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江莹:外公 | 品读
外公
辛江莹
七月七日,小暑,下着雨,并不显热。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八十一年前全面抗战的枪声打响了,史称“七七事变”。
几十万人小城官方没有什么纪念性活动,民间也没有什么纪念性活动,街道上几个商家在买力地搞促销,演唱会吸引着一些看热闹的人群。
网络上,微信朋友圈充满向抗战先辈们致敬的感言。不知从什么时侯开始,我们习惯借助网络表达我们的感情。父亲节,我们在网络上感恩父亲。母亲节,我们网络上怀念母亲。同样,我们在网络上纪念先烈。网络化,虚拟化,娱乐化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一
这天在网络上看到一则新闻:河南南阳市南召县枣宜会战烈士陵园被卖给私企,私企老板毁烈士陵园做厂房,三千抗战烈士白骨洒落一地,惨不忍睹,据说有关方面己介入调查云云。
众所周知,武汉会战结束后,在1940年5月6月间,日本为确保战领区武汉安全,发动枣阳,宜昌会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部阻击日军。战事持续两月,第五战区投入六个集团军几十万人撕杀,国军以伤亡三万七千余人的代价给日军以重创,杀敌一万余人,最后日军战领枣阳,宜昌,枣宜会战结束。
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据《南召县志》记载:民国二十七年军政部第二十五医院移驻南召县,接受前线运送下来的伤病员,其中有二十多人在医院死亡。县政府择定云阳城西南之南石庙,营建抗日将士烈士陵园,并举行各界人士参加追悼会,树烈士纪念碑以示缅怀……
后,南召县沦陷,烈士陵园得以保存,历经八十年间各种运动,百姓不忍将陵园辟为耕地,广植树木以荫蔽忠魂。
一寸河山一寸血,全民抗战爆发后,中华儿女不分种族,信仰,男女,众志成城以血肉之躯捍卫华夏河山。历时八年,日本战败,然而战后在对待战士的态度上中日两国民众大相径庭。
当年枣宜会战日军长官园部和一郎这个双手粘满中国人鲜血的战犯善终,1961年死于日本,享年80岁,被日方供奉于神舍,当成民族英雄。
枣宜会战三千英雄陵园却不得安宁,为了发展地方经济被出卖,被黑心私企开发,修厂房。当年先烈以血肉保卫的国土却容不下他们一抔黄土,一堆白骨。
幸而有关部门介入调查,结果不得而知,这件事引起网友们极大愤怒,广西,浙江网友提出要将广西,浙江藉烈士移回老家安葬。 有网友留言:土地再金贵,房价再高,也要给先烈们留块安息之地啊。
日本人固然可怕,失去良知的中国商人显然更可怕。一千多年前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歌女之口说商人重利轻离别,一千多年后无良商人见利忘国耻。
在欧洲对战争的反思,对历史的态度有一句名言:宽恕,但不忘记。 宽恕能够宽恕的,牢记不该忘记的。
1970年西德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曾双膝跪倒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双手抱于腹前,真诚地替德意志民族道歉和忏悔。为此,勃兰持获1971年诺贝尔世界和平奖。
然而同样在二战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上至天皇政要下至右翼势力对二战罪行一贯采取回避,否认,甚至美化态度。
日本二战甲级战犯被供奉于靖国神社。享受民众的香火与膜拜,安培晋三的每一次祭拜都抽动着中国人的神经,我们强烈反对安培拜鬼同时更强烈地遗责南召县商人的恶劣行径。
中日两国关于二战的历史考试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中国的普遍方式是抗战那年开始;,那年结束,战争的性质与意义。日本试题是请你预猜中日下一次战争是什么时侯?结果会怎样?
捷克作家、文艺评论家伏契克有一句著名的话:善良的人们,你们需要警惕!
二
忽然想起一位老人,我的外公,从未见过的外公。一直想给外公留一段文字,今天七七事变纪念日想起外公 ,也许是冥冥中的注定,因为外公也是一名抗战老兵!
