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珐琅器,十件官窑瓷
珐琅又称“佛郎”、“拂郎”、“发蓝”,是以矿物质的硅、铅丹、硼砂、长石、石英等原料按照特定的比例混合,分别加入各种有色的金属氧化物,经焙烧磨碎制成粉末状的彩料后,再依照珐琅工艺的不同做法,添嵌或绘制于以金属做胎的器体上,经烘烧而成。它既具备金属贵重、坚固的特点,又具备珐琅釉料晶莹、光滑及适用于装饰的特点。作为明清帝王朝堂之上唯一的陈设用器,珐琅有着梦幻般的工艺与颜色。金丝缠身的王者之气,使它深受皇家宫廷的钟爱,被摆放在朝堂正殿之上,即便是一经问世便大放异彩的青花瓷也只能偏居侧室,不敢与之争锋。
学术界普遍认为,明代宣德年间是中国珐琅器制作的一个高峰期。宣德皇帝朱瞻基酷爱艺术,非常迷恋冶铜艺术。他对珐琅器也格外钟爱,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选用最好的材料制作掐丝珐琅。
清代是掐丝珐琅工艺发展的又一高峰期。由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繁荣,各种御用器物的制作越来越精美。乾隆帝在勤政之暇尤爱欣赏供玩,此时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规模之大、作坊之多是历朝历代都无法比拟的。其中珐琅器的工艺更是精益求精,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
乾隆掐丝珐琅的烧造,已不满足纹饰、颜色的变化,大量雕刻、镶嵌工艺被运用其中,起到画龙点睛之笔。并且,将画珐琅与掐丝珐琅的巧妙结合也是乾隆朝首创。然而,最令世人叹为观止的还要数乾隆年间烧制的珐琅大器。如屹立于紫禁城供佛之所梵华楼内的宝相花纹金佛喇嘛塔、陈设于道教神所钦安殿内的太平有象尊,以及大内秘藏錾胎珐琅四友图屏风,都可谓珐琅器中问鼎之作,气魄宏大,堪称绝唱。
乾隆时期仿古之风甚行,尤其是在以铜作胎、器形多变的珐琅工艺上。为了追仿商周青铜器的样式,乾隆帝下令用珐琅制作簋、鼎等古器,并要有所新意。于是,一批饰有变体饕餮纹的仿青铜掐丝珐琅器被烧造出来。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乾隆珐琅器精品赏析
故宫博物院是当今国内,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国古代金属胎(主要是铜,亦兼或有金和银胎者)珐琅器数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从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国时期的金属珐琅器6000余件,其中掐丝珐琅器4000余件,画珐琅器2000余件。这些藏品,除一部分为民间作坊制造外,绝大部分是由明清两代(明代御用监、清代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以及广东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机构生产的。
掐丝珐琅锦纹扁壶,清乾隆
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
高12.4cm,口径3.8cm
清宫旧藏
壶圆口,短颈,扁圆腹,长方形圈足,肩部饰铜鎏金双兽耳。壶身用铜鎏金錾花蔓草纹将腹部界成排列规律的长方格,格内以蓝色珐琅釉为地,掐饰红色菊花锦纹。足内镌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此器胎壁厚重,金工富丽,掐丝严谨工整。引人注目的是,金光灿烂的铜鎏金錾花工艺与多彩的掐丝珐琅工艺错落有致地排列组合,立意新颖。
清乾隆时期是我国掐丝珐琅工艺发展的鼎盛期,当时制造了众多涉及宫廷祭祀、陈设和生活用品等各个方面的珐琅制品。在制作工艺上精益求精,不惜工本,从而形成了“厚重坚实、金光灿烂”的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器的风格特点,对后世产生过深远影响。
掐丝珐琅凫尊,清乾隆
扬州制造
通高30.5cm
清宫旧藏
尊为铜胎镀金。凫作卷尾立式,凫身以绿色珐琅釉为地,掐饰羽毛纹,铜镀金双爪,锤錾卷尾,凫背开一圆槽,装连椭圆形尊。尊以浅蓝色珐琅釉为地,饰勾莲纹,两侧中部有太极图。
