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宦历行踪考斠五则 | 张庆

(本文刊发于《书法报》2021年第24期,全文共计8515字,阅读时间约20分钟)

一、米芾迁临桂时间

湖南浯溪崖壁有唐颜真卿著名大型书刻《大唐中兴颂》,其右下方有米芾书刻题诗一首:“胡羯自干纪,唐纲竟不维。可怜德业浅,有愧此碑词。米黻南官五年求便养,得长沙掾。熙宁八年十月望,经浯溪。”故知米芾任长沙掾时间为熙宁八年十月,所言南官五年,即指浛光与临桂两任。

今研究者对米芾迁临桂尉时间,均依《桂林伏波山还珠洞米芾题名》1定在熙宁七年(1074)五月。而《桂林伏波山还珠洞米芾题名》所述日期,表明该时间米芾已在临桂尉任。那么米芾到底何时迁临桂尉?

首先看看米芾的两则文字:

(唐率府长史张旭四帖)右真迹在杭州陆氏,大姓也。旧有五帖:第一秋深,第二前发,第三汝官,第四昨日,第五承须。今所存四帖,汝官后有一古印文记,不可辨。昨日、承须二帖,襞纸也。陆氏子素从奉议郎关景仁学,关因借抚三大帖,余丱见石本于镇戎军。及冠,官桂林,朝奉大夫关杞为使者语及,始知石在关氏。二十五,官潭,杞通判邠州,以石本见寄。三十五,官杭,而景仁为钱塘令,陆氏子登进士第者来谒,与关谢而阅之。既见真迹,独秋深一帖诘之,良久,颦蹙而言:嘉祐中,太守沈文通借观,拆留不还,自此不复借出,因亦不复借阅。遣工抚得之即归,诘遘弟遬,时为郡从事,乃言在其侄延嗣处,后复得阅,今归余家。《宝章待访录》2

唐率府长史张颠字伯高真迹四帖,在杭州陆氏大姓家……陆氏子素从关景仁学,因借摹三大帖。余丱见石本于关中宋氏,及官桂林,关杞为使者,语及,始知石在关氏。又五年,官潭,关杞通判邵州,以石本见寄。又三年官杭,关景仁为钱塘令,因陆氏子登第者来谒,与关同往谢而阅之。    《书史》3

此两则文字,说明米芾与关杞两人在桂林已经交往,有进行书画藏品的交流。而关杞则于熙宁七年三月赴邵州通判任过永州4,两人交游及米芾赴临桂任也当在此之前,否则就不存在米芾与关杞两人桂林交游。故此为米芾赴临桂尉时间下限。

米芾熙宁四年补浛光尉5,再据《粤大记》载:米芾,字符章,淮南人,工书善诗,为浛洸尉,居职二年。风韵潇远,趣向高洁,山水佳处,游题殆遍,而职事修举,教化兴行。6《浛光县志》引《黄通志》亦云:“米芾字符章,淮南人。工书善诗,为浛光尉,居职二年。风韵潇远,趣向高洁,山水佳处,游题殆遍,酬津修举,教化兴行”7。二者叙述完全一样,均云米芾为浛光尉两年。依此类推,去浛光尉约在熙宁六年十月左右。

查看浛光地形图,可以看到浛光四面环山,坐落在丘陵山腹中一盆地,地势由西向东倾斜。位于英德西部,两者间有三十多公里山路。处于北江支流连江下游,连江流经境内达二十多公里。水路沿连江上达阳山、连州,下通清远、广州。米芾于熙宁六年七月,必然由此水路南下广州,广州药洲现尚存“药洲”刻石及“米芾题九曜石诗石刻拓片”8。结合以上记载,米芾去浛光任,前往广州,目的是交接有关事务,顺便游览一下名胜,熙宁六年七月留下题刻。

