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心不足吞大树—《好饿的小蛇》导读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143号蛇心不足吞大树—《好饿的小蛇》导读阅读推广人 石头尊敬的读者朋友,您看到的是一个深度解读的经典绘本公众号,你可以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为方便交流,请加微信号:aa052631 附言:经典绘本导读一、内容简介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圆圆的苹果,“啊呜”真好吃;第二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根黄色的香蕉,“啊呜”真好吃……第六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棵结满红苹果的树,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呢?二、绘本信息书名:好饿的小蛇文图:(日)宫西达也译者:彭懿出版社:二十一世纪版适读年龄:3-6岁出版日期:2007年05月三、绘本导读【封面】
解析:封面一条小蛇在睡觉,睡得很安详。头上还戴着个小皇冠,还涂了一个红脸蛋儿,身体不是绿色的,而是桔色的,很可爱的小蛇是不是?桔色很容易让人引起食欲的一个颜色,书名叫《好饿的小蛇》,一看就让人感觉这个跟吃有关系。画的线条是粗的,孩子刚学画画时画的都是粗粗的,很贴近孩子的画画风格,所以孩子们才喜欢吧。小蛇身体的桔色是欢快活泼的色彩,它使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是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的颜色。结合本文的故事,小蛇非绿变桔是太合适不过了。结合背景的淡淡的、素净的粉黄色,熟睡的小蛇更给人一种宁静的,清新的感觉,显得很平和、平柔。作者笔下的作品多是面包形状的绿森林或树丛和粗黑的轮廓,中间夹杂着黑色斑块,代表果实。本书粉黄的背景、桔色的小蛇、红色字体的书名、点缀的绿色和粗黑的线条结合在一起即和谐又宁静,好让小蛇安安稳稳睡上一觉。开本为195*195mm,薄薄的一小册,很适合孩子的小手翻阅。孩子们一定会喜欢的。直到动手翻封面才知道,这是一本左翻页的图画书,就是说:滑左(左是书脊),即为右翻书,滑右(右是书脊),即左翻书。很是少见,孩子们一定感到新奇而雀跃。【环衬】
解析:环衬是一幅没有字的画面。一条小蛇在走路,眼睛弯弯的、嘴巴也弯弯的,像是看着我们。笔画虽然简单,但大家都能看出来,这条小蛇是快乐的。移动的小蛇背景是一片树林。笔直粗粗的树干、可爱的绿叶子,有一棵树跟别的不一样哦,上面有红红的果子呢!这棵树在小蛇的后面,离小蛇有点远,所以小蛇开始并没有发现这棵树!跨页的布局凸显广袤的树林和成长的茁壮,倒是小蛇显得渺小多了。【扉页】
解析:书名页小蛇睡醒了,张着大嘴,感觉它发现了什么好吃了,正愉快的张开嘴巴要去吃的样子。引导读者,故事一定呈现饿到极点的小蛇,见什么吞什么,而且绝对是“囫囵吞枣”!【第1画面】
原文: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个圆圆的苹果。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解析:小蛇横跨两页,眼睛变成了小圆点,嘴巴裂开,一副发现了个什么的样子,左边一只大苹果。周围点缀了绿色的草丛。看到画面你会想小蛇和苹果有什么关系呢?右边的文字:“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扭来扭去,很形象,对吧。左边的文字:“它发现了一个圆圆的苹果。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苹果和蛇就有联系了,蛇发现了苹果。小朋友可能会先注意到的是“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呢?”“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听了这句话是不是特别想往下翻看看究竟会怎么样呢?【第2画面】
