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我心181:为师20年回想 2024-06-14 22:22:06 2021年第187期 2000年6月,我从晋城师范毕业。8月底,被分配到曹山完小教书,体验到了初为人师的滋味,当时是代四年级语文和一些副科。不久前我们还是学生,如今却要在学生面前扮演不一样的角色,还真有些不适应,但无招胜有招,初生牛犊不怕虎,就这么从零开始,边学边教,没有进编制,没有工资,一切就这么开始,与山沟里的孩子们摸索着前行……2001年9月,因初一学生人数过多,中学需要增补老师,我便和一些小学老师调回到台头中学,继续代语文,当班主任。这一届学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个年级8个班,从93班到100班,每班50几个人,为这一届学生新盖的教学楼9月开学还没就绪,知道快过十一才开学。又是一个从零起步的阶段,一切都得边学边做,压力山大是肯定的,三年的摸索,最终迎来了第一次中考,2004年的夏天,99班的孩子们毕业了!2004年9月,迎来了113班到118班这一届学生,由于新课改历史学科加入中考,我由语文改代历史与社会,这是一门新开学科,且不知中考会怎么考,于是又是摸着石头过河,2007年6月送走这一届后,2007年9月到2010年6月,又代了126、127、128三个班的历史与社会两年。2010年9月,接手132、133班的时候,这门学科改名为历史,去掉了其中与政治重合的部分,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大板块。课本的改版让过去的努力化为乌有,一切又得从零开始摸索。之后代的138班、139班;142班、144班、146班,151班、152班、153班;154班,155班;158班、159班;164班、165班;169班、170班;171班、172班都使用的是这一套课本,也就是华东师大版历史课本。课本的稳定可以在教学中不断对以前的教学方法进行修正和改进,正当一切看似顺利的时候,想不到新的变革即将来临!2017年9月,173班、174班来中学的时候,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原来的思想品德,更早叫政治课)全国统一教材,用教育部编审的人教版教材,于是又得探索全国统编版教材怎么上,且经历了两年新旧课本共用的过渡期,且这个新版本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修订,增删调整很多内容,且考试方面也变的越来越注重能力,阅读、理解、概括、比较、分析、表达等等,官方的说法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要掌握基本史实,还要将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人物、历史现象等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形成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4月底开学,中考推迟到7月20日开考,第一届用全国统一部编人教版教材的学生们参加了中考,而中考题目的难度日益增大,题目的材料阅读量,理解难度,分析与表达难度都有高考题的味道了,对于视野相对狭窄,课外阅读几乎为零的乡村中学孩子而言,难度不小,挑战挺大……2021年6月,181班、182班的孩子们参加中考,题目难度继续提升,当然这也是山西引以为傲的中考命题改革的结果,要以考试改革推动课程改革,这样的改革对于基层而言,往往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加大了难度,学生学习基本史实都费劲的情况下,能力培养真的不是简单一回事。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在一些人的观念中,历史还是副科,且只需要死记硬背就行,事实远非如此……有些人问我是教什么的老师,当我回答历史的时候,他们的表情往往有点值得玩味……其含义好像是觉得没有语数英那么牛……不过也无所谓啦,人不知而不愠嘛,何况隔行如隔山?2010年用华东师大版历史教学以来,相对于语文课而言,我还是挺喜欢历史这门学科的,只可惜自己文史底子薄,还是半路出家的,需要学习的还是很多,教学中面临的难题和困惑比比皆是,课本知识点多且碎,课时还少,又是闭卷考试,不背是肯定不行的,但能背下来也不一定就能行,历史课就是这么纠结……20年!人生能有几个20年?20年!我从青葱岁月来到了中年,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岁月的流逝,青春的迷惘,而立的困惑,不惑的纠结……2021年的7月,刚刚经历了从未见过的洪灾,站在当下回首往事,感觉一切恍然如梦,那些过往的岁月,那些相处过的人,发生过的事都如梦中的浮云,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有时候梦回往昔,翻看过去的照片,感觉空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一切唯有当下最为真实,而当下却转瞬即逝,留也留不住……为师20年,感觉这份职业还是挺适合我的,因为性格使然,且不擅交际,不喜喧哗,虽薪资微薄,不能大富大贵,但还是喜欢校园,喜欢那种书卷气,尤其是文史哲类书籍的独特魅力,想了这么多,也写了这么长,感觉仍然有点空。都不知道该怎么结尾,平台提示现在字数是1745字,既然是写为师20年,那就写够2000字吧?记不清在哪里看过一句话说:有的人在20或者30岁就已经死了,因为后面的日子他一直在重复以前的模式。这句话真是醍醐灌顶!教学上何尝不是这样?人都有惰性,我也想过一劳永逸,比如新版课本,第一遍教学的时候从课本研读到教案编写再到上课等环节,都需要下大力气来研究,不研究不行,面前提到的旧版本我都下过功夫去研究,一旦研究成果出来,进行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躺在经验的温床上复制粘贴,当然也有改动,但要说有革新的精神日日新是没有的,而这也是最可怕的。