因此可以确定,米芾熙宁四年补浛洸县尉,两年后于熙宁六年七月迁临桂尉。米芾熙宁六年七月赴临桂任北行仍走水路,由广州过三水,至肇庆,入浔江,经梧州,再入桂江经阳朔,顺漓江,达临桂。全程有五百公里。考虑到米芾一路游山玩水、吟诗作画之余,必然还会沿途访名胜、谒名人,故到达临桂时间应在熙宁六年年底。

二、元丰四年无惠州之行

清《白云居米帖》卷五刊刻有米芾《海月辨公像赞》一帖:

人皆趋世,出世者谁?人皆遗世,世谁为之?爰有大士,处此两间。非浊非清,非律非禅。惟是海月,都师之式。庶复见之,众缚自脱。我梦西湖,天宫化城。见两天竺,宛如平生。云披月满,遗像在此。谁其赞之?惟东坡子。

元丰四年,余至惠州,访天竺浄惠师。见其堂张海月辨公真像,坡公赞于其上,书法遒劲。余不觉见猎,索纸疾书。匪敢并驾坡公,亦聊以广好人所好之意云尔。米芾记。9

此帖跋文部分《宝晋英光集》补遗有收录,题为《书海月赞跋》。张伯英谓:“(白云居米帖)全帖惟第六卷《方圆庵记》系从石本临摹,而全失笔法,余皆与米无涉。”10张伯英将该帖直接予以否定,但是该帖跋文却被宋后众多研究者采纳,列入米芾宦历之中。

此则跋文,有两处硬伤。一是元丰四年苏轼尚未启用东坡居士号。二是米芾在元祐六年方改字“芾”。那么会不会是米芾元丰四年(1081)有惠州之行,而改名后再写此文为记?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找到苏轼关于海月赞文原貌。好在苏轼文集存有原文:

海月辩公真赞(并引)

钱塘佛者之盛,盖甲天下。道德才智之士,与夫妄庸巧伪之人,杂处其间,号为难齐。故于僧职正副之外,别补都僧正一员。簿帐案牒奔走将迎之劳,专责正副以下,而都师总领要略,实以行解表众而已。然亦通号为僧官,故高举远引山栖绝俗之士,不屑为之。惟清通端雅,外涉世而中遗物者,乃任其事,盖亦难矣。余通守钱塘时,海月大师惠辩者,实在此位。神宇澄穆,不见愠喜,而缁素悦服,予固喜从之游。时东南多事,吏治少暇,而余方年壮气盛,不安厥官。每往见师,清坐相对,时闻一言,则百忧水解,形神俱泰。因悟庄周所言东郭顺子之为人,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物无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盖师之谓也欤?一日,师卧疾,使人请余入山。适有所未暇。旬余乃往,则师之化四日矣。遗言须余至乃阖棺,趺坐如生,顶尚温也。余在黄州,梦至西湖上,有大殿榜曰弥勒下生,而故人辩才、海月之流,皆行道其间。师没后二十一年,余谪居惠州,天竺净惠师属参寥子以书遗余曰:“檀越许与海月作真赞,久不偿此愿,何也?”余矍然而起,为说赞曰:人皆趋世,出世者谁?人皆遗世,世谁为之?爰有大士,处此两间。非浊非清,非律非禅。惟是海月,都师之式。庶复见之,众缚自脱。我梦西湖,天宫化城。见两天竺,宛如平生。云披月满,遗像在此。谁其赞之?惟东坡子。11

对比米苏两文,相同之处为苏轼赞文部分,在米跋文里则无苏序引文。从苏序引文“师没后二十一年,余谪居惠州”。绍圣元年(1094)十月苏轼抵惠州贬所,又推算出海月在熙宁四年(1073)卒,故知此赞当作于绍圣元年(1094)。

由上而知,米芾在元丰四年(1081)是绝对看不到苏轼于绍圣元年(1094)写的赞文。即使在米芾改字之后,因宦历无南行惠州记录,也就不可能写此文。故米芾《海月辨公像赞》文与帖皆伪,而米芾元丰四年亦无惠州之行。

