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民政部养老司副司长李邦华:未来如何进一步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1.根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
2.点赞苏州市民政局今年出台了《家庭养老夜间照护床位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南京、上海、苏州、成都等地正在有序推进家庭照护床位建设
3.相对于养老院等“全托”模式,以社区日间照料为代表的“半托”模式,为老年人打造出“养老不离家”的“养老会所”,享受文化滋养和精神赡养。
4.民政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社区日间照料机构和设施约18万个,基本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和农村社区50%覆盖的目标。
5.聚焦99%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服务需求,针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难点堵点,大力构建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根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民政部分析,5到10年后,全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将进入中高龄,如果是两个独生子女的家庭联姻,就等于两个年轻人要照顾4位老人,我国将迎来一拨养老照护的浪潮,养老服务将接受更大的挑战和考验。
对于九成以上的公众来说,居家社区养老是他们的首选。目前,我国探索设立家庭照护床位,到2022年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0%以上。总台央广记者专访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未来我国如何进一步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养老格局将有哪些新期待?
01.夜间照料问题突出
苏州市民政局今年出台了《家庭养老夜间照护床位建设运营管理办法》,鼓励服务机构在具备相应资质的前提下,经和老人家庭协商,提供个人卫生、饮食照料、家庭保洁、代办代购、临床护理等个性化服务。苏州市姑苏区双塔街道社会事业处副处长戴惠杰说:“6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申请。我们重点关注的是高龄、独居、残疾,还有一些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主要是一些居家照料,精神关怀,还有一些应急处置。”
李邦华提到,建立独居、空巢、留守、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居家探访与帮扶服务制度,是目前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重点。利用社区志愿者和专业服务机构定期上门或者电话的方式了解老人在家养老的基本情况,当老人面对意外和困难时能及时干预和处理。目前,居家探访和帮扶服务已在农村留守老年人中普遍开展。李邦华表示,下一步要在做好农村留守老年人定期巡访基础上,向城镇社区拓展。“要在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留守老年人定期巡访的制度上,把对象从留守老人扩大到城乡的独居、空巢老人、失能老人。还要建立巡访制度的后续帮扶措施,发现老人比如在家里有一些意外能及时处理,有些风险也及时排一下。如果发现老人跟子女之间长期没有联系,我们要及时叮嘱、提醒子女定期跟老人联系等,让服务跟上。”
从居家到社区,从城市到农村,老年人主要活动半径内都将有为老服务。其实,早在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就要求到2020年,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
03.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工人新村社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有书法室、棋牌室、休闲室、按摩室,康复训练室等多个活动室。78岁的高先生每天第一个到来。他说:“几个老人可开心了,拉拉家常,互相交流交流,还真不错,还有几个老伙计唱唱戏,老太太唱歌,不想走了中午还有饭。”
新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占胜介绍,每月还举办专家义诊、舞蹈唱歌、手工制作等社区活动,为辖区内的523位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料和医疗服务。他告诉记者:“在前期老旧小区改造的时候,老年人的活动没有地方。争取了将近2000平方米的公共设施,都是我们辖区共建单位免费提供,水电气暖办事处、社区进行分摊,招的有社工、物业,免费给大家提供相关的服务。我们跟辖区特色的小吃店进行了沟通,他们很有意向,想用快餐式的形式,为我们辖区有需求的老年人达成共建协议。”
相对于养老院等“全托”模式,以社区日间照料为代表的“半托”模式,为老年人打造出“养老不离家”的“养老会所”,享受文化滋养和精神赡养。
民政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社区日间照料机构和设施约18万个,基本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和农村社区50%覆盖的目标。李邦华表示,聚焦99%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服务需求,针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难点堵点,大力构建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要进一步推进各地落实新建小区和以前小区配套建设,包括社区日间照料机构等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要去培育更多的社区服务机构,为老人提供嵌入式的就近的、身边的、床边的多样化服务,更精准地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李邦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