清乾隆时掐丝珐琅的生产基地除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外,尚有广州、扬州等重要产地,这两地烧制的掐丝珐琅器,一方面受宫廷工艺的影响,按照皇家样款,烧制内廷所需物件;另一方面由于地域差异,又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乾隆时期,扬州曾烧制了天球瓶、桌灯、尊等诸多品种珐琅器贡进内廷。扬州的掐丝珐琅器造型别具一格,珐琅釉色偏冷,喜用绿、蓝色,色彩对比强烈。掐丝线条纤细,技法娴熟,器物造型、色彩以及掐丝技法与内廷风格迥异。
画珐琅开光提梁壶,清乾隆
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
通梁高37.8cm,口径8.8cm,足径13.3cm
清宫旧藏
壶铜胎鎏金,八棱形,腹部八面开光饰四季花鸟与山水图案。铜鎏金细流。壶上提梁中间握部为双瓶形金星玻璃,以便隔热。八方式珐琅盖,盖上铜鎏金八方盖钮,钮下饰红珐琅边黄地大卷叶花。壶颈分八栏,每栏饰多彩大卷叶宝相花。壶底施白珐琅釉,蓝珐琅双栏内署仿宋体“乾隆年制”竖行四字款。壶下有铜胎鎏金八方台座,四鎏金卷云足。台座中央置八方扁瓶式油缸,供点火加热用。
此开光提梁壶造型仿西洋式,但装饰图案的色调及风格完全是中国化。此壶设计巧妙,做工精细,腹部山水花鸟画笔墨工致,设色明快,是乾隆朝画珐琅器中的罕见珍品。
画珐琅牡丹纹唾盂,清乾隆
高9cm,口长12cm,宽10cm
此器口微敛,宽折沿,斜腹微垂,平底。器表黄地,通体绘缠枝牡丹纹,盖纽、盖口,以及器身边沿鎏金。内附一屉。外底中部双方框内有“乾隆年制”蓝料楷书款。纹饰布局疏朗,鎏金闪耀夺目,具有显著的宫廷特色。
唾盂是清代宫廷生活用器,常置于皇帝宝座及床榻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画珐琅唾盂中带年款的极少。档案记载,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皇帝曾旨令造办处“嗣后烧造痰盂时不必落款”。据此推测,这件唾盂应是乾隆早期制作的。
金胎錾胎珐琅嵌画珐琅执壶,清乾隆
通高18.8cm,口径2.8cm,足径3.9cm
执壶黄金为胎,铜镀金龙首纹流,如意曲柄,盖顶置红珊瑚珠钮,圈足。通体錾花填绿色珐琅,腹部两面开光,内彩绘西洋仕女图。盖、颈、足等部位亦作开光处理,内分别绘饰折枝花卉、胭脂色山水风景图。足底镀金,双方框内属“乾隆年制”阴文宋体款。
执壶的制作同时运用了錾胎珐琅和画珐琅两种工艺,其花纹图案以西洋人物为主题,并间以传统的山水花卉纹,是一件中西合璧的金属珐琅作品。
掐丝珐琅夔龙纹双耳花插,清乾隆
高52cm,宽22cm,口径15.3x19.3cm,足径22x25.3cm
清宫旧藏
此器侈口,附对称的夔龙形双耳,垂腹,圈足。口内有八孔铜胆,口下饰正龙纹,颈部和圈足中部饰双螭戏珠纹,腹部开光内饰蟠螭纹,凸起的铜镀金条带上阴刻卷草纹,圈足下部饰朵花。外底双方框内镌刻阳文“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该器系仿照西周中晚期青铜礼器壶制成,胎体厚重,形制规整,但釉面满布砂眼,色彩较为黯淡。
掐丝珐琅出戟兕觥,清乾隆
通高11.4cm,长13.5cm,足径7 x 5.2cm
清宫旧藏
兕觥盖前部为兽头,头上有双角,颈、背部有铜镀金出戟,短双翅。器身呈匜形,前有流,后有鋬,圈足。通体施天蓝色珐琅釉,掐丝云雷纹为地,上饰红色及宝蓝色夔凤纹;盖前部填彩色釉兽面纹。底部镀金,双方框内錾阴文“乾隆年制”楷书款。
此器为清乾隆年间仿照商代青铜盛酒器兕觥而作,造型庄重古朴,釉色纯正典雅。
金胎画珐琅杯盘,清乾隆
通高15.8cm,杯口径4.5cm,盘口径14cm
杯、盘为一套,黄金为胎。杯圆形,圈足,两侧有金质卷草纹耳。托盘圆形,菱花式折边。盘内底中心凸起杯槽。杯身、杯槽、盘内底及折边均以金属錾花技法装饰蕃莲纹,除折边留金外,分别施用绿色和红色珐琅。杯身两面开光,内彩绘西洋妇女图。托盘之杯槽、内底和折边亦作画珐琅开光,共计16个,内分别装饰花卉、西洋风景和妇女题材的图画。杯底署蓝色“乾隆年制”款。盘底中心镀金,錾“乾隆年制”楷书款。
錾刻(花)是一种传统的金属制造工艺,以金属錾刻(花)技法形成花纹并填施珐琅制作而成的珐琅器,我们称之为“錾胎珐琅”,亦即“内填珐琅”。此套杯盘的制作,同时应用了画珐琅和錾胎珐琅两种珐琅器制造工艺,錾刻的花纹金光闪烁,图案用色丰富。其图案主题为西洋风景和人物画,反映出清乾隆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与繁荣。
金胎掐丝珐琅嵌画珐琅执壶,清乾隆
通高39cm,宽25.5cm
