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 河南水灾巨额捐赠背后,善款要用在“刀刃”上

河南的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救援行动迫在眉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7月22日24点,已有270家企业向河南捐款,捐赠金额超42亿元现金。如果算上捐赠的物资,初略估计,捐赠现金及物资总价值已超过50亿元。

而灾害响应与管理领域常年存在认知不对称的问题。灾后恢复与重建阶段所需资源一般是紧急响应阶段的3倍,而在减防灾领域每投入1美元,能够在灾害紧急响应阶段少投入6-7美元。

普通公众往往认为紧急救援最需要资金,建议尊重灾害响应与管理领域各阶段实际需求,按照“紧急响应——灾后恢复与重建——减防灾与备灾”规划资金投入计划。

(本文联合作者:方德瑞信、资助者圆桌论坛CDR,基金会救灾协调会对此亦有贡献。)

7月17日以来,河南遭遇极端强降雨,中部和西北部出现大到暴雨,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洛阳、许昌、平顶山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多地遭遇特大水灾。灾害发生以来,各方力量迅速响应,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民间志愿团体与爱心公众纷纷伸出援手。

然而,社会资源流向严重不平衡的问题,在全世界灾害响应与管理领域都普遍存在。就灾害响应与管理领域的资金使用总体情况而言,灾后恢复与重建阶段所需资源一般是紧急响应阶段的3倍,而在减防灾领域每投入1美元,能够在灾害紧急响应阶段少投入6-7美元。虽然具体的数值会因为不同的灾害类型与地区而变化,但这一比例是该领域组织普遍采用的测算均值。

然而,由于灾害只有在发生后才能引发舆论关注,以至于社会资源大量集中在紧急响应阶段,而备灾、减防灾、灾后恢复与重建阶段的资源投入,虽然更具成本效益,却常年难以获得资源。即便是处于同一场灾害中,受到舆论关注更高的受灾地区与人群获取的社会资源富集程度,也远远超出受关注度低的地区与人群。

为回应当前国内严峻的洪涝灾害形势,更好助力社会资源支援受灾地区与群众,基金会救灾协调会、方德瑞信、资助者圆桌论坛联合梳理国际灾害领域经验与教训(详见后文美国灾害慈善中心CDP案例资料),并结合国际经验与中国本土情况,为关心本次灾害的企业、基金会、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与慈善家们提出以下战略性捐赠参考建议:

01.

关注紧急响应救援阶段的捐赠/资助者

除了覆盖舆论关注度高的地区与人群,建议社会资源倾斜向在舆论中失语的、但实际存在大量需求的乡村区域、不擅于使用智能机的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或残障人群、大病患者等特殊需求;

除了常规救灾物资捐赠,建议考虑更多捐赠/资助非限定资金,供一线行动者根据前线的实际需求使用以应对瞬息万变的灾情;先满足紧急响应状态的救灾需求,再后续追踪与披露;

为受灾害影响的居民提供资金支持而非仅仅物资支持,是已经被实践验证的必要、有效的捐赠策略;即便是对于能够获得保险赔付或政府补助的受灾人而言,款项到位需要一定时间周期,灾害期间也需要资金周转。

02.

计划投入大额捐赠的捐赠/资助者

请耐心对待资金使用规划,按实际需求分配资金,切忌盲目要求快速执行以避免造成过度反应、资源浪费,甚至对紧急响应阶段工作造成干扰。

灾害响应与管理领域常年存在认知不对称的问题。普通公众往往认为紧急救援最需要资金,因此往往会对资金使用的速度施加舆论压力。但要求所有社会资源都花在紧急救援阶段将导致更严重的问题——政府资源需要投入在耗资巨大的通讯、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重建与医疗卫生上,如缺乏社会资源的补充支持,劫后余生的人们在热点褪去后需要面临漫长的现实的灾后生活如何恢复,家园如何重建,心理创伤如何疗愈等问题。

建议尊重灾害响应与管理领域各阶段实际需求,按照紧急响应——灾后恢复与重建——减防灾与备灾规划资金投入计划。尤其当舆论热点过后,灾后恢复与重建更需要资金投入的支持。

03.

常年关注与支持社会议题的捐赠/资助者

灾害发生、尤其是重大灾害发生,会导致社会基础设施失灵、原系统秩序崩坏,任何处于该系统与秩序下的个人与组织都会受到波及。因此灾害的预防与应对本身并非专业边界泾渭分明的议题领域,需要融入社会系统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在当前气候变化形势严峻、极端天气与灾害频发的挑战下,更需要所有资助方的长期关注

从各自关注的议题角度切入,资助者可以考虑在常规工作中纳入减防灾视角,开展更多交叉型项目以回应系统性的减防灾需求,尤其是医疗、环保、教育、针对不同弱势群体(如残障、儿童、老人等)等领域的资助者。

04.

关注区域发展与基层治理的捐赠/资助者

从地区角度切入,可以更多关注本地应对灾害能力的提升,包括:

支持社区自组织:灾害发生后,社区自救与互助力量是第一响应者,只有受过实践训练、有组织化经验的社区储备力量,才能在紧急时刻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支持在地社会组织:除了在日常提供各自业务范围的专业服务,在紧急情况下,在地社会组织在资源整合、相关方协调等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支持在地社会组织基于原有业务融入减防灾教育或具体工作,能够有效支持韧性社区与韧性城市的建设;

支持建立本地备灾资金池和仓库:确保灾害发生第一时间有灵活的资金、有物资可以调配使用。

05.

关注灾害响应与管理领域,

以及公益慈善行业发展的捐赠/资助者

紧急响应阶段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实现瞬息万变的灾情需求与救援资源的匹配。灾情信息需要有畅通的渠道与稳定的技术支持,以实现采集、筛选、整合,并将千头万绪的碎片化信息与救援资源相匹配。救援资源需要有配合默契的协调机制,政社协同需要有强有力的协调网络。灾害响应与管理领域的行业基础设施亟需投入与迭代。

美国灾害慈善中心(Center for Disaster Philanthropy,以下简称”CDP”),是美国灾害慈善行业的智库型组织,致力于通过持续的捐赠人培育,推动灾害慈善资源更加有效的分配,促进捐赠效果最大化。

以下,我们将以CDP为例,借其核心产品及研究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捐赠/资助方作出更合理、更具战略性的捐赠决策。

本案例资料来源:《灾害慈善领域筹款模式国际观察与本土策略建议》、美国灾害慈善中心CDP官方网站。

案例pdf链接:

www.jianguoyun.com/p/DT1Y2BEQ6YDCBhiLi4IE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