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五魁》:新嫁娘压抑的情欲背后,藏着底层男人的人性悲哀
下午读了贾平凹的短篇《五魁》,读完心里有一丝怅惘、遗憾、酸涩之感。
大家都知道,贾平凹是出了名的高产作家,尤其是长篇小说,每两年就能写一部。而且不同的作品中,他还在不断的尝试挑战以不同的叙事形式来书写。
为人熟知的有《废都》、《秦腔》以及今年刚出的新书《暂坐》,但其实贾平凹的短篇也同样值得一读。
《五魁》讲了什么故事呢?
这还要从柳家少爷娶亲说起。
五魁是个单身汉,专门负责背新娘。五魁是个“老手”,背过的新娘少说也有几十个了,但是偏偏这次与众不同,因为新娘子特别漂亮,在五魁眼里,“一个贫穷的茅草屋里竟能生养出个观音人来,实在是个奇迹”。
在回程的路上,就连抬聘礼的小伙子都故意放慢速度,有意逗一逗新娘,更别说是背着新娘的五魁了,内心可是翻江倒海。
不料,迎亲队突遭白风寨的土匪抢劫,新娘被掳走做了压寨夫人。
柳家少爷得知新娘被抢,一气之下准备拿弹药去围攻土匪窝,不料发生意外,炸断了双腿,而被打昏的五魁在醒来后,却只身一人前往白风寨去解救新娘,他找到寨主,故意说新娘是个“白虎星”克夫,没想到寨主竟信了他的话,把他们放了回去。
可是回去后,五魁才发现柳家少爷双腿已经残废,懊悔不已,本以为救新娘逃离了苦海,却不曾想竟把新娘推入了另一个火坑。
为了接近新娘,五魁去了柳家做牛倌,但他发现柳家少爷自意外致残后性情大变,竟然把少奶奶当做泄欲工具,少奶奶被逼无奈,央求五魁带她远走高飞,可是五魁却犹豫了,后来少奶奶被柳家发现私会五魁,就被打断了双腿。
五魁终于下定决心,他放了一把火,趁乱将女人救出,俩人一起逃亡深山。
五魁给女人描绘了接下来的美好生活,女人也充满了向往,可是五魁把女人背上山后,筑屋,在中间却扎起一堵界墙,即使女人多番暗示,但因为自卑,五魁始终不愿跨雷池半步。
女人日渐憔悴,五魁就给女人买了一条狗作伴,有一天,五魁从外面回来,竟发现女人和狗正相拥而眠,他很气愤,在他的心里女人如此圣洁,怎能和一条狗睡在一起?于是,五魁便杀了那条狗,女人心碎,抓花了自己的脸,毁容自杀。
后来,五魁落草为寇结束,曾经单纯痴情的五魁成了凶残的土匪,抢到寨子里的压寨夫人已经有十一位,故事结束,久久意难平。
五魁被崇拜心理驱使的“自我满足感”
不得不说,《五魁》这个故事讲得实在是好,细节非常丰富,富于暗示性与气氛的渲染。情节一波三折,贾平凹也真的敢写,各种狗血情节夹杂,倒也颇具一番魅力。
这次,贾平凹没有着力于人物外部行为的刻画,对五魁最终的结局也只是几笔带过,反而着墨于五魁的心理,对其进行了富于理性的描写。
五魁被女人的美艳所征服,在他眼里女人宛若菩萨化身,但是五魁又深知自己地位低下,他的自卑感使他对女人的感情一直处于压抑中,慢慢地变得扭曲,转变成一种信仰,一种崇拜的心理。
这种心理,让本身粗俗莽撞的驮夫竟也生出无限的机智和英勇来,让五魁有胆量孤身一人前往土匪窝,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把女人救出来。
同样,也是这种崇拜心理,五魁甘愿在柳家做出力不讨好的牛倌,就只是为了看女人一眼。
其实,这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自卑感了,而是一种性崇拜。
五魁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最纯粹、最完美、最偏执的爱情,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和自我认同感。
比如,在遇到土匪时,五魁背着新娘就跑,暂时甩掉了土匪,小说这样描写五魁的心理:
“五魁的举动并不是建立在柳家的是否感念,只要求得新娘对自己的记忆,再退一步,即使新娘此后再不记忆这事,他五魁完成了他对于一个美丽女人的保护,五魁就是很英雄很得意的人了!”