执壶以黄金为胎,葫芦式。铜镀金龙首流,如意形曲柄,执壶下置铜镀金錾莲花纹底座。壶通体以蓝色珐琅为地,饰掐丝珐琅缠枝莲花纹并作多处开光,内施画珐琅,分别彩绘仕女以及山水、花蝶图等。壶身多处镶嵌珍珠和珊瑚。底錾阴文“乾隆年制”楷书款。
此执壶的制作同时运用了掐丝珐琅和画珐琅两种工艺,掐丝线条规整,图案绘饰精美。加之以黄金做胎并镶嵌珍珠和珊瑚,使该器尽显富丽堂皇的皇家气派。
金胎画珐琅花卉纹酒盏,清乾隆
通高7.5cm,杯口径5.6cm,盘口径19cm
清宫旧藏
酒盏由杯、盘组成,金胎。杯圆形,镀金双云纹耳,圈足。外壁黄色珐琅地上绘彩色缠枝花卉纹。盘作菱花式,折沿,中心起杯槽用于置杯,菱花式圈足。盘内黄色珐琅地上绘红色蝙蝠及彩色缠枝花卉纹。杯、盘底施蓝色珐琅,均署蓝色仿宋体“乾隆年制”四字款。
杯、盘纹饰构图丰满,用笔工致。其以黄金为胎,贵重奢华,应为乾隆皇帝御用之物。
铜胎画珐琅菊花纹执壶,清乾隆
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
高9.1cm,口径6cm,腹径10-10.1cm,足径6cm
清宫旧藏
壶扁长方形,曲流,弯柄,壶口及盖均制成菊瓣式,盖面绘菊瓣纹,柄、流均绘小朵菊花纹。壶身四面均凸起菊瓣形开光,开光内绘饰大朵盛开的菊花纹。菊瓣式圈足内为白色珐琅地,蓝色双圈内书仿宋体“乾隆年制”四字款。
此执壶在菊花主题上标新立异,盖、口、足制成菊瓣形边,并突出四个菊花形开光,开光内极为夸张地绘饰大朵菊花纹。此壶的造型设计、绘画技法、烧制工艺均属上乘,是清乾隆时画珐琅工艺的绝代佳品。
广珐琅八宝纹面盆,清乾隆
广州制造
高14cm,口径47.5cm,足径34cm
面盆圆形,折边,口沿鎏金,矮圈足。盆内外壁均以银片贴饰花卉纹,通罩宝蓝色透明珐琅釉,银片花纹透过珐琅釉若隐若现,展现出朦胧之美。盆内壁釉上与折边以金片分别贴饰八宝纹与暗八仙纹。
广珐琅是广州的金属胎珐琅工艺的一种,其主要作法是在金属胎上錾花,贴饰金银片花纹,再罩涂透明的珐琅釉料烧制而成。此面盆即是一件“广珐琅”的代表作品。
掐丝珐琅天鸡尊,清乾隆
通高18.9cm,身长13.4cm,口径4.5cm
天鸡作立身翘首状,背负螭耳尊,双翅扬起贴于尊身,足登镂空双轮,长尾下垂内卷,尾羽内侧立一铜镀金小天鸡。螭耳尊椭圆体,撇口,螭耳镀金。天鸡胸前贴饰片状彩云,中间嵌长方形铜镀金片,其上阴刻“乾隆年制”单行楷书款。整器以红铜作胎体,掐丝花纹内填入珐琅彩釉,露铜处镀金。天鸡身上随形作出羽毛状饰纹,尊表面饰缠枝莲纹。
天鸡作为一种传说中的神鸟由来已久,具有吉祥之意,但其具体形象的塑造则在清代乾隆朝才开始成熟。乾隆时期造办处曾以不同的工艺制造天鸡形象,令人耳目一新。此掐丝珐琅天鸡尊器形优美,形象生动,色彩富丽,镀金辉煌,透露着一种神异之感,体现了乾隆时期珐琅制作工艺的精湛水平。
掐丝珐琅大佛塔,清乾隆
造办处珐琅作制造
通高231cm,底径94cm
清宫旧藏
佛塔为紫禁城东北角梵华楼内陈设的6座巨大佛塔之一。此塔依照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中覆缽塔之式样造型,由日月、宝珠塔顶、掐丝填珐琅梵文13级塔刹、覆缽式塔肚、掐丝填珐琅梵文圆形塔基以及掐丝填珐琅狮纹、金刚杵纹束腰方形塔座等几部分组成。佛塔随设佛窝一座,内置一镀金铜佛。塔座正面镌楷书“大清乾隆甲午年(1774年)敬造”九字款。此佛塔气势宏伟,制作工艺复杂,各部件衔接紧密,据遗存的清宫匠作则例载,佛塔的制作集中了大器匠、掐丝匠、錾花匠、镀金匠、填蓝匠等各种不同的工匠达11种之多。仅此塔造价即耗银近70万两。
乾隆三十九年(甲午,1774年)和四十七年(壬寅,1782年),弘历先后两次下旨烧造大型掐丝珐琅佛塔,每次烧造6座。这12件巨大的佛塔分别陈设于紫禁城东北的梵华楼与西南的宝相楼内,其高度相同而形制各异。这12座雄伟的珐琅佛塔需要众多工匠进行纷繁的工艺协作,工程庞杂,作为空前巨大的珐琅精品,其显示了乾隆年间殷实的国力和高度成熟的珐琅工艺。
掐丝珐琅爵杯,清乾隆
通高15.5cm,盘径19.5cm
清宫旧藏
爵杯与托盘为一套,铜胎。爵杯口两侧出柱形双耳,一侧有铜镀金螭形单柄,下鼎立锥形3足。通体于蓝色珐琅地上饰缠枝莲花纹,杯身四面饰4个深蓝色如意头式开光,开光内各有金螭两条,呈戏珠状。托盘圆形,折沿,中心起杯槽,与爵杯之三足相吻合。盘内底及折沿装饰如意头式开光各三,开光内深蓝色地上亦各饰戏珠金螭纹两条,与杯身的开光纹饰相呼应。托盘及杯底均署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此爵杯胎壁厚重,花纹以双线技法精细地勾勒,线条粗细均匀,杯盘上镶嵌珊瑚、青金石、绿松石等宝石,应是清乾隆朝在祭祀场合使用的礼器。
画珐琅牡丹纹扇面式壶,清乾隆
通高9cm,口径6.4—5cm,足径6.2—5.1cm
清宫旧藏