原文:啊呜---咕嘟!啊---真好吃。解析:苹果不见了,小蛇的肚子圆鼓鼓起来,像个大西瓜。小蛇的眼睛往下弯了哦,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吃饱的小蛇美美地呼呼大睡起来。这次就右边有文字,而且非常简洁的文字:“啊呜——咕嘟!啊——真好吃。”啊呜:张大嘴巴。咕嘟:把东西整个吞进了肚子。非常形象。最后还发出一声满足的赞叹:真好吃。这两句话小朋友也非常喜欢模仿,形象而且朗朗上口!蛇是肉食性动物,喜吃活体动物。它的食性很广,蚯蚓、蛞蝓、蜘蛛、昆虫及其幼虫、泥鳅、黄鳝、小杂鱼、蛙、蚌类、鼠、蜥蜴、鸟类、鸟蛋、兔、鼠类等都是蛇的好饵料。而果蔬一类的果实一般是不吃的。为什么作者让小蛇吃苹果呢?我认为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可渐进性走向绝对事实,在认知过程中可以按阶段满足孩子求知的欲望,以兴趣为支点,以现实理解为核心,并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就出现了小蛇出苹果、吃香蕉和大树了。但孩子一定不理解,小蛇怎么不把食物弄碎再吃掉呢!这样小蛇能消化掉吗的疑问。这时,父母要形象地把蛇吃东西的特性简单展示给孩子。蛇是如何吞下比自身大几倍的食物的呢!蛇在吞食时先将口张大,把动物的头部衔进口里,用牙齿卡住动物身体,然后凭借下颌骨做左右运动慢慢地吞下去。当其一侧下颌骨向后转动时,同侧的牙齿钩着食物,便往咽部送进一步,继之另一侧下颌骨向后转动,同侧牙齿又把食物往咽部送进一步。这样,由于下颌骨的不断交互向后转动,即使很大的食物,也能吞进去。蛇的消化系统非常厉害,有些在吞的同时就开始消化,还会把骨头吐出来,蛇的消化还要靠在地上爬行,利用肚皮和不平整的地面来摩擦。【第3画面】
原文:第二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根黄色的香蕉。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解析:画面变成了小蛇和香蕉。看小蛇的眼睛又变成小圆豆了,嘴巴向上弯的一根弧形。再看左边的文字:“它发现了一根黄色的香蕉。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小蛇总是处于画面的中心位置,是绝对的主角,是故事的主轴。而出现的苹果、香蕉,以及后面出现的其它果蔬都是处在画面的边缘。注意此时小蛇与香蕉和树丛的位置,看下页有何变化。【第4画面】
原文:啊呜---咕嘟!啊---真好吃。解析:看小蛇的身体变成了弯弯的月亮船或一架大飞机!眼睛又变成了弯弯的,嘴巴也变成弯弯小弧形,一副安睡的样子。大家应该也发现了,眼睛和嘴巴这次和上次不一样。因为每次吃过的感受不一样啊!一样的是,每次吃完东西身体都是笔直的,尾巴是顺流的。需要内部静静的消化和安静的等待啊!“啊呜——咕嘟!啊——真好吃。”文字还是跟前面吃完苹果的一样。几乎是同样的场景,同样的台词,每一页都让你猜发生了什么,每一页都那么地有趣,充满了童真。小蛇扭到香蕉面前并吃掉,四周树丛的位置正切合实际啊!【第5画面】
原文:第三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个三角形的饭团。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解析:第三天,小蛇又发现了什么呢?画面上一个白色的像三角形的东西。“饭团”这个东西比较日本化。“它发现了一个三角形的饭团。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还是相同的句式,只是有苹果-香蕉-饭团而已。而右侧“第三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陈述事实都一样,只是时间推移了。这种简单重复性句式正适合3岁左右孩子的特点,让孩子兴趣盎然。【第6画面】