苟日新,日日新,如果没有不断更新改进的想法,老是套用现成的,势必会不断重复旧的,而没有求精,自然没有精益。且要将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及时记录下来,作为素材,日积月累下来才能有所收获,有所成果,这些也尝试过,但做的不够精细,坚持的依然不够好。那就继续吧……2022年我将40岁,2042年我将60岁,也就是说教学生涯只剩下一个20年了,人生苦短……第一个20年或许经历了春的青涩,第二个20年经历的或许是夏的炎热与风雨,第三个20年应该是秋的天高云淡和硕果飘香吧,当退休之后的第四个20年或许就是冬的寂静与无暇……2021.7.24随写 赞 (0) 相关推荐 利用语文学科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它不仅使学生从一篇篇课文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而且还能形成一种正确地审美判断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这种启迪和培养,可以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什么东西应该赞美.弘扬,什么东 ... 语文教学的一种不良趋向 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学界刮起了一股风,或者说出现一种倾向.就是教学业务部门加大了向学生推荐各种课外阅读书籍(资料)的力度,课外所谓必读的书目在考试试卷分值中占了相当的比例,有的地方甚至达到30%以上. ... 应该确立的语文教育观(下) 西安市长安区教学研究室 王志安 三.主体观 主体观的要点是:"学生为主体"是由教学的本质决定的,没有教会的,只有学会的.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教为学服务的 ... 语文 | 温儒敏教授又澄清了:“高考语文让15%的人做不完”的质疑,你们还是理解错了 作为部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他对语文学习的态度,被认为是家长最大的焦虑源头.一句:高考语文阅读的难度,就是要让15%的学生做不完.简直成为了不少家长和学生的噩梦,力争不 ... 应该确立的语文教育观(上) 西安市长安区教学研究室 王志安 搞了一辈子语文教育,成就说不上,但对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确曾下过一番学习和研究的工夫.不敢说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个人的学习心得还是有的.所以想把这些心得讲出来以就正于同仁. ... 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位学霸分享了学习方法,建议家长收藏 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这位学霸分享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真的很实用,家长们可以保存起来,并告诉你家孩子,让他们得到进步.1.想办法结交几个成绩好的同学,然后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一起互相监 ... 写出我心182:为师20年随想 2021年第188期 上一篇<为师20年回想>主要追忆了教学课程的变迁,顺手回忆了一下所带过的班级,最后说了一些想法,这一篇写什么呢? 1 首先想到一件事,21世纪的头20年里,教育生态已 ... 写出我心20:夏至无题…… 2020年第138期 周末-- 放肆地休息. 6月21日,如果是往年,已经在中考进行时,今年推迟到7月20日,原本想的挺漫长,不曾想,时光也这么快--仅仅剩下20来天了! 今年共366天,今天是第17 ... 写出我心26:仅剩20天…… 2020年第145期 4月25日初三复课,从五一开始计算,距离今年中考有80天时间. 如今,六月即将过去,距离中考仅剩下20天了,九年级的孩子们,你们状态如何呢? 眼看着一天又一天,一节又一节的流逝, ... 《写出我心》活在当下,拥抱孤独,让写作成为终生的习惯 文/铃兰 你和成功的距离,差的只是坚持 "你和成功的距离,差的只是坚持."这句话看起来像鸡汤,但就是一个关于成功的最朴素的道理. 爱迪生发明灯泡失败了1000多次:某知名的自媒体作 ... 齐帆齐微刊:写出我心 这周,齐帆齐28天写作成长营,布置的主题打卡作业是"写来简书遇到的温暖与感动". 其实,在加入齐帆齐28天写作成长营之前,我就在简书看到"我与简书的故事"长期征 ... 《写出我心》有感 春节前,我将美国作家娜塔莉·戈德堡的代表作<写出我心>一书研读完毕.现在终于有心情安定下来,认真写下这份读后感. 对于一个文字工作者,<写出我心>一书具有神圣的地位,它像一盏不 ... 读《写出我心》,告诉你几点关于写作的收获 阅读<写出我心>,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撑着漏雨的伞的孩子,措手无策地看见一滴滴雨从头顶落下我的身体,击中我的心灵,洗涤了一遍之后,我审视犹如落汤鸡一般的自己,找到写作的一些技巧: 01不断练 ... 写出我心1:某年某月午夜流浪 2020年第106期 彻夜游荡在这城市流浪 在这城市流浪 无聊地只想把无聊解放 思念不断藉着寂寞传染 刹那间侵蚀了我的心房 夜色缤纷只是梦醒时分 忘了吧曾经我爱过的人 所谓真心怎么能够相信 不过是自己 ... 写出我心2:活着就要各得其乐 2020年第107期 人生在世,真是五花八门,各种事情总有爱好者. 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爱打麻将,有的爱跳舞,有的爱摄影,有的爱书法,有的爱诗词,有的饮酒-- 只要是不损害他人利益的爱好,都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