壶铜胎,腹呈扇面形,曲流,螭形柄。通体黄色珐琅地画珐琅纹饰,盖面绘粉红色秋葵纹,钮作花蕾,流、柄饰螭纹,壶身四面绘写生牡丹花。壶底铺白色珐琅,中央红色双线方框内署红色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此壶造型独特,色彩艳丽,黄色地上之各色牡丹尽显宫廷富贵之气。
画珐琅牡丹纹花篮,清乾隆
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
通高13.6cm,口径14.9-18.7cm,足径8.7cm
清宫旧藏
花篮作海棠花瓣式,上连铜鎏金画珐琅扁提梁,铜鎏金圈足,足内白色珐琅地,朱红色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花篮通体以黄色珐琅釉为地,用红色珐琅釉绘饰盛开的牡丹花四朵,并点缀以红、蓝两色的荷花二对,寓意富贵祥和。
清乾隆时期的画珐琅工艺在康熙、雍正两朝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作品数量难以数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精美之作。此花篮造型简练,绽放的牡丹富丽华贵,色彩艳丽,其金属成型、鎏金工艺及绘饰技法俱佳,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画珐琅开光山水花鸟图盖碗,清乾隆
通高26.9cm,口径24.1cm,底径11.2cm
盖碗圆形,盖顶铜镀金錾花莲瓣、蕉叶纹,铜镀金双龙耳,下置掐丝珐琅垂云式四足圆座。碗外壁一周做云头式开光八个,内分别彩绘花鸟和胭脂红色山水图各四幅,呈相间排列。碗外底绿色珐琅为地,蓝色双线方框内署“乾隆年制”楷书款。
此碗既有铜镀金錾花碗盖的辉煌,又有开光内画珐琅山水花鸟画面的清新,加之掐丝珐琅碗座的厚重,整件作品工艺繁复,张弛有度,皇家品位尽显。
掐丝珐琅双龙纹水丞,清乾隆
高9.1cm,口径3cm
水丞敛口,直壁,平底,圈足。腹壁以宝蓝色釉为地,采用红、黄、绿、蓝、白等色珐琅釉,装饰海水江崖云龙纹,双龙相对处有一“卍”字结。整幅图案寓意江山万代。器口、底及圈足鎏金,口部以莲纹为间隔,錾刻五只形态各异的凤鸟。足沿錾刻缠枝莲纹。外底长方框内有“大清乾隆年制”阳文楷书款,框外浮雕双龙还抱。水丞内置一铜鎏金掐丝珐琅釉龙首匙。
画珐琅猫蝶图鼻烟壶,清乾隆
通高6cm,口径1.7cm,足径2.1×1.4cm
鼻烟壶铜盖鎏金錾花,附象牙匙。直口,短颈,扁圆腹,平底。腹壁描绘一只白猫在花丛中捕捉蝴蝶的场景,猫的神态生动,毫毛毕现。猫蝶与“耄耋”谐音,耄耋乃高寿之意。《聊斋志异·钟生》:“君无大贵,但得耄耋足矣。”福、禄、寿乃明中后期以来非常流行的装饰题材。外底有“乾隆年制”蓝料珐琅四字楷书款。
金胎錾胎珐琅嵌画珐琅执壶,清乾隆
通高18.8cm,口径2.8cm,足径3.9cm
执壶黄金为胎,铜镀金龙首纹流,如意曲柄,盖顶置红珊瑚珠钮,圈足。通体錾花填绿色珐琅,腹部两面开光,内彩绘西洋仕女图。盖、颈、足等部位亦作开光处理,内分别绘饰折枝花卉、胭脂色山水风景图。足底镀金,双方框内属“乾隆年制”阴文宋体款。
执壶的制作同时运用了錾胎珐琅和画珐琅两种工艺,其花纹图案以西洋人物为主题,并间以传统的山水花卉纹,是一件中西合璧的金属珐琅作品。
掐丝珐琅兽面纹尊,清乾隆
高13.5cm,口径11cm
清宫旧藏
尊圆形,撇口,鼓腹,高圈足。通体在浅蓝色珐琅地上饰掐丝回纹锦地,颈部饰蕉叶形开光,内有螭纹;腹、足四面均饰兽面纹;口内施浅蓝色珐琅地,上饰缠枝莲纹。外底双方框内镌阳文“乾隆年制”楷书款。
此尊造型仿古铜器,掐丝匀称细腻,填饰珐琅饱满,工艺精致,为清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器皿中的精品。
掐丝珐琅摩羯纹立耳三足炉,清乾隆
通高20.5cm,口径18.3cm,底径17.7cm
炉为圆形,鼓腹,双立耳,三兽蹄形足,紫檀木盖,盖钮缺失。通体在天蓝色地上掐丝填珐琅为纹,口沿下环饰几何形纹,口沿与双耳内侧分别阴刻细密的卷草纹和对峙的夔龙纹。腹部饰三条首尾相随蜿蜒曲折的摩羯,口衔盛开的折枝花,各色云朵分布其间。腹下部饰一周翻滚的海水,外底饰对称的四朵缠枝莲花,中心圆形开光,内蓝地,嵌铜镀金“乾隆年制”双竖行楷书款。
掐丝珐琅螭纹四足炉,清乾隆
高28.5cm,口径20x15.5cm,底径12.5cm
清宫旧藏
此器系仿照商代晚期礼器铜鼎制作而成,双立耳,敞口,平折沿,斜腹,平底,四足外撇,腹部及四角有铜镀金棱脊。腹部饰蟠螭纹,足跟部饰简化的饕餮纹。外底中心嵌长方形镀金铜片,上镌阳文“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铜片周围饰折枝花卉。
