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的五大可怕误区

中医食疗是我们最健康的去病方式,所谓病从口入,病也可以从口出。最近,“食疗”受到全民的热烈欢迎,因此还造就了几个以食疗而著称的“大师”。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对于食疗的理解实在不太到位,因此才带来了这么多的麻烦。我这两天一直在琢磨,为什么老百姓会这样相信“食疗”说法呢?为什么有一些中医和西医甚至也为“大师”们抱不平,觉得他们所提出的“食疗方子”是值得提倡的呢?

  想来想去,有关食疗的事情,有几个可怕的误区蒙住了人们的眼睛。如果不把这些根本的误区弄清楚,恐怕以后再有大师们出山,还会有无数的人为“食疗”而付出代价。

  误区一:药食同源,所以食物都可以治慢性病。

  食物、保健品和药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的“效力”不一样。

  食物性质平和,其中含药性成分少,这样才可以作为食物日常食用。如果一种食品吃几天就让人感觉血脂、血压明显变化,这种东西能成年累月吃吗?敢随便多吃吗?事实上,越是“效用”明显的食物,越是要小心对待,不能过量,不能吃错了体质。而米、面、青菜、苹果这样的食品人人都能吃,正是因为它们性质平和,没有那么强的“生理调节”作用。所谓饮食养生改善体质,通常都是长期食用才会明显见效,而很少是三天两天就有明显效果。

  保健品往往是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和药性成分的浓缩产品,它改变人体功能的“效力”就会强一些,而且不能受到其他食物成分的制约。如果用对了,固然有利于健康,但一旦用错了,也可能“跑偏”而带来副作用。比如说,豆腐含大豆异黄酮,但它男女老少皆宜,大豆异黄酮胶囊就不一样了,孩子和男人绝对不能随便吃,即便中老年妇女也不是人人适合。

  药品则效用更强,改变人体代谢的能力更强,而且它们的意义就在于短期见效。吃一周两周都不见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吃错药、吃错剂量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很多人经常问我:我吃中药西药都治不好,你说说吃什么食品能治好?这种期待,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普通食物没有那么强的效用,除非长期调养。这里不是否定食物调整能改善很多疾病,而是想说,饮食养生是长期的功夫,可是浮躁的现代人恐怕已经等不了一两个月的时间,不要说终生的养生了。

误区二:只要是食疗就安全无毒。

  很多人热衷于“食疗”的原因,就是因为觉得食物安全,心理上好接受。其实,那些所谓“药食两用”的食物之所以有治疗效果,正是因为其中含有较多的药效成分。无论是食物还是药物,只要其中的药效成分多到一定水平,就有毒性。这就是毒理学的基本原则:剂量决定毒性。

  食物在正常量的时候是安全的,但吃得足够多,其中的药效成分达到一定水平,就变成了药物。比如说,每天喝2两绿豆煮的汤属于正常食物;但喝3斤绿豆煮的水,就变成了药物。因为是正常浓度的15倍。又比如说,烟酸和烟酰胺本来是一种B族维生素,正常每天吃十几个毫克,但如果作为控制血脂的治疗药物,就是论几克来吃的,数量是膳食正常量的几十倍。这时候它就有明显的副作用了。即便是水,喝得足够多都会导致死亡,更不要说生茄子中还有茄碱这种毒素,就是土豆发芽时产生的毒素,生茄子吃的量大了之后,就和吃发芽土豆一样危险。

  所以说,只要是食疗就安全无毒的说法,并不能够成立。

  误区三:什么人都可以用同样的食疗方子。

  很多自封的专家都喜欢冒充中医,大谈传统养生和食疗。其实,真正的中医都是要辨别体质之后才下药的,而且药物配伍也要非常仔细地调匀寒热,而绝不可能像“大师”们那样给所有的人都开一类方子。仅就这一点,已经足以判断他们不是有资质的中医。

  从营养学角度来说,也是要辨别不同人的生理状况和营养状况,按照每个人的个体情况来安排食谱。有些人应少吃红肉,有些人则适宜多吃红肉。有些人适宜多吃燕麦,有些人则不适宜多吃。如果一个营养师给什么人都推荐同样的食谱,那只能说,他不是个合格的营养师。

  误区四:营养学就是食疗的学问。

  由于国民对营养学了解甚少,很多人以为营养学就是食疗的学问。我前些日子去深圳做讲座,说明主题是“科学饮食”,结果去了才发现,人家嫌这个题目不吸引人,擅自给改成“话说食疗”。我说,营养不是食疗,更不是偏方治病的学问。

