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定要强调能力,那一定是解读“动机”的能力

一、你吃饭了吗?

有一年应邀到另外一个城市去做一场电商演讲,对方定好了机票酒店。到那座城市已经是晚上九点左右。主办方安排了司机来接。那会饥肠辘辘,我用不经意的口吻问司机,你吃饭了没?司机说,我来之前已经吃过了。我就没在说话,只抽烟。我当时在想,是我说的不明白还是对方理解力有问题,如果是我的下属,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对方还没吃饭,第二反应是这样回答,我还没吃(即便吃过了也会说自己没吃),您看,一会到了酒店,我们在附近随便找个地方吃点东西或者我们在酒店简单吃个工作餐,您看可以吗?

那晚我听到了另外一个只过耳朵的答案,我在心里想,可能人与人不一样。我不苛求每个人都圆滑,能听出画外音,但我总感觉,在中国这个社会,听话不能只能他说了什么,而是要听他真的想表达什么?中国人不是西方人,西方人简单直接,一就是一,但中国人并不如此,我们通常是,在字面的表达之外,还有真正的中心思想。这是语言的艺术和表达的艺术。一个社会人必须拥有解读语言“动机”的能力,如果不具备,说实话,这社会人也不太好当。我并不是教你要圆滑,我是在告诉你,我们这个国度,有时候一未必是一,很有可能是二三四。而如果一定要强调能力,那一定是解读“动机”的能力,而且还能快速给出可执行的落地的解决方案。

二、老板教会我的一句话

大约12年前,靠着一点点所谓的“才华”和“知名度”(很多时候,才华和知名度这事,别人可能是拿来恭维你,你可千万别当真),我被我当时的老板请过去做产品,在那工作期间,我总是会和我的老板的意见不合,他有他的看法,我有我的原则,我们常常为了产品设计上的一些小细节在争吵。我可以为他做最为精准的营销计划(当然,也能让公司快速赚钱),也可以跟他吵的不可开交,在他认为我固执己见,在我看来他从来只是小聪明(聪明不是不好而是要成系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会破坏整体的系统性,别的地方很好的功能,放在我们的系统中未必能兼容)。后来我离开那家公司,在它最好的时候离开。现在回想起来,如果说在那里有成长,那就是对产品设计有了初步概念,还有老板教会我的一句话,就是至今在工作中我也经常会问自己,也会跟我的同事们分享的一句话:你敢确定,你说的一定是对的吗? 后来我在工作中,也总是凡事总要多问自己几个问什么?即便考虑清楚,也得再次在心里确认:你此刻所做的决策一定是对的吗?

如果一个人只会莽撞的向前而不去记录和反思,于个人成长没有任何帮助。工作中,多点尊重,多点平和,多点反思。有冲劲不代表是冲动,但很多人往往把冲动理解成了有冲劲。如果你想成长,你最好学会记录与反思。如果说这些年我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我一直通过记录来梳理我的内心,以及每当争执不下,我就会问自己。你确定你说的一定是对的吗?来再次在脑子里复盘,让自己放慢脚步。

三、示强不如示弱

20年前,我在校外的书摊上买过一本书,这些年无论走到哪里,身边的书入手,阅读,然后放在书架,而这本书则一直陪伴我,在我一个人的时候,可以经常翻阅,它不是什么奇书,却可以让我安静下来——《诸子百家》 。

在老子篇里,老子写过一段话:“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历过很多强势之人,也见过很多平和的,不动声色就能翻转事情的人。有些人的强势,是装出来的,因为内心怯弱,他需要一副强势的外表,这是进攻姿态,但是装久了,如果有一天达不到自己的欲望,整个人都会崩溃。而那些平和的不动声色的,则心态盎然,与人舒适自己也舒适,而且还能将事情游刃有余的做掉。

我记得曾经有篇流行在我们朋友圈的文章,叫作《站在角落里鼓掌的人》,是讲小孩成长的。如果一定有人要做主角,那我们就做那个站在角落里鼓掌的人,为别人喝彩其实也是为自己点赞。

我还见过一些人,话语咄咄逼人,在听到的时候刺耳而令人不适,到最后才发现,原本那个咄咄逼人的也不过如此。后来我的同事在微博上跟我说:“越是这样的人里面越虚,也越没安全感,也只是可怜人而已啦。”,我想,她说是对的。

四,我喜欢的人

我喜欢实干的人而不是爱演的人。表演这件事,我不擅长,也不喜欢,我只知道,我喜欢脚踏实际把事干好的人。演戏这件事,有些人演着演着自己都信了,这不太好。当然,我说了,我不喜欢,于是,我也不看。我就关注我想要关注的,忽视那些我不想也愿关注的。如果一定要看,那我就站在旁边,看对方表演,然后礼貌性的回应。有一天,北京的一个朋友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句话说:人若没有格局,就只能研究那些鸡毛蒜皮。深以为然。

一个人在后来的职业道路上能走多远取决于他曾经的职业道路有多宽。宽度其实决定了后来的长度。当然,我说的宽是有所指,在那个行业里对该职业具备深刻认识,而不是简单镀金。

今早在上班路上阅读一篇文章《25年互联网,网尽北大校友恩和仇》,文章写的不错,有众多的掌故,然后想到我们的经常的写人的手法,我总感觉:把一个人按个体来写,写出来的是传记,顶多是传奇;但你把一个人放在一个群体中一个背景下去写,写出来的是一个时代。


这个周末,我也就随便写写,记录我自己的想法和我看到的,感受到的。周末愉快!图片与文章无关,一张拍摄于夜晚回家很晚的路上,司机已经很困,就只能抽烟。其余拍摄于合肥三瓜公社,也是上次没使用完的图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