此器胎体厚重,造型古朴,但釉面砂眼较多,色泽较为黯淡。
画珐琅西洋人物纹方形花觚,清乾隆
高25.6cm,口径11.5cm
清宫旧藏
花觚铜胎镀金,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通体施黄色珐琅为地,上饰彩色西洋人物花卉纹,口沿下四面开光,内饰粉色山水纹,中部亦四面开光,内饰西洋人物图,开光外绘花卉纹样,腹部上、下各有铜镀金錾蕉叶纹一周。花觚底部以白色珐琅为地,中心黑色双方框内有“乾隆年制”楷书款。
此器系仿古代青铜觚造型,珐琅色彩鲜艳,纹饰描绘精致,是此类画珐琅器皿中的精品。
掐丝珐琅饕餮纹出戟斝,清乾隆
通柱高24.5cm,口径12.2cm
清宫旧藏
此器仿古青铜器造型,圆口,流宽而短,口沿立对称两菌状柱,直颈鼓腹,三面出戟,一边有鋬,下承三角式足,通体镀金地,以黄、红、绿、白、黑、浅蓝、宝蓝、浅绿等色珐琅饰饕餮纹和蕉叶纹等。
斝为古代盛酒的器具。此器工艺精致,掐丝流畅细腻,填磨匀实饱满,是一件仿古的上乘之作。
掐丝珐琅双龙耳乳钉纹簋,清乾隆
通高20.3cm,口径12.5cm,底径11.3cm
清宫旧藏
簋圆形,有盖,高圈足,铜镀金掐丝珐琅双龙首耳。盖以天蓝色珐琅为地,饰宝蓝色几何纹,并嵌饰3只铜镀金小兽。器身以宝蓝色珐琅为地,用浅蓝色珐琅构成菱形纹,内饰乳钉纹和朵云纹。口沿下及足上均以掐丝回纹作锦地,饰宝蓝色夔龙纹。
此器系仿古代青铜器簋的造型制成,器形工整,掐丝精细,是清乾隆朝较有特点的一件珐琅仿古作品。
掐丝珐琅螭纹方奁,清乾隆
通高27.3cm,口径16x17cm,底径6x17cm
清宫旧藏
奁弧形盖,直壁,方形圈足,足四边中部各有一半圆形孔,盖面至足部施八道铜镀金齿状出戟。盖面近钮处饰雷纹和窃曲纹,中部饰波曲纹,近沿处饰螭纹。器体分三层,分别装饰形态各异的螭纹。
此器仿照商代青铜礼器方彝制作而成,胎体厚重,制作规整,色彩淡雅,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是清乾隆朝珐琅仿古器中的一件精品。
画珐琅兽面纹甗,清乾隆
通高19.8cm,口径13cm
清宫旧藏
甗为上甑下鬲,双桥形立耳,三足,三道铜镀金出戟。通体施仿古铜绿色珐琅,其间泛出蓝色,器身以描金回纹作地,上饰螭纹和兽面纹。
此器系仿青铜器甗的造型制成,其色彩效果又似瓷器中的古铜彩瓷,斑斓绚丽,是清乾隆朝广东珐琅器别具特色的仿古作品。
画珐琅海棠花式瓶,清乾隆
高50.5cm,口径16cm,足径14cm
瓶身、口、足均作四瓣海棠花形,束颈,体修长,近肩处两侧各有一兽头铺首衔环耳。通体捶揲隐起的法国“洛可可(ROCOCO)”艺术形式的洋花图案并作描金,间饰画珐琅写生百花纹。腹部两面开光,内绘西洋山水楼阁、人物风景。足内白釉,中心蓝色长方栏内署“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此瓶为清中期广州专为宫廷制作的贡品。其珐琅釉色鲜艳明亮,光泽耀目,纹饰为典型的仿欧洲画风,此种有舒卷自如的蔓草蕃花和西洋楼阁、风景、妇婴等纹饰的珐琅作品为广州画珐琅的地方特色,它的形成是受欧洲画珐琅及油画的影响,至乾隆时期这种风格更趋明显,对当时的珐琅工艺具有很大的影响。
掐丝珐琅牧羊人笔架,清乾隆
高15cm,长16cm,宽7.8cm
笔架呈卧羊形,背负牧人。羊通体的卷毛纹以双掐丝作轮廓,内填施白、褐二色珐琅釉。牧羊人似一蒙古汉子,头戴尖帽,身着绿衣紫袍,倒坐于羊背之上,双手轻抚羊背,昂首仰视,神态悠然。笔架下承托铜镀金长方形座,底部中心双方框内阴刻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此器融实用与观赏为一体,造型生动逼真。其掐丝工整,釉色沉稳,镀金光灿,制作精细考究,为乾隆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画珐琅团花盖罐,清乾隆
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
通高38.7cm,口径9.3cm,足径12.2cm
罐圆形,丰肩,圈足。通体白釉地,彩绘各式团花图案。肩及足上部锤揲凸起的云头纹一周。足内中心蓝线双圈内楷书“乾隆年制”双行四字款。
此罐在画珐琅品种中属大器。装饰颜色极丰富,用红、粉、浅蓝、宝蓝、深蓝、赭、淡绿、深绿、草绿、杏黄、明黄等二十多种彩料绘制花纹,几为画珐琅颜色之总汇。其饰纹亦很独特,式样各异的花朵或大或小,或聚或散,自由分布中又蕴含韵律,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掐丝珐琅勾莲纹嵌石多穆壶,清乾隆