从此时的五魁心理,我们可以看出,他最享受的就是一种“英雄救美式”的满足感。
女人被五魁救回柳府后,却备受摧残和虐待,那时五魁的男性意识才有所觉醒,对女人生出几分怜悯来。后来,他救女人脱离苦海,来到了一处山神庙住下。
贾平凹在此处写到山神庙也很有意思!
在山神庙中,其实就意味着逃离了社会文明的规范,可以释放人性的本能。可是五魁却依然被脑子里的“规范”束缚,他把对女人的激情,成功约束到被社会礼教认同的范围内,“我权当作了她的亲哥哥!”甚至还想着如何把女人再送回白风寨的土匪手里,让女人过上正常的生活。
可是五魁不明白的是,作为一个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她不想要个哥哥,她只是渴望一份平等的、温暖的爱,有一个男人可以像“男人”一样爱她,就足够了!
所以,女人多次暗示、诱惑,虽然五魁也挣扎过、激动过、但是都被理智控制住了。
有时候女人会提到白风寨的寨主,那是个健全的、英俊的男人,或许,没有五魁相救,她的生活倒不至于如此凄惨。
小说中没有直接说明女人的心理,但是好几次她和五魁聊天都提到寨主,可想而知,女人是遗憾的、懊悔的,终其一生,如此美丽的女人竟连真正做一个女人的机会都没有!她压抑着自己的情欲,但无处诉说。
五魁心里明白,却视而不见,最终女人只能和狗相拥而眠。
这个情节,着实狗血,虽然小说没有说的很露骨,但是从五魁的反应,可想而知。
贾平凹在《五魁》中揭示了底层男性心理的两个层面
一是自然人性的层面。
这是一个男性对女性的崇拜,这种崇拜甚至有一种宗教的力量,这种力量激发了男人的莫名的激情与道德感。
第二个层面则是社会文化性的。
五魁身份低微,他的自卑压抑了他的天性,使得他的道德感变得扭曲,慢慢地,他的所作所为甚至变得残酷且荒谬。
其实,贾平凹完全可以这么写。
五魁和女人过上了神仙眷侣的日子,生了几个孩子,女人最后去世,五魁带着孩子落草为寇,不过这就成了一个悲伤的言情片,但是贾平凹之所以是贾平凹,他想要探讨的是更深层的人性。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那些被压抑的情感和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在小说中,五魁一心想着对女人好,但其实是为自己建造了一个道德的牢笼,他为女人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被“神圣化”,殊不知,正是他将女人一步一步推入悲剧人生的边缘。
最后,女人的自杀彻底破灭的五魁的幻想,曾经心底里冒出的“是不是自己做错了?”的小想法变成了现实,让他彻底跌落了幻想的“道德神坛”,成为一个“侩子手”。
最终,五魁做了土匪,有11个压寨夫人,在贪婪的占有中,完成最低级的自我实现。
两相对比,令人唏嘘不已。
或许这又是五魁对自己的另一种身份认同,但无论是从前的“菩萨化”还是后来的“恶魔化”,五魁终究还是没想活成真正的自己!这才是最悲哀的地方。
小说写到这里就结束了,对于做了土匪后五魁的心理如何,贾平凹并未描写,留下的空白等着读者自行体会了。
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五魁》是一篇关于男性心理的文化寓言。
男人是可爱的,也是可怕的,他们创造着世界,也毁灭着世界,而女人的命运则始终被男人所牵引,这是怎么逃也逃脱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