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让两个时代的人都不懂他的画(二)

对于很多人来讲,黄宾虹的艺术成功往往与一个神秘的预料有关。而不可思议的是,这种预料竟然是被画家自己所料定:即五十年后才会有人懂我的画!这句话的版本有很多,最多的是说黄宾虹曾对自己的学生说:“五十年以后你把我的画拿出来裱一下,那个时候人们有可能看得懂我的画。”现在,我们不知道他是在什么情境下说的这句话,按照我们的理解,一定是自己的画不被别人接受和认可的时候,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这句以不同版本反复渲染的名言,其实早就有人质疑过它的真实性,而且并没有可信的文献资料支撑,它更像是一种作伪的操作方式。的确,黄宾虹在世的时候,他所画的积墨山水画,因为看上去又黑又乱,与以淡墨为主的文人山水画大相径庭,很难有人喜欢。而且还有送人都不要的事情发生,甚至就连他的学生也不愿意要他的画。更可悲的是,在预言产生效应的50年前,即1955年黄宾虹去世的时候,他所留下的五大箱画作,夫人按其遗嘱想捐赠给国家,但联系了很多单位都没有愿意接收的。

黄宾虹积墨山水画后来,因为找到了一位热爱艺术的领导出面过问,浙江博物馆才勉强将其收了下来,但那些箱子放了三十年也没人打开看上一眼。鉴于这样的结果,其实答案早就有了,黄宾虹在世的时候,他的山水画影响并不大,而几乎同时期的画家像陆俨少、吴冠中等人还多有对他的否定。从现在能收集到的资料来看,不同时代都会有人对黄宾虹的山水画持否定观点,曾传谢稚柳的夫人陈佩秋也说过:黄宾虹根本就不会画画。陈佩秋虽然不是上海画派的领军人物,但似乎也能代表那个时期上海画家的一些看法,要不然也不会贸然说出这样的话。当然,说这样话的另外一个重要依据就是,黄宾虹当时在上海的确就不是以绘画立身的文人。说黄宾虹在上海期间不是一位画家,或许很多人会反感,这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美术研究方式和宣传误导的结果。

黄宾虹早期山水画现在,研究画家的方式都是从结果往前推,即先去定位什么样的画家,再研究和探讨艺术作品的成就,这就等于先有了答案,再去寻找对应的结果,而不是从头往后梳理,得到相应的答案。所以,鉴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当我们现在一提到黄宾虹的时候,立刻就有了艺术大师的历史定位。因此,无论是黄宾虹什么时候的作品,都必须是艺术上的杰作。但事实上,黄宾虹在绘画上只能算是个半路出家者,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他从年轻时期就一直是个关心政治的革命者,虽然他个人很喜欢绘画,但终究没有真正步入到绘画的行列之中。然而,能够促使他进入艺术殿堂的也不是绘画,而是理论,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美术史论。画画只是专业理论之外的业余实践和体验,所以在绘画上,他一直也没有明确的师承关系。而且,他在美术理论方面的起步,也因被动的和巧合的机缘才让他走上了这条道路。所谓被动是他当时在家乡被以“革命党”人告发,不得已亡命上海,那年他已经44岁。

四十岁前后的黄宾虹巧合的是,这个机缘正是从1907年黄宾虹投奔上海的国学保存会开始。国学保存会是由邓实、黄节、章太炎和马叙伦等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创建的“研求国学,保存国粹”的社会团体,并刊行了《国粹学报》。同时,他们还在上海还创办了“国学保存会藏书楼”,收藏大量珍本古籍。黄宾虹是个爱好广泛并善于言表的人,他对藏书楼陈列的书画所阐释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传统画史、画评的了解,曾让邓实和黄节为之叹服。于是,1901年《国粹学报》就发表了黄宾虹集藏印《滨虹集印》中的自作序,名曰《叙摹印》。之后,他又应邓实之邀,继续为《国粹学报》撰稿《叙墨造》《画论散记》等,从此,他的才华和名声在上海美术圈崭露头角,并开启了作为美术编辑生涯的职业之旅。

黄宾虹著作《古画微》黄宾虹在美术编辑这个职业生涯中,对美术最大的贡献是1911年与邓实合编出版的《美术丛书》,当时在学术界影响很大,刘海粟称其以美术“为后学提供了津梁”,这也意味着他以美术理论家的身份步入到艺术殿堂之中,并由此逐渐从政治人物转向了艺术人物。在1912年清帝退位后,曾有黄宾虹的故交柏文蔚(新任安徽都督)来信邀请他回安徽议政,竟被其婉拒。显然,在上海美术界的声名鹊起,已经促使他开始远离政坛,从此一心在上海发展自己的事业。在1936年去北平之前,黄宾虹的主要艺术活动都在上海。期间,他的主要精力是编辑和著述美术史论,平时也经常画点画参加展览和笔会活动等,另外自己还经营了一家古玩店“庙合斋”。当然,后来也因为“庙合斋”被盗,收藏多年的古印丢失而使其一度心灰意冷,决心隐居,尔后又有一些云游的经历,这个时期算是在游历中画了不少写生山水画。

黄宾虹在上海美专但专门画画这段经历,最终还是因为他在上海美术理论的地位和影响而被终止,继续回归到美术史论的工作之中,而这次则是以从事教学为主的职业转变。1929年,他开始兼任上海美专国画理论与诗文教授,又兼新华艺术大学教席,这时他已经 66岁了。这个时期,黄宾虹仍以旺盛的精力组织画会和参与茶会演讲等诸多美术活动。作为理论家,他在美术界的个人影响力在不断提升,而作为画家,他的绘画虽然不属于默默无闻之列,但水平并不突出,所依托的仍然是个人搭建的理论平台。后来,黄宾虹的山水画收获了一位重量级粉丝,他就是回国不久的青年才俊傅雷。1931年傅雷与黄宾虹成为美专的同事时,一个是教西方美术史和一个教中国美术史的在交流中擦出了火花,两人遂成为了莫逆之交。黄宾虹与傅雷成为知己,源于他俩在理论中的认识和交流,当黄宾虹之后去北平任教的时候,两人艺术交流的书信依然往来频繁,并成就了美术理论史上有名的“傅黄论道”。从艺术成就上来说,自从黄宾虹在上海踏上艺术之路以后,在后来47年的美术史论研究和著述中,编著约有70余种书籍或论文,使其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主要开拓者。这才是他在世期间最成功的艺术人生。

关于黄宾虹的书籍而他的山水画作为理论的延续,一直与他的认识和观念保持一致,并且常年在默默地实践和探索。在一个现实的人生中,因为早年的绘画并不突出,几乎没人能够理解他的艺术追求,所以在绘画上也一直不被重视。而又因探索的不确定性,也导致了被他人否定的现象。其实,在黄宾虹的时代,即使他的山水画不被人看好,但他的理论地位和著作确实都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当年,徐悲鸿任北平艺专校长时,也曾力邀其担任国画理论教席,这次邀请虽然被黄宾虹婉拒了,但在那个时代,他的理论水平和影响力应该是公认的。而在五十年以后,由于他的山水画获得到了巨大成功,我们又忽略了他的艺术理论水平和成就,这也是现代人不理解黄宾虹的错位表现。

请 长 按   识 别   加关 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