通高53.4cm,口径10.4cm,底径14cm
壶圆筒形状,僧帽口,龙柄,龙流,盖顶嵌珊瑚珠为纽。在錾刻镀金的口沿、横箍和底座上嵌有多色宝石,整体流光溢彩、富丽堂皇。壶通体饰缠枝花卉纹,花朵大小有别,排列有序。足上嵌长方形铜镀金片,上阴刻“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
多穆壶是蒙、藏少数民族盛装水或酥油茶的器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风情。清代满族亦以此盛装奶茶,乾隆年间曾以多种工艺进行仿制,有瓷、银、漆器等质地,但在装饰上又融进了汉文化的元素,因此粗犷、柔美兼具,一般都制作得十分考究。
画珐琅执壶,清乾隆
口径4.8cm,底径5.8cm,高20.5cm
画珐琅杯盏,清乾隆
口径5.2cm,底径2cm,高7.5cm
画珐琅双耳洗,清乾隆
口径10.2cm,高5.4cm
画珐琅牡丹纹葵花式花篮,清乾隆
高15.3cm,口径10×15.2cm,底径10.3×9.3cm
花篮敞口,葵花式鼓腹,平底,圈足极矮。通体施蓝色珐琅釉为地,腹部装饰粉色、藕荷色及黄色牡丹纹。底施白釉,中部红色双方框内有“乾隆年制”楷书款。
画珐琅婴戏图鼻烟壶,清乾隆
通高5.8cm,口径1.6cm,足径2.1×1.5cm
鼻烟壶铜盖鎏金錾花,附象牙匙。直口,短颈,扁圆腹,平底。腹壁描绘几个小孩在庭院中嬉戏玩耍,周围有侍女陪侍看护。画面构图采用西方的透视原理,具有立体感。在中国传统的婴戏、仕女等装饰题材中融入西洋技法,乃乾隆朝画珐琅工艺的显著特色。外底有“乾隆年制”蓝料珐琅四字楷书款。
掐丝珐琅菱花口高足杯,清乾隆
高10.9cm,口径11cm
杯大敞口,口呈菱花形,宽折沿,斜腹微鼓,底近平,下接细高圈足。沿、腹、足的外壁均饰掐丝折枝花卉,沿和腹以天蓝釉为地,圈足部以宝石蓝釉为地。内壁及足底鎏金,但金水较薄。底中部双方框内有“乾隆年制”楷书刻款。
此器造型别致,在乾隆朝珐琅器中实属罕见。
画珐琅五福捧寿夔耳活环瓶,清乾隆
口径4.3cm,底径4.5cm,高22.5cm
此器盘口,长颈,溜肩,斜腹,平底,矮圈足。颈中部对称的夔龙形耳内各套一个圆环。口、足、耳、环鎏金。腹部主体纹饰以五色祥云为背景,在白色珐琅釉上描绘五只蝙蝠环绕一个图案化的寿字飞舞。因“蝠”与“福”谐音,这类纹样称“五福捧寿”。五福一般是指寿、富、康宁、修好德、考终命。此瓶颈部以黄色珐琅釉为地,装饰多种缠枝西洋花卉。外底中部方框内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皇帝曾经传旨,以后粤海关进贡的珐琅瓶、罐器皿等必须落“大清乾隆年制”篆字款,以别于养心殿造办处烧造的画珐琅器。
这件活环瓶尽管采用了粉红、白、桔红、淡紫、宝蓝、灰蓝、黄、绿等多种釉料,颜色鲜艳,但黄釉较宫廷造办处烧制者干涩。五只蝙蝠采取俯视和侧视两种构图,俯视的三只又存在一定的变化,显系采用了西洋技法。瓶颈部的西洋花卉生动活泼,这些均展示了广东珐琅的独特风貌。
掐丝珐琅兽面纹长方形奁,清乾隆
高12.9cm,口径8.8x6.3cm
清宫旧藏
此器铜胎镀金,长方形,直壁,下敛。上有盝顶式盖及钮。通体天青色珐琅地掐丝珐琅纹饰,以两条镀金弦纹将器身四面图案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双鸟纹,中部为变形兽面纹,下部饰夔龙纹。底四面各有一拱形足,中心镌起地阳文“乾隆年制”楷书款。
此器造型仿照古代奁盒形制,胎体厚重,装饰图案严谨,高雅华丽,掐丝精细活泼,为清乾隆年间仿古珐琅器中的佳品。
掐丝珐琅葫芦纹盨式炉,清乾隆
通高10.4cm,口径9.7cm,底径7.7cm
清宫旧藏
炉为盨式,扁圆腹,两侧有兽耳,盖上有铜镀金四螭钮,圈足下承铜镀金四兽面足。通体施天蓝色珐琅为地,盖面饰兽面纹,边缘饰葫芦纹及三角形等几何纹,炉身饰葫芦纹及变形几何纹。底部以蓝色珐琅为地,饰四朵缠枝花纹,中心镀金双方框内錾刻阴文“乾隆年制”楷书款。
此炉为仿古青铜器造型,制作工艺复杂,掐丝工整,镀金光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掐丝珐琅兽面纹尊,清乾隆
高16.2cm,口边长9.3cm,足径6.4cm
尊方形,长颈,鼓腹,方形圈足,口内有一五孔铜胆,通体有八道铜镀金齿状出戟。尊以天蓝色珐琅为地,内壁四面各饰一朵折枝莲,外壁颈部饰变体蕉叶纹和螭纹,腹部和圈足饰饕餮纹。外底双方框内镌刻阳文“景泰年制”楷书款。
此器系仿商末周初青铜礼器尊制作而成,胎体厚重,端庄古朴,掐丝工整细腻,色彩绚丽纯正,是清乾隆朝珐琅仿古器中的代表作。
画珐琅三阳开泰纹手炉,清乾隆
通高18cm,炉身径19—16cm,底径16—13 cm