外公的故事本是一段传奇,但知之者甚少,母亲小时侯外公给她当故事讲过,我小时侯母亲又给我当故事隐隐约约讲过。后来知道了那一段历史,结合母亲的讲述,一段传奇轮廓就显现出来。
外公年轻时好赌,有次赌输,没钱还债,年轻的外公就替人顶了壮丁还债,这是1929年的春天。
外婆一直记得那天门口老杏树开满了花,外公对外婆说明年杏树开花时他就回来,然后就跟保长走了。年轻的外婆踮着三寸金莲一手拉着三岁的大舅,怀里抱着半岁的二舅追了五里地。
第二年杏树开花的时侯外婆一大早就在老杏树下等待,直到月亮划过杏树梢外公仍然没回来。
兵荒马乱,音信全无。
五年后……
有人说邻村当年和外公一起抓壮丁的个后生逃回来了,外婆打发大舅去打问外公的生死。
那人说他们一行几十号人走啊走,走过甘陕到达山西太原,给阎锡山主席当兵,分在不同的部队,再没见过面,后来打了无数次仗,他听说外公战死了。
外婆眼泪早哭干了,也就信了,每年杏树开花的时侯给外公烧几张纸。
再说外公这一行几十壮丁一路爬山涉水到达山西,成了阎锡山主席的晋绥兵,被分在不同的部队,外公被编在步兵营,开始操练。外公说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蒋总统和阎主席几十万大军在中原大地火拼,打了许久,中央军也没能拿下山西,阎主席也没能打败中央军。外公说阎主席和蒋总统打着打着就不打了,因为东洋人打进关内了,蒋总统就和阎主席商量着共同对付东洋人。
我们知道七七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阎锡山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
东洋人打进山西,外公所在晋绥军步兵营驻守忻口,忻口会战从1937年10月打到11月,中国军人打得很顽强,外公说守忻口的时侯伤忘惨重啊,杀一千日本鬼子,将阵亡四五千兄弟,许多长官都阵亡了,他也听说过八路军在平型关英勇作战的传闻。11月间娘子关失守,太原城空虚。外公所在晋绥军急调入太原,参加太原保卫战。
外公说太原保卫战打得很惨烈,傅作义将军亲自登上城楼指挥作战,太原城城墙很坚固,战士们誓死抵抗,但东洋人有飞机,大炮,炸毁城墙冲进来,东洋人狠的很,枪法准,训练有素,拼刺刀更是凶,但国军弟兄们从没怂过,太原兵工厂造的老步枪打不准,但结实,血拼时一枪托能把东洋人脑袋砸开花,白花花的脑仁流出来。
一场撕杀太原失守,外公的部队退守山西东部山区继续和东洋人血拼。有一部抗战国共合作题裁的电视剧《亮剑》,讲述的正是外公的这段战斗经历。
1943年有一次战役特别惨烈,战斗从白天持续到晚上,外公被流弹炸昏,睡来时己经是后半夜,兄弟们全战死,到处是兄弟们尸体,到处是东洋人尸体,部队没了,上哪去呢?,这时外公想起了家,想起了外婆,想起了俩儿子,急切地想回家,于是从山西赶回甘肃老家,白天藏山洞晚上赶路,就竟怎么通过日本人封锁区步行跨三省的不得而知。
1944年春天老杏树开花的时侯外公真回家了! 十五年过去了,大舅已长成十八岁小伙子,二舅十六岁,俩儿子给人家放牲口,拉长工走过艰难十五年,所以很长时间大舅二舅不认外公这个父亲。
太原会战,是抗战初期规模最大,最激烈的一场会战,据史料记载,中国军队伤亡十万余人,歼敌三万余人,外公能活着回家,真是奇迹。九死一生,孤胆英雄。外公也不曾留下张照片,大舅也去的早,我没一点印象。我从二舅身上略能感受到当年外公的模样。
1945年日本人投降,这年母亲出生了,外公身上有刺刀弹片伤痕,小时侯的母亲摸着这些伤痕问外公,外公就讲这十五年的故事。
外公说山西是个富地方,地下有煤,地上能长粮食,山西人精明,会做生意,大户人家真是富庶,小百姓日子也好过。阎主席很有心计,铁路轨修的比其他省窄一点,其他省的火车到不了山西,日本人没打过来之前,山西百姓安居乐业。
外公说太原是大城市,太原城那是气派,高耸的城墙,宽阔的护城河,城内商号店铺好不繁华,人们出行坐汽车,骑自行车,坐人
力车,孙子们没见过,问什么是汽车?什么是自行车?外公慢慢给比划着说。外公说山西人特重视读书,传承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古训,女娃都上洋学堂读书,剪发头,穿天蓝袄子,系着黑裙,走上街道宣传抗日救亡,演文明戏,精神的很。
一场战争,可以毁掉一座城,却无法催毁一个民族的传承。
三
后来全国解放。
