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脑血管收缩在雷击样头痛缓解后的向心性传递现象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以雷击样头痛和弥漫性节段性血管收缩为特征,于3个月内自行缓解。以前的报告已经提出,血管收缩首先涉及小的远端动脉,然后在雷击样头痛缓解时向主要血管推进。该研究旨在证实雷击性头痛缓解时血管收缩对MRA的向心传播,并与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发作时的MRA进行比较。
诊断为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的39例患者中,16例在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发作后72小时内和雷击样头痛缓解后48小时内进行了包括MRA在内的MR检查。
16例患者中的14例(87.5%),可以看到从发病后初次MRA开始,到雷击性头痛缓解,血管收缩呈现向心性扩散,并伴有典型的大血管节段性血管收缩。主要累及大脑中动脉M1部(10例)、大脑后动脉P1部(10例)和大脑前动脉A1部(5例)。
该研究发现,与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发作时的MRA相比,在雷击样头痛缓解时获得的MRA上有向心性血管收缩传播的证据。如果临床医生对早期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的诊断仍不确定,这一时间点(雷击样头痛缓解时间)是诊断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的最佳时机。
文章指出:所有患者的血管收缩时间均超过头痛缓解期。
RCVS急性期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仍然困难,因为此时出现狭窄的血管位于外周部位。
RCVS的患者主要是50岁或50岁以下的女性。健康青年MRA对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Willis环及主要血管第一支显示较好。因此,TCH(雷击样头痛)的年轻女性中,如果MRA对周围血管的显示不佳,可考虑RCVS的诊断。此外,在TCH缓解时,如果临床医生证实Willis环附近的血管有向心性传播的血管收缩现象及典型的节段性血管收缩,则RCVS可被可靠地诊断。
近年来,FLAIR图像上的高信号血管征象被认为是RCVS急性期远端动脉血管收缩的神经影像学表现之一。血管高信号征象可以简单的代表近端狭窄远端侧支血管的缓慢血流。有报道22%的RCVS患者在FLAIR图像上出现此高信号,而RCVS患者的这一征象与可能发展为缺血性卒中或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更严重的血管收缩有关。
首次MRA检查及TCH(雷击样头痛)缓解期间的MRA检查
首次MRA及TCH(雷击样头痛)缓解期间的MRA,血管狭窄血管的位置发生了变化。16例中15例(93.8%)出现双侧血管收缩(93.8%),15例(93.8%)出现MCA M2或M3部分血管收缩(93.8%),14例(87.5%)大脑后动脉P2或P3段血管收缩,1例大脑前动脉A2或A3段血管收缩。TCH病程为发病后4~20d(平均8.0d)。TCH缓解时的MRA检查是发病后的4~20d(平均8.5d)。
典型病例 一
28岁女性,产后相关的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病人在发病1天后入院。A.雷击样头痛发作后1天,首次MRA,显示大脑后动脉P2-3部的血管收缩(黑箭)。
B.在TCH(雷击样头痛)缓解时(发病后12天)第二次MRA,显示向心性血管收缩传播,血管收缩出现在双侧P2(黑箭)和P1(白箭)的大脑后动脉部分和双侧大脑前动脉A1部分(黑箭头)。
典型病例 二
60岁女性,沐浴相关的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病人于发病后2天入院。A和C,雷击样头痛发作后2天的首次MRA,显示双侧MCA远端有血管收缩(虚线圆),及双侧大脑后动脉P2-3部分血管收缩(C,实线圆圈)。
B和D,在TCH缓解时(TCH后20天)获得的第二次MRA,显示向心性血管收缩,发生在双侧大脑前动脉A1区(B,黑箭头)和A2部分(B,黑箭),双侧颈内动脉(D,黑箭头),大脑后动脉左P1部(D,黑箭),和基底动脉(B,白箭头)。双侧P2-3部分的血管收缩已有改善,但在TCH(雷击样头痛)缓解时MRA仍有一些影像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