手炉为椭圆形菱花式,铜镀金开合式提梁。器身四面饰菱形开光,两两相对。前、后两面开光内绘三阳开泰图,画面上天空红日高照,山峦起伏,湖水潋滟,又有古松、蒲草,地面上3只山羊仰首向日,一派祥和温馨的气氛。两侧面开光内绘月季绶带图。开光外饰宝蓝地缠枝花卉纹。盖面满布镂空“卍”字锦纹。
此手炉色彩丰富,描绘工致,将吉祥寓意的纹饰融进山水画中,体现了宫廷艺术的特点,是广珐琅器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掐丝珐琅蕉叶纹出戟花觚,清乾隆
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
通高17cm,口径8.5cm,足径6cm
清宫旧藏
觚圆形,撇口,四出戟共分3层,附木座。觚在浅蓝色珐琅地上有蕉叶式开光,开光内饰掐丝双线螭纹,内填蓝色珐琅。足内镀金錾刻阳文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仿古是乾隆年间掐丝珐琅工艺的一大特点,当时制造的珐琅器物多以古代某些青铜礼器的造型为模式,如仿尊、鼎、卣、觚、簋等等。此花觚胎壁厚重,造型规正,镀金光亮,是乾隆年间掐丝珐琅仿古器的代表作品。
掐丝珐琅云龙纹砚盒,清乾隆
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
高15.8cm,长19cm,宽15.2cm
清宫旧藏
砚盒长方形,下连铜镀金錾花座。盒内盛铜屉,上置澄泥砚二方。屉内可储热水,以保冬季墨汁不冻,是为暖砚。盒及盖的表面均以宝蓝釉为地,饰云龙纹及海水江崖纹。座底中央凸起双龙,环抱阳文楷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砚盒胎体厚重,造型端庄,釉质细腻,镀金尤为厚亮。此器为清宫珐琅作之精品,可谓乾隆朝掐丝珐琅的代表作。
画珐琅花鸟纹瓶,清乾隆
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
高44cm,口径14cm,足径15.2cm
清宫旧藏
瓶侈口,直颈,鼓腹下收敛,圈足。内壁施浅蓝色珐琅,口、足沿镀金,足内施白色珐琅,光素无款。通体以红色珐琅为地,用红、绿、蓝、粉、黄、白等色彩绘太湖石、牡丹、玉兰、绶带鸟纹。画面用晕染技法,描绘浓淡有致,画风写实。红色珐琅地将画面烘托出浓厚热烈的色彩效果。
錾胎珐琅仿古牺尊,清乾隆
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
通高19cm,宽9.1cm,身长21.2cm
清宫旧藏
牺尊牛形,侧首而立,背上置3管,一方二圆,均与腹内相通,类同香插。通身錾刻火焰勾云纹,火焰卷须等细纹则用掐丝的方法。通体深绿色珐琅地,上压大红色珐琅釉。颈部、腹下及腿内侧饰细毛纹。牺尊背上长方形管正面蓝釉单方框内金字楷书“乾隆仿古”双行四字款。
此牺尊为錾胎兼掐丝的复合珐琅工艺制品,系仿战国青铜牺尊而制。其造型生动,形象威严,纹饰线条简洁流畅,釉色纯正明快,镀金厚实凝重,是乾隆时期錾胎珐琅的代表作品之一。
画珐琅开光瓜棱式盒,清乾隆
通高14.9cm,口径17.5cm,足径12.2cm
盒做六瓣瓜棱式,盖的中心部位高高隆起,上嵌镀金的宝珠纽。盒以錾刻镀金的弦纹将盖与身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开光六个,其内分别描绘不同的景致和花纹:上层为传统的水墨山水画,中间是西洋画之母婴图案,下层是折枝四季花卉。外底白釉,中心蓝色双栏方框内书“乾隆年制”双竖行楷书款。
乾隆时期工艺品的装饰十分丰富,在装饰中引进西洋画和图案是其中的一大特色,它增添了工艺品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画珐琅八棱开光提梁壶,清乾隆
通高37cm,口径9.1cm,底径13.5cm
壶八棱形,八面做开光处理,内彩绘设色山水和花鸟图各四幅,相间排列。提梁镀金嵌金星料石,铜镀金曲流,下为铜镀金“∽”形足架,架内有一画珐琅菊花纹小盒,可盛燃料,用以加温。壶底、盒底均署“乾隆年制”款。
此提梁壶的制作集金属、珐琅和料器加工为一体,其造型为仿西洋式样,而图案主题则是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画,用笔工致,当出自宫内名家之手笔。这是一件融东西方文化为一体的画珐琅精品之作。
金胎掐丝珐琅嵌画珐琅执壶,清
通高39cm,最宽28cm,口径7.3cm,足径12.3×11.7cm