人们欢呼新时代的来临,公私合营,人民公社,大跃进,文革,运动一波接一波。外公幸好是顶壮丁出身,是受害贫农,才躲过一劫,慢慢地他打过东洋人的故事被人们听烦,在大家眼里他只是生产队一个放羊老头,穿两张羊皮自己缝的个老皮袄,白天放羊,晚上睡羊圈护羊,混身一股羊粪味,渐渐被人遗,自己也渐渐忘了自己,变成任劳任怨的一只老绵羊。
外公认为旧社会拉长工是给东家干的一件活计,东家人好,每天多给半个糜面馍馍,要干好。当兵打东洋人,是政府安排的任务,保家卫国,要拼命。放羊是人民公社生产队派下的任务,要看护好。外公的世界观是如此的简单而美好。
六十年代大饥荒时孩子们饿得慌,外公就给娃们讲山西当兵的生活。外公说不打仗的时侯生活很好,长官派士兵去周围山林打猎,有黄羊,羚羊,开枪打几只抬回来,在大锅里煮了吃,肉香味飘满营房,还有白馒头吃,有机械面吃,发了军晌还可以去太原城下馆子,山西的面食花样多,有刀削面,擦圪蚪,猫耳朵,莜面栲栳,饸饹,油泼面,臊子面,成百种,每一样口味都不一样,吃着过瘾。听的娃们满口流诞水,想着有一大碗喋了才美,听着听着似乎就不饿了。
三年自然灾害过后饥荒越来越严重,先是人民公社大人每天供四两谷面,当时人们戏称“吃四两”,后来四两也供不住了,榆树皮,苜蓿,野菜草根成了主食。
那时二舅是潘王村生产队队长,村上有一恶霸,有俩子,父子三人横行乡里,有一次恶霸提着口袋找当队长的二舅要打口粮,二舅饿得没有动弹的力量,说:“生产队连明年的种子都没了,哪有粮食分?”恶霸不听扯起二舅就打,二舅饿得毫无还手之力,外公饿得双腿浮肿,躺在土炕动弹不得,见儿子快被恶霸打死,挣扎起来,双手扶门,眼前发黑,气得大声说:“你就打死,打死我也就没这个儿!”
恶霸掐晕二舅感到也没意思,提着口袋扬长而去,外公掐人中,二舅缓了半天才醒过来,驻队干部工作组也来处理,怎么处理?批评了恶霸一通,就和几个民兵上山打野兔去了。但从此二舅和公外父子渐生罅隙,二舅认为外公见死不救,将胸中怨气洒外公头上,遂与外公少了言语。善良的人唯一能伤害的就是至亲的人。
一个征战十五年,参加过中原大战,忻口会战,太原保卫战等大小几十战的老兵,与东洋鬼子拼七年刺刀也没怂过的战士,年老力衰,竟无法保护自己的儿子受恶人凌辱,更那谈得上受人尊重。
外公好口罐罐茶。到今天罐罐茶仍是西部老汉们最爱,劣质的桉化茶,敲下一小块,放小罐里加水在柴火上熬,熬到一小盅浓浓的黑水,一口喝下去,苦的恶心。有一年我去乡下,一老大爷也用罐罐茶招待我,一口下去,半晌回过神,好苦。我想,西北贫困地区的老人们借罐罐茶品味生命之苦吧。饥荒的年代吃半斤盐都是奢望,哪有钱买茶叶,外公实在想喝就摘毛桃树叶熬水喝,喝多后中毒,伴随着饥饿,病痛,屈辱,外公走了,没讲完自已的故事就静静走了。
外公在世时常说一句话:“人活一口气,就争个理”。理是道德标准,理是是非曲直。星空之下,我常常会想起这句话。
今天仍有不少抗战百岁老兵健在,卑微,坚强地活着,讲述着他们似乎遥远的故事,继续品味苦味人生。
有时,我想人生就像个酒瓶,不管里面曾装过美酒还是劣酒,最终也就扔垃圾堆里的一个破瓶子,有谁会探究一个破酒瓶的辉煌历史呢?
有一民间组织专门寻找当年的抗战老兵,被找到的老兵们衰老,瘦弱,质朴,苍桑,贫穷,善良,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和影视作品中高大上的英雄形象相去甚远,然而正是这些人在国家存亡之际默默撑起国家脊梁。这些老兵大多经历坎坷,历经磨难,或孤寡,或残疾,或捡破烂,或极度贫穷,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很坚强,毫无怨言,只有提起当年战争经历时,他们老泪纷纷,眼睛折射出一种奇异的光彩,也许这就是英雄气吧。
在2015年国庆阅兵式上,抗战老兵们得到他们应有的尊敬与荣光,抗战老兵方阵让国人热泪盈眶,显然年届百岁的老兵们己无法雄纠纠,气昂昂地步行通过天安门,他们佩带着仅有的勋章,坐着敞篷车挥手通过,庄严行礼。向他们深爱的并为之洒热血的国家行礼。我认为抗战老兵,抗战精神也是一件国之重器。
七月七日本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1937的的七月七日极不平常。外公也只是几百万老兵中的一员,扛起枪是战士,拾起犁是农民,微卑得如同一粒尘埃。我依然向七月七日致敬,向普通的,无名的英雄们致敬。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