原文:啊呜---咕嘟!啊---真好吃。解析:读到这不用猜都知道了,小蛇又把饭团给一口吞了下去,这不,身体变成了三角形。还是重复的“啊呜——咕嘟!啊——真好吃。”不断的重复,孩子感觉好好玩会不厌其烦的重复这句话,读着读着就哈哈笑起来。小孩子更喜欢象声词。所以父母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把象声词的词性充分的表达出来。这本小书很简单也很有趣,父母一定要充当好演员的角色,真正身临其境把故事演出来。小蛇滑稽、贪吃的模样深深吸引着孩子们,适合孩子们模仿与表演。在阅读该绘本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用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去感受小蛇的滑稽,体验小蛇的贪吃,模仿小蛇的稚笨与好玩,并支持孩子用简短的词语、短句去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及表述自己的猜测与想象,强调发生在小蛇身上的一系列的有趣事件所带给孩子们的童真与童趣,让孩子真正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体验趣味阅读的快乐。【第7画面】
原文:第四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串紫色的葡萄。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解析:第三天完了就到就四天了哦。小朋友读着读着就有时间概念了。第四天,小蛇发现了什么呢?“它发现了一串紫色的葡萄。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连续四天,相同的结构、相同的构图,只是食物进行了变换和小蛇表情各有不同。蛇有一次吃饱,多日不进食的特点,但结合我们人类规律进食的要求,还是让小蛇打破了规律,甚至打破了肉食动物的特点,就是根据孩子发育的阶段性特点而来讲故事的。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和满足,所以这本书是以孩子成长为基调,规律服从之的原则的。【第8画面】
原文:啊呜---咕嘟!啊---真好吃。解析:小蛇的身体这次变成了一串葡萄的样子。看这里,小蛇的嘴巴变成了小圆形,跟个小葡萄似的。看到每次吃掉食物后,小蛇嘴型的变化是不一样的。从吃苹果的张大的嘴巴,到吃掉香蕉的上翘的小嘴,再到吃饭团后的收紧的嘴,又到吃葡萄后的葡萄嘴总是变化的,并符合食物的特点。啊呜--咕嘟,真好吃。好饿的小蛇一口吞下去,它的肚子变成了一串葡萄,吃饱的小蛇又美美地、呼呼地大睡起来。【第9画面】
原文:第五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个带刺的菠萝。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解析:小蛇发现了一个带刺的菠萝。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身体弯曲着、尾巴翘了起来、头部都抬了起来,高兴至极啊!可菠萝有刺呢,小蛇也会一口吞下去吗?孩子们有些着急了!【第10画面】
原文:啊呜——咕嘟!啊——真好吃。解析:当看到小蛇吞下一整只菠萝的时候,孩子们是否闹翻天了,菠萝要切开来吃的,且是带刺的。这样看来孩子们有了一定的生活常识的。个人感觉目前主要就是引导、激发小朋友兴趣,不用指望孩子能有多么深的理解,最重要的是游戏式阅读,生动形象得讲述比念字效果更好,这本书是可以从封面阅读到封底的,故事很有趣,再加上重复的语言,小朋友容易记住,还可以认识几种水果和形状,理解东西会吃到小肚子里面的因果关系,都说给孩子讲故事是个技术活,方法很重要,慢慢学习。【第11画面】
原文:第六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又在散步。这回,它发现了一棵结满红苹果的树。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解析:大家应该都发现了,这次的画面变了。前面画面的主体都是小蛇,小蛇都在画的中间,占了画面的大部分。可是这一次,画面的主体变成了一棵挺拔、粗壮的大树,相比小蛇变小了,它仰着头看着树上的红果子。这更突出了戏剧性,小蛇还能对大树怎么样!这回,它发现了一棵结满红苹果的树。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小蛇是不是要吃苹果呢?苹果这么高,小蛇要怎么办呢?【第12画面】
