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运动在叙永之蔡锷将军挥毫题写“护国岩”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蔡锷将军题写的护国岩)
护国运动在叙永之蔡锷将军挥毫题写“护国岩”
图·文/颜林
泸纳之战,蔡锷以叙永为大本营,在忠烈宫内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他置个人生死于不顾,虽身患喉症,仍往返奔忙于叙永、纳溪之间,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并根据当时的情况,深入基层与官兵谈话,鼓舞士气。
1916年3月15日,广西宣布反袁独立,其它各省也纷纷响应。蔡锷决定抓住这一时机,向北洋军发动总反攻。3月17日,护国军总反攻开始,连战皆捷,拿下纳溪、江安、南溪等地,占领了仅距泸州城10余里的南寿山。护国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
泸纳激战,杀溃袁军,震撼全国,各省相继宣布独立。6月6日,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6月7日,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护国讨袁之役遂进入善后阶段。这时蔡锷的喉症加剧,不能发音,只得以笔代口,来到大洲驿叙蓬溪附近的永宁河舟中养病休息,并将司令部临时设在对岸“湾头”杨姓住宅。永宁河畔,岩石壁立,山河依旧,顿阅兴亡。蔡锷将军感慨系之,挥毫题“护国岩”三字,并撰《护国岩铭》及序文,由总参谋殷承瓛书,命人镌刻于峭壁之上。
序文云“中华民国四年,前总统袁世凯叛国称帝,国人恶之,滇始兴师致讨,是曰护国军,锷实董率之。踰年,师次蜀南,与袁军遇于纳溪,血战弥月,还军大洲驿,益将休兵以图再举。乃未几而桂粤应,而帝制废。又未几而举国大噪,而袁死,而民国复矣!嗟呼!袁固一时之雄也!挟熏天之势,以谋窃国。师武臣力,卒毙于护国军一击之余。余与二三子军书之暇,一叶扁舟,日容与乎兹岩之下。江山如故,顿阅兴亡,乃叹诈力之不足恃,而公理之可信,如此,岂非天哉!世或以碚袁为由吾护国军。护国军何有?吾以归之于天,天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兹岩云尔。蔡锷题,殷承瓛书,民国五年七月勒石。”
令人感慨奋发的《护国岩铭》云“护国之要,惟铁与血。精诚所至,金石为裂。嗟彼袁逆,炎隆耀赫。曾几何时,光沈响绝。天厌凶残,人诛秽德。叙泸之役,鬼泣神号。出奇制胜,士勇兵饶。鏖战匝月,逆锋大挠。河山永定,凯歌声高。勒铭危石,以励同袍。”[1]
(《护国岩铭》和序文)
护国岩,位于泸州市城南约50公里处,巍然屹立于碧波荡漾的永宁河畔。1991年,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名胜词典》也收录《护国岩》词条。据民国《叙永县志》记载:“护国岩,在治西140里大洲驿侧,层峦叠翠,由叙永至纳溪必过其下。民国四年讨袁之役,蔡总司令锷驻节于此,策应指挥,扼制袁军,取消帝制,再造共和。事定,蔡锷题其石曰护国岩,并撰记铭于石。”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依法继任大总统。护国战争结束后,北京政府于1916年6月24日任蔡锷为益武将军,督理四川军务。惟蔡锷久有喉疾,视事后病加剧,辞职赴上海就医,临行发表《告别蜀中父老文》。后东渡日本就医,终因喉核症不治,11月8日病逝日本东京福冈大学医院,年仅36岁。他在弥留之际,留下一致国人遗电,念念不忘的仍是“协力同心”“道德爱国”“公允”“薄葬”等语,表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蔡锷逝世,孙中山撰联哀挽,联云:“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以班超、马援来相比,可见孙中山对蔡锷将军评价极高。
[1]旧时军人相称为“同袍”,故《护国岩铭》文中有“以励同袍”句;而《护国岩铭》文中的“士勇兵饶”句,笔者觉得应为“士勇兵骁”。应该是殷承瓛在书写时,误将“骁”字写为“饶”字,特此辨误。另“光沈响绝”句,“沈”字与“沉”字相通。
了解永宁历史,品味永宁文化,敬请扫码关注永宁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