

  • 【教学案例】李爱红‖教孩子写作文

    <不速之客>教学案例 迁安市第一实验小学 李爱红 大课间,我正津津有味地讲课,不知怎的,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惊呼:"老师,后面有东西!"我下意识地赶紧半蹲下身子,全身立马起 ...

  • 爱玩的孩子,学习能力更强

    最近几天,一则母亲收废纸儿子玩游戏成贵族的新闻引发了广大家长的讨论. 以收废纸板为生的勾女士,买保险的时候才发现卡里的钱都被沉迷游戏的孩子充值花光了. 无独有偶,济宁一个男孩,为了破解游戏的防沉迷系统 ...

  • 一句话让我重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毋庸置疑,为人父母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孩子的一颦一笑,迈出的第一步,喊出的第一个称呼,对爱直白的第一次表达,都让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可当孩子从咿呀学语逐渐长大,不知从何时起,我慢慢地感觉到自己却 ...

  • 爱折腾的孩子,成绩不一定会差

    来源:光明网 很多家长都赞同,知识不断迭代,但学习能力可以迁移.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帮助孩子系统性地提高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做家长的,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折腾"呢? 来 ...

  • 没有考虑孩子感受的爱,对于孩子而言就是一剂毒药

    没有考虑孩子感受的爱,对于孩子而言就是一剂毒药

  • 爱折腾的孩子,成绩不一定会差|精选

    很多家长都赞同,知识不断迭代,但学习能力可以迁移.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帮助孩子系统性地提高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做家长的,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折腾"呢? 来听听清华附中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