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听取蛙声一片
听取蛙声一片
记忆里,村后的后金坑是占地几十亩的大坑连着一片好几个小坑。雨季来临,水就淹没了其间几条上地的小路,汪洋一片。此起彼伏的青蛙叫声就开始响彻夜空,全村每个角落都能听得到。
八零年代,没有WiFi和空调,没有手机和电脑,早一点时候很多家里还没有电视和电扇。那时的农村,一到晚上就三天两头压负荷停电,家里唯一家用电器——钨丝灯泡也就不能用了!无数个夏夜,全家老少还有邻居们凑在一起,躺在院子里或平房顶上仰望夜空数星星,聊天讲故事。省灯油,省蜡烛!第二天,东边刚刚泛起鱼肚白,全家都就起来上地干活了。就这样,听着牛郎织女的故事,枕着响亮动听的蛙声,儿时常常便酣然入睡了 ……
那时候,后金坑确确实实就成了全村孩子们的大乐园。先不必说密草丛里英武强壮的青头蚂蚱和令人毛骨悚然的大长龙(蛇),也不必说机灵小巧的土蚂蚱、两头尖尖的绿扁担。这些都是极难抓获的。单就挖胶泥,摔响锅,拓砖模,烧泥模带来的乐趣就是无限的。
每每放学或星期天,坑底遍是挖胶泥,摔响锅的孩子们。挖胶泥要会选址,胶泥大都集中在坑的底部或接近底部的坑壁。最好的胶泥就是当时被称为软黄金的“泥浆”,很难寻得。它们质地柔软,极易成形,不用摔打,就可以用来拓模。用它们拓出来的模图案清晰,烧出来光滑明亮,能当“老模”。出现泥浆的地方往往被我们挖成大坑,有的坑人来深。其他类型胶泥颜色较深,很好找。这些类型的胶泥刚挖出来时质地较硬,要经过反复摔打后才能拓模。在摔打时,我们会把一块胶泥捏成锅的型状,把锅底故意捏得很薄,锅壁修理得很厚。然后把泥锅高高举起,用尽全力把它倒摔在地上。“啪”的一声,锅底被高速气流击穿。在快乐的“摔响锅”比赛中,胶泥质地也变好了。
胶泥摔打好后就可以从砖模上拓图案了。这些砖模大都是椭圆形的,原始老模是凸出的图案。印象中最受欢迎的图案要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了,还有小狗、小猫等。砖模相当珍贵 。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摇着拨浪鼓的货郎来啦,他跟前总能吸引一大堆孩子。“出啥新模了?有没有哪吒闹海模?……”那时买一个新摸,好像现在孩子新买一辆大遥控车一样能兴奋和显摆好几天。大多时候是攥着一分钱舍不得买,只跟着卖货郎后面跑。
拓模是一项技术活,弄不好会毁坏老模。拿一块适量的胶泥做成薄片状,轻轻地覆盖在模的正面,小心均匀地按压一遍。再慢慢揭开,精美的图案就拓印下来了。然后再把拓好的模凉干,选清晰光滑的再烧制。烧制往往是埋在谁家刚蒸完馒头的木碳灰里。那时家里做饭大多是烧地窑,大锅台是大户人家才有或后来才多起来的。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一个轱辘爬起来,迫不及待地刨开还有余温的碳灰堆 。先把模从地窑里一个个扒拉出来,不管烫不烫手,也不管迷不迷眼,吹净上面的余灰看看情况。看着自己制造的红彤彤,当当响的砖模,我们欢呼雀跃……
当大坑溢小坑满时,是断然不能下水的,因为会仰头浮水的大人都不敢下水。我们就每天放学在坑边转悠,盼望着水快些渗下,盼望着水快些蒸发……终于有一天,有大人下水了,我们就在边上凑热闹洗洗。我们故意往头上、脸上、身上摸上泥,然后征得家里同意,有人陪同就下水了。狗刨,扎猛子,仰头浮,我们学得有莫有样……那时坡很缓很缓,哪边有坑,哪里有沟,我们闭着眼睛也能安安全全从后金坑的这一头走到另一头。
现在的后金坑已面目全非。几个小坑早被填平盖了房。主坑好多年没有水了,越来越小,越来越深,越来越陡,就是年轻人上下坑也会望而生畏。几年前,这里又被规划成垃圾填埋场。
儿时乐园亦不在,夏夜蛙声难成片!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金利波,笔名,金立,河北邯郸人,民办教育工作者。从当兵开始就在军内外各类报刊发表作品,一直笔耕不辍。生活工作中每有所感便欣然忘食,执笔若狂。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 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 编:琅 琅
副 总 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汤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