盛酒器。壶身通体以掐丝珐琅西番莲纹为地,盖、颈、肩、腹、足等处有对称布置但大小、形状各异的画珐琅开光,开光内饰人物、山水、花卉、庭院等图案。壶颈錾饰花卉、如意云头、蕉叶纹各一周。流、执柄、横梁与壶体焊接之一端皆装饰张口龙首。壶盖与梁以金链系连,盖顶圆托内镶嵌红珊瑚珠。梁、柄所饰花托内镶嵌青金石、绿松石各一。壶底双栏方框内錾刻楷书“大清乾隆年制”款。
掐丝珐琅和画珐琅都是由西方引进的技术。前者大略在元代进入中国;后者则于清代康熙、雍正时期,在两位皇帝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由欧洲引进,并在清宫造办处烧制成功。画珐琅普遍流行于乾隆时期。珐琅器以铜胎居多,金胎相对少见。清宫生产的珐琅器,胎体厚重,珐琅色彩艳丽、细腻,非地方产品所能比拟。此壶造型沿用明代金执壶样式,开光内图案虽作中国人物、景致,却杂糅了欧洲绘画的表现技法,是一件中西合璧的皇家艺术珍品。
画珐琅五供香炉、烛台、花觚,清乾隆
掐丝珐琅兽面纹甗,清乾隆
通高17.4cm,口径8cm,足距2.6cm
清宫旧藏
甗为上甑下鬲,双绳纹立耳。通体施天蓝色珐琅釉地,盖顶有莲花座錾云龙纹钮,盖面饰兽面纹,甑口沿下饰宝蓝色釉掐丝变形兽面纹,外壁饰蕉叶纹内掐丝兽面纹。鬲的三袋足亦饰兽面纹,足及底为铜镀金,底正中镌阳文“乾隆年制”楷书款。
此器造型仿古铜器甗而作,工艺精湛。
掐丝珐琅饕餮纹簠,清乾隆
高8.3cm,长13.2cm,宽19.6cm
清宫旧藏
簠作长方形,铜镀金兽首衔回纹双耳,高圈足外撇,为仿青铜簠造型。足内镀金,錾“乾隆年制”阳文楷书款。
簠的四面均饰掐丝饕餮纹,内填红、蓝色珐琅,内壁施浅蓝色珐琅为地,饰忍冬纹。此器造型仿古青铜簠,色彩纯正,造型规整,胎壁厚重,镀金光亮,为清宫造办处珐琅作制造。
掐丝珐琅兽面纹出戟罍,清乾隆
高45cm,口径29cm,足径31cm
清宫旧藏
罍圆形,四出戟,两道镀金弦纹界出器物的颈、肩和腹。颈部饰云头式开光,内饰兽面纹,肩部饰夔、凤纹并凸起铜镀金乳钉共12个,腹部饰兽面纹,足上纹样与肩部同。底镀金光素无款。
此器系仿青铜器罍制作而成,胎体厚重,造型端庄古朴,是清乾隆朝一件颇具特色的掐丝珐琅仿古器皿。
掐丝珐琅勾莲纹豆式盒,清乾隆
通高16.5cm,口径7.7cm,足径7.7cm
清宫旧藏
盒圆形,有盖,高足。盖顶部置铜镀金镂雕勾莲太极图钮,周身用宝蓝、天蓝、绿、红、黄、白、浅绿等色珐琅装饰,其中盒身饰四朵红色勾莲花,高足上则有两朵黄色勾莲花。此外,盒体上下各饰宝蓝色如意云纹,底光素无款。
此器系仿古代青铜器豆的造型制成,小巧别致,掐丝规整,色彩绚丽,是清乾隆朝颇具特色的一件珐琅仿古作品。
錾胎珐琅太平有象,清乾隆
通高170cm,长100cm,宽55cm
清宫旧藏
象卷鼻垂尾,四足直立,背托宝瓶,寓意“太平有象”,下置束腰长方形座。象通体为月白色珐琅地,其上捶揲起线勾云纹,而宝瓶、鞍鞯、鞍垫及长方形座的花纹则用掐丝填珐琅技法完成,故此件太平有象为“复合珐琅器”。器为一对,据记载是由两广总督李侍尧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进贡的。
掐丝珐琅兽面纹提梁卣,清乾隆
造办处珐琅作造
通高26.5cm,口径10.2-13.2cm
卣扁圆腹,器身上敛下阔,有盖,方提梁,圈足外撇。器身上部饰一条铜镀金回纹带,界出颈、腹两部分图案。颈部正、背面中心饰兽面,两旁配飞凤;腹部饰双凤相向飞舞。盖面饰4条螭纹。足内光素镀金,中心錾阳文楷书“乾隆年制”四字双行款。
卣为商代盛酒器。此卣造型仿古青铜器,制作精美,工艺细致,无论掐丝、釉色还是磨工、镀金等,都足以反映出清中期掐丝珐琅工艺水平之精湛。
掐丝珐琅明皇试马图挂屏,清乾隆
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长63cm,宽119cm
清宫旧藏
挂屏长方形,紫檀木框,铜镀金地。挂屏分为左右两扇,右扇刻乾隆御制诗,内填蓝色珐琅,其诗曰:
我曾見趙霖六馬傳貞觀,立石像人人拔箭。
數騎尝寇陷陣中,凜凜英風千載羨。
茲乃歌韓幹試馬寫明皇,疑是溫泉初罷醼。
挼鞍袖手顏微酡,兩人夹持尚兢戰。
嗚呼,開創何雄守何弱,宴安酖毒忽尔忘天眷。
漁陽鼙鼓來動地,難免蜀道崎嶇擁款段。
畫圖所貴鉴戒存,瞿然撫古興遐嘆。
戊子新春月御题。
由诗可知乾隆皇帝题此挂屏乃意在以古警今,告诫清王室勿忘骑射。左扇掐丝《明皇试马图》,内容取自唐代画家韩干的作品,人物形象及马的神态之刻画惟妙惟肖,犹如绘画之传神。画面中镌出“乾隆鉴赏”、“石渠宝笈”等印鉴20余方,宛如原作一般。
挂屏掐丝线条流畅,且不失法度,珐琅色彩纯正,以其铜镀金为地的装饰方法,风格独特。此挂屏为乾隆时代珐琅工艺与绘画技法相结合的典型作品。
高古瓷
了解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