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古蔺:天台山下绿凤阳

作者:初旭

群山起伏,谷深山陡的乌蒙山,苍茫如海。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位马背诗人从头顶越过,磅礴的大山便成了泥丸,这片土地从此充满了浪漫诗意。

乌蒙山

就在川黔交界乌蒙山深处的四川泸州古蔺县,其辖区的丹桂、石宝、水口三镇,就像三足鼎立在古蔺的东部地区。在三镇交界处,乌蒙山余脉在这里华丽回头,一座天台山便雄峙千古。那高高的山巅,被岁月削铁如泥,直插云天。山巅建有砖瓦结构麟瑞寺,周围楼阁掩映在绿树丛中。寺中塑有释迦佛、观音、弥勒、韦陀、十八罗汉等菩萨,终年暮鼓晨钟,香火不断。

古蔺丹桂镇天台山

天台山离天不高,可谓:修竹苍松成幻境;春风流云具天机。在亦真亦幻间,那高高的山峰犹如一只高傲的凤凰之冠,雍容而华贵。那散落在山脚下的山峦、丛林与田畴,春秋季节,绿意盈盈或稻浪翻滚,便为这只大自然的凤凰披上了五彩羽衣,成为这一带最美的风景。
  我们在山下的乡间采风,绿水青山间,古朴的民风拂面而来,给人以回家的感觉。许许多多有趣而丰富多彩的地名俯首即拾,就像散在山野的颗颗珍珠。什么天桥坝、锅底凼、金台坝、凤堂坳、龙厂沟、宝堂寺、沙包树、新屋基、旧寨、大岭上、箐沟、斑竹林、凤嚎湾、马跃水、沙林、鱼洞沟、茶园、苦篙凼、马浮云、月台坝等等,最有趣的是在山下不远处的丹桂镇,两个田相连,土搭界的地名,引起了许多民俗爱好者的关注。

古蔺丹桂镇龙溪

那就是当地金龙村的太阳坪和普安村的凤阳坪。太阳坪以王氏为主,凤阳坪则以付氏为主。王姓湖广填川后,讨照落业龙溪,付姓则在湖广填川后丢刀落业旧寨。相传方圆百里均为付家祖业,两个大姓为世交。付家祖人问王家祖人有何要求,王家祖人则告知:只是缺块园地而已。付家祖人则骑着高头大马,沿着大岭、凤沙这山梁上用手一指,方圆几十里便成为了王家的菜园子。时至今日,两个大姓人从不开玩笑。故在当地曾经的一个村庄名字,也根据凤阳坪与杉林,被命名为凤杉村,时下这个村合并到了丹桂镇的普安村了。村子消失了,唯有传说还在。

古蔺水口镇马浮云

在古蔺丹桂这片区域,有形如凤凰高昂的天台山,也有多个与凤凰有关的古老地名,这里怎么和凤凰这个神秘生物联系到一起了呢?这个话题一直困惑着人们。我们知道,凤凰,亦作“凤皇”,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总称为凤凰,亦称为丹鸟、火鸟、鶤(kūn)鸡、威凤等。到最后凤凰却有了麟前鹿后,蛇头鱼尾,龙文龟背,燕颌鸡喙,成了多种鸟兽集合而成的一种神物。人们常用来象征祥瑞、吉祥与和谐,自古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也成为了丹桂、石宝这一带特殊的民俗地理标志。
  天台山下的太阳坪与凤阳坪,如此古老的两个地名,又如此靠近,又如此神秘地联系在一起,其间的玄机在哪里?我们走访了许多年逾八十以上的老人,无人知晓,也无从知晓。后来查阅相关资料,才解开了这个谜团。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还不能独立地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释自身来源,对自然界充满幻想、憧憬乃至畏惧,崇拜各种比人类更强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于是有了产生图腾的社会基础。

金沙神鸟

我们的祖先一直蜗居乌蒙山腹地,也自然渴望有一天借助神鸟的力量,走出大山,翱翔九天,凤凰这种生物便成为了这一带人祖先的图腾。这种鸟的图腾崇拜,多和太阳崇拜有必然的联系,广为人知的三足乌就是最好的佐证。三足乌,又名三足金乌,也称金乌,居于日中,有三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驾驭日车的神鸟。原是二足西汉后期演变为三足,详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二足金乌、传说古代人看见太阳黑子,认为是会飞的黑色的鸟——乌鸦,又因为不同于自然中的乌鸦,加一脚以辨别,称为“日中阳鸟”,被先民列入瑞鸟的范畴。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图案,也采用四川金沙“太阳神鸟”金饰,四只神鸟围绕太阳旋转飞翔的造型,一直吸引着无数探寻的目光。