  食疗是我国传统疗法之一,形式为饮食,但并不拒绝加入各种药材。从食疗的书籍来看,很多都是添加中药材的,至少也要用药食两用的食材。至于鸡汤或大米之类,主要是作为载体来使用的。国内外开的食疗餐厅,也都要加入各种中药材来起作用。不吃任何药材,完全靠长期日常饮食来改善疾病的做法,虽然在国内外都很提倡,但见效时间通常会长一些,已经不是人们所期待的那种快速见效的食疗了。

  营养属于预防医学,它主要关心的是如何通过平衡的营养成分和保健成分来维持健康,并减少患各种疾病的风险。营养学也关心如何通过饮食和生活调整来控制慢性疾病,比如如何控制血糖、血脂等,如果做得好,长期来说有可能逆转疾病指标,减少药物用量或者甚至停药。但这种饮食调整都不是依赖一两种食品的,和偏方治病完全不是一回事。

  误区五:慢性病可以用偏方治愈

  按西医的说法,慢性病都是多因素疾病,而且终生无法治愈。这话显得很客观,但听起来不太爽,远远不如一个偏方搞定的说法那么让人心情愉快。所以,一旦听说什么药能够根治糖尿病,永远有人追捧,赶着去上当受骗,尽管内行一听就知道是骗子的话。

  饮食的事情也一样。糖尿病也好,高血脂也好,在很大程度上的确是吃出来的,也的确可以用饮食的方法令其明显改善,不过这和偏方治病完全不是一回事。那些吃出来的病,比如糖尿病、脂肪肝等,毫无例外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长期营养失调的结果,怎么可能指望用一种食物十天八天就治好呢?要想解决问题,当然是要全面改变饮食习惯,平衡营养,增加运动,调整起居,消除病因。只要能坚持健康生活,这些“吃出来的病”自然会逐步改善.

(0)

相关推荐

  • 《中医饮食营养学》食疗和药疗区别

    前言 先前笔者分别转载了<中医基础理论>和养生理论的<中医养生学>,本次在继续分享它的关联学术,同样是高等院校的教材<中医饮食营养学>. 前言 1.0中医饮食营养学 ...

  • 中医学和营养学对于饮食的不同观点

    为了健康,要不要吃有营养的食物?中医认为:气化为本,食物再有营养,若不能气化,则无益健康. 我们活着,必需吃饭.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的慌".但混吃海喝.暴饮暴食并无 ...

  • 食材滋养身体堪比药效,到底中医是怎么看饮食的呢?

    四气五味要具足 到底中医是怎么看饮食的呢?中医开方用药讲究药的四气五味,四气即升降浮沉,指的是自然界起起落落的现象.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分别对应人体五大类营养成分. 比如吃一块面包,先是口腔咀嚼 ...

  • 中医养生:五大误区,牢记五字口诀!

    对于中医,很多年轻人可能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认为看中医就是吃中药.中药疗效慢.中医只用于治疗慢性病或者不治之症. 其实这些观点都是一些误区,中医是五千年的祖国文化的沉淀,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能使用 ...

  • 【每周食疗学】中医食疗学特点——有效性

    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讲者介绍 辛宝 中医学硕士,教授,执业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注册营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学科负责人/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食疗 ...

  • 小儿咳嗽是 “上火”? ,中医食疗方三则增强体质

    三月至五月是上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因体质较弱易在这时患感冒.咳嗽,很多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们都凭老经验,认为广东气候湿热,孩子是"上火"了,连忙给孩子喝降火的凉茶 ...

  • 阳虚体质的人吃什么好--中医食疗学(1)

    中医食疗学,顾名思义,即以膳食作为治疗疾病的手段,即饮食疗法.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饮食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等领域也占有 ...

  • 药膳食疗 中医食疗以形补形

    中医食疗:以形补形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一些水果蔬菜从某个角度看竟然跟我们身体的一些器官非常相像,而更加奇妙的是,这些食物恰恰是为相应器官补充营养的极佳选择.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什么补什么 ...

  •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445) 推广中医食疗引来骂名 厅长的执着坚持感动人心(一)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第445节 推广中医食疗引来骂名 厅长执着坚持感动人心(1) 作者:曾乐   感谢多位爱好中医的博友,向我推荐了这位对中医情有独钟的甘肃厅长最近的一次讲话.我一看,乐了!连厅长也曾经因 ...

  • 最受中医喜欢的五大平民补品

    最受中医喜欢的五大平民补品

  • 药膳食疗 中医食疗古董药膳

    药膳从古至今源远流长,汇集了我们祖先的养生精髓,也适用于我们现代人的保健.中国千年的饮食文化值得我们去探寻,尤其是中医药膳. 中医食疗:"古董"药膳 清心安神--百合鸡子黄汤 组成 ...

  • 揭秘中医食疗之功及运用宜忌

    作者/夏学传 饮食是人体赖以生存.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又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远在商代我国人民已有了洗涤食具的卫生习惯.周代医学分四科,其中就有"食医"之专科.<金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