原文:扭来扭去爬上树,然后……解析:最后,小蛇发现了一颗苹果树,你猜猜它会怎么样?小蛇会爬呀爬呀,爬到树上。然后呢?然后吃掉苹果。按逻辑来说,应该是这样,但是……小蛇在爬树,一片树叶掉了下来。画面简单而又细致!暗示小蛇虽小但很强势,树叶都为之动容了。“扭来扭去爬上树,”这是右边的文字,注意,是个逗号。“然后……”左边的文字没有再说小蛇会怎么样呢?而是然后加个省略号,很引人想看下去。小蛇一边爬树一边张着大嘴,大有一口吞下去的气势。【第13画面】
原文:啊~~~~张开大嘴....解析:这个画面挺震撼的,小蛇张开了大嘴巴,这个嘴巴画得可真够大的,然后发出了一声“啊——”很长的一根线从嘴巴画过去。“张开大嘴……”吃苹果需要张这么大嘴巴吗?这一页是最神奇的一页,把小蛇的头部特别是嘴部进行了大特写,嘴巴张到100度,眼睛瞪得就像两个球,显然这不是要吃一般的东西了。我们赶紧看下一页吧!【第14画面】
原文:还是咕嘟!解析:扭来扭去爬上树,然后,张开大嘴,咕嘟一口把苹果树都吞下去了,整个身体都套在了苹果树上,尾巴变成了树枝和苹果的形状不说,连眼睛都打上了两个叉。善良的读者会为这个结局感到惋惜和悲伤,那么可爱的一条小蛇就这样死了,而且那么惨,像一层皮一样套在了苹果树上,永远也退不下来了。有的小朋友看后落下了眼泪,妈妈,救救小蛇吧!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忍不住笑了呢?这条贪吃的小蛇,根本没有死,只是作者开的一个玩笑。前面吃苹果、香蕉、饭团、菠萝、葡萄都是两个跨页就了却一段内容,唯独最后小蛇吞噬大树用了4个跨页,情节描述细致、惊险,可环节故事还没完呢!只能留给了后环衬了。【后环】
原文:啊—真好吃。解析:结尾太出人意料了,一个贪吃的小蛇是那么的有雄心壮志,能吞下它看到任何食物,甚至是一棵苹果树,也毫无畏惧地张大嘴巴吃下它。让看书的人不禁有种捧腹大笑的感觉。画面又变成了跟前环衬一样的树林。这次,你又发现了什么不同呢?看,有一棵树不见了!为什么不见了?小蛇吃掉了!作者不会凭白无故地在前环衬上画上一颗苹果树的,他早就安排好的。所以,最后小蛇要吃的就是那颗苹果树。这次的小蛇笑得裂开了嘴巴,还竖起来了,前面小蛇的身体一直都是贴着地面的,最后脑袋竖起来了,开心的笑着说:“啊——真好吃。”所以说,千万不要漏看了前后环衬,这不前后遥相呼应这呢!一个作为故事的开头,一个作为故事的结尾,要是看漏了一个,就会有完全相反的两种结局的。本书作者宫西达也把他的幽默发挥得淋漓尽致,巧妙地将各种水果,颜色等几种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让小宝宝们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认识了多种食物。而结尾更是出人意料,让看书的人不禁有种捧腹大笑的感觉。在读书的过程中如果家长再配以夸张的语调和表情,更容易拉近孩子们和绘本间的距离。书上只写了六天,让我们来给它加上两天吧!第七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个染了头发的草莓,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啊呜-咕嘟!啊-真好吃!第八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个穿着绿色紧身衣的西瓜,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啊呜-咕嘟!啊-真好吃!好饿的小蛇,在快乐和反复中巩固孩子对颜色和形状的认识了。【封底】
解析:封底,小蛇靠着树丛“呼——呼——呼——”的睡着了。树是竖着的,小蛇吃了树,它也竖着了。它躺不下来了。这个结尾是不是觉得很出人意料?却又让人捧腹大笑呢?不管小朋友有没有从故事里认识到水果、食品、颜色、形状等等,但是这个可爱的小蛇贪吃的形象,我想每个小朋友都会喜欢的。“啊呜——咕嘟!啊——真好吃。”绘本最后想表达的寓意是什么?这本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让我们快乐地无拘无束地徜徉其中。无论你的结论是什么,总有一个更意外更有趣的惊喜等着你,我想孩子们肯定也会非常喜欢这猝不及防的惊喜。本书作者宫西达也把他的幽默发挥得淋漓尽致,巧妙地将各种水果,也毫无畏惧地张大嘴巴吃下它,能吞下它看到任何食物,甚至是一棵苹果树,我想孩子们肯定也会非常喜欢这猝不及防的惊喜。四、作者信息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