图片选自1982年版《四川省古蔺县地名录》

1977年,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双鸟朝阳纹象牙碟形器”。这件器物两侧各有一展翅欲飞的凤鸟,圆眼,钩喙,伸颈昂首相望,拥戴着太阳,形象地反映了原始农业发明以后先民对知时鸟和照耀万物的太阳的崇拜。这种对太阳和鸟的双重崇拜,促生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形象,于是凤凰诞生了。在古蔺东部地区,这些古老的地名,是否就是这片土地上先民最原始的图腾崇拜呢?如果说河姆渡凤凰一度被考古界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凤凰图案,那么太阳坪、凤阳坪,这两个两个古老的地名,其间与凤凰的神秘联系也就值得我们去探寻了。

现在的古蔺丹桂镇凤阳茶园

就在这片土地上,除了古老的图腾与地名,茶也成为这片土地上的古老物种,一个弹丸小镇的丹桂,就有多个与茶有关的地名,叫“茶园”的地方就有两个,其中一个在普安村,另一个就在邻村的文星村。实际上,这片土地上的先民自古以来就有种茶、喝茶的习俗,回味悠长的《采茶歌》等时至今日还在乡间流传。在丹桂普安村境内的凤阳茶园则是古蔺境内较大的茶园,这些茶园的茶种最早就是来自于民间,以一种不变应万变的姿态,不与外来物种争高下,安静地在大山深处生长发芽,春来抽枝,秋来结果。在种子危机的时代,古老的茶园靠自身的繁衍能力,生生不息,点染着这片勃勃生机的土地。

正在恢复生机的凤阳茶园

据说,这片茶园开辟时间很早,由于历史的原因,被废弃多年。茶园的主人是当地一位朴实的农民,花了三年多时间与精力,才从乱草丛中让茶露出生机,找回茶园昔日的风光,并命名为“凤阳茶园”,同时还申请了当地第一个茶叶商标。这个茶园的茶叶,由于地处高山,日照充足,空气通透,土地干净,茶叶干净,每到采茶季节,茶叶还没有出茶园,就早被朋友们预定完了。

古老的茶树种

茶园主人为了呵护这片自己的土地,自己的茶园,除了精心薅管以外,拒绝一切化学用肥与化学除草杀虫。众所周知,茶虫是最难缠的病虫害之一,主人则采用最笨最原始的办法,用当地的植物制成杀虫剂喷洒……在这位茶园主人看来,最原始的办法,就是最环保,最有效的办法。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零农残”与品牌化道路是是中国农产品的必由之路,这一点,茶园主人比我们更清楚。

当地书法家题写的绿凤阳

当地村民正在采摘清明茶

时下,古蔺“绿凤阳”的茶叶商标正在办理中,茶园主人却早已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和产业规划。一个农民的觉醒,无疑是这片土地的福音,是值得我们庆幸的。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丹桂这片拥有凤凰图腾的土地,茶产业凤凰涅槃的日子将不会太远。

抢购热线:17711427888

相关链接:

作者初旭,原名王先军,大专文化,资深媒体人,品牌策划人。系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研究学会会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基层法律工作者,目前从事网络传媒和法律服务。

先后当过农民、教师、公务员、法律工作者。曾在多家媒体从事传媒工作。其间创作和采写各类文艺、新闻作品上万件。作品散见于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中国经济网、《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知音》等全国知名报刊。出版有个人散文集《山地风流》和报告文学集《遍地英雄》,主编了大型专著《最泸州——泸州建市三十周年专辑》,与人合作出版《巴蜀名胜楹联大全》等。先后推出的《纳溪贡茶.等您回家系列》《山地笔记系列》《我是品牌系列》等散文系列及多篇调查报告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企业家们的关注。与人合作创作的歌曲《灯闹古蔺》《黄荆行》《花开丹桂》《龙抬头》《马蹄滩之歌》《水口之恋》《一潭美酒是故乡》等先后斩获全国大奖。主要擅长于新闻策划、深度报道、企业策划、人物专访、品牌推广、歌词创作和新赋体的写作,所编著的《泸州百业赋》即将出版发行。

(0)

相关推荐

  • 李定林:《乌蒙磅礴》的拾金路

    <乌蒙磅礴>的拾金路 --读<乌蒙磅礴>的感动 - 李定林 - 2020年8月14日<四川日报>电子版刊文<"扶贫小说"是怎样炼成的──小 ...

  • 行走竹贤 ‖ 山上风景山下人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哟 ☀ 在这里,你会更懂巫山! 弯弯曲曲的路,重重叠叠的山,往里,再往里,有个地方,叫竹贤.这是个居大山深处人也识的地方.有很多的文字,很多的故事,很多的图片,都是关于它的. 每一个 ...

  • 95古蔺籍进藏战友会丹桂赈灾纪实:退伍不褪军人色 赈灾又显赤子心

    退伍不褪军人色赈灾又显赤子心 95古蔺籍进藏战友会丹桂赈灾纪实(一) 8月8日,古蔺县丹桂镇遭遇暴雨袭击,形成超过百年一遇洪水,丹桂镇出现山洪.积涝.塌方,造成部分农房损毁,部分农作物受灾和多处道路. ...

  • 95古蔺籍进藏战友会丹桂赈灾纪实:真爱送一线 美德永流传

    真爱送一线   美德永流传 95古蔺籍进藏战友会丹桂赈灾纪实(二) 老话常说:"晒不干的叙永,打不湿的古蔺",然而,反常的雨,从夜至明无休无止不停不歇.浑浊的落鸿河奔流汹涌,远山压 ...

  • 四川古蔺籍人民功臣肖斌荣

    人民功臣肖斌荣 胡良伟 1920年1月19日,肖斌荣出生于彰德大坳(彰德乡农业八队,今属彰德街道联合村)一个贫农家庭,读过三年私塾,早年以农业为生.因居住环境地处山高林密.山禽野物出没地带,喜欢打猎, ...

  • 一位四川古蔺龙山籍红军的故事

    一位龙山籍红军的故事 文 李梅 2021年5月9日,我们一行来到龙山镇顺河村顺家山了解一位老红军的事迹. 这位老红军名叫扶(胡)相卿,生于1905年5月,1935年1月红军长征经过镇龙山时参加了红军, ...

  • 四川古蔺一位老人的5次搬家经历

    五次搬家颂党恩 陈炯章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改革开放已43周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家先后搬了5次家,每一次搬家,都会感到社会在发展,国家日益富强,我们的生活正一步步地迈向小康. 01 第 ...

  • 四川古蔺有个小众秘境,藏有多棵3亿岁的植物

    在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 原桂花乡汉溪村(现已并入黄荆镇) 原始森林中藏着一片桫椤林 有一些桫椤树傍溪生长 有一些分布于山谷峭壁之上 这些是活了3亿年的珍稀濒危植物 这地方因其地理位置 知道的人 来到的人 ...

  • 四川古蔺:脱贫攻坚在高笠

    △高笠村党群服务中心 脱贫攻坚在高笠 文/彭海林 路泥泞 道弯弯 肩挑背驮出乡关 泥巴裤腿齐腰杆 脚踏草鞋饮暑寒 驮龛背篼背负着一座座大山 累弯了如钢铁般挺直的身板 爬坡上坎 度日艰难 怎舍丢掉那犁牛 ...

  • 四川古蔺这位九旬老人,是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有多少人认识他?

    1950年10月上旬,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 1953年7月27日,<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签署,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 ...

  • 四川古蔺惊现“人脸”巨石 眼耳嘴鼻惟妙惟肖

    近日,摄影爱好者"骑行邂逅",在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老山村,在野外摄影时,意外发现一块巨大的石头,酷似人的侧脸,眼耳嘴鼻栩栩如生. "人脸"四周,树木浓郁,站立其 ...

  • 参加地下党、多次剿土匪 | 四川古蔺93岁老人胡永忠回忆录

    参加地下党   建设新中国 口述 | 胡永忠    整理 | 罗树 我叫胡永忠,解放前叫胡伦全,生于1928年农历十月初十,今年九十三岁了,是古蔺三道水花果园胡氏后裔. 我爷爷去世得年轻,婆把我父亲胡 ...

  • 四川古蔺古稀老人讲述父辈赴印度远征的故事

    古稀老人讲述父辈赴印远征的故事 王如福/口述     罗树/整理 我叫王如福,生于1952年,我们家祖老祖辈住在王家山,我是王氏入川第十二代.我高祖那辈是一百多石的家务,曾祖五弟兄,这一代一家就只有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