三:过山阳,未过山阴

宋周密《云烟过眼录》有一则著录,因文字有地名“山阴”将“过山阳”误为“过山阴”,在传录过程中影响很大,而至不少研究者误会。移录全文如下:

李伯时《山阴图》许玄度、王逸少、谢安石、支道林四像,并题小字,是米老书。缝有睿思阁小玺,并米字印,题:“南舒李伯时为襄阳米元章作。”下用公麟小印,甚奇,尾有绍兴小玺。

跋尾云:米元章与伯时说:“许玄度、王逸少、谢安石、支道林,当时同游适于山阴,南唐顾闳中遂画为《山阴图》,三吴老僧宝之,莫肯传借。”伯时率然弄笔,随元章所说,想象作此,潇洒有山阴放浪之思。元丰壬戌正月二十五日与何益之、李公择、魏季通同观,李琮记。

壬戌正月过山阴,伯时作,迥若神明,顿还旧观。襄阳米芾。

《山阴图》长沙作:一幅轻绡三尺阔,百岁丹青半尘脱。谁将光景写吴绫?神采森然动毫末。临卷叹张芝,落笔入妙思。舒眉映朗目,白玉无泥滓。堂堂伟且长,想见坦腹姿。

山阴道士,鹤目龟趺多秀气;右军将军,萧散精神一片云;东山太傅,落落龙骧兼虎步;潦倒支公,穷骨零丁少道风。仲殊述。

伯时为元章作《山阴图》,神情迈往,令人顾接不暇,今归希文家。宣和六年十二月十八日,子楚、师正同观。12

周密描述了所见《山阴图》状态,详细地记录了所有文字:李琮跋尾文字,一段米芾跋文。间杂《山阴图》诗两首,仲殊题词一首,以及南宋子楚、师正两人观跋。壬戌元丰五年尚未改字应该是米黻,米芾跋文“过山阴”以及署名“米芾”则不可解,笔者疑导致出现“山阴”“芾”两处错误,是文中有“山阴图”字样,后世各版本传录衍误。这也只是猜测,但是要彻底弄清楚,必须再进行一番考证

周密记录中提到第一个人,李琮,《宋史》有传,字献甫,江宁人,第进士。查阅其宦历,元丰三年(庚申,1080)丙戌,都官员外郎李琮权发遣淮南路转运副使13。元丰五年十月庚申江淮等路发运副使李琮言事14。元丰六年在梓州路转运副使任被罚铜二十斤,“坐前任江淮发运使,因奏计时,尝乞住煎池州绿矾。……”

据此三条可知李琮元丰五年在江淮等路发运副使任,当时江淮等路发运副使治所在楚州山阳15。虽然有资料显示,期间有薛正彦、蒋之奇也曾有江淮发运副使任命,但两人均未实际上任,否则不会有李琮元丰五年十月仍在其位言事。

李琮跋尾尚有三人同观,其中何益之、魏季通两人无迹可查,但李公择(1027~1090)却是个名人,公择是其字,名常,南康建昌(今江西永修)人。黄庭坚的舅父,也是黄庭坚的启蒙老师,与苏轼、王安石皆友善。其元丰五年四月自淮西提刑召为太常少卿。

《宋史》又载:元丰六年,召为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

元丰六年应为实际到任时间。理由是《长编》卷三三一载:(元丰五年十二月)壬戌,诏诸路监司兼提举都作院,淮南西路以提㸃刑狱王瑜……。

受代自然在十二月,与《宋史》吻合。由此看来,元丰五年(1079)李琮与李常两人皆在淮南路任上,俱在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县)16

米芾有一则跋赞,《宝晋英光集》卷六,全文如下:

欧阳询《度尚》《庾亮帖》赞有序

右唐弘文馆学士兼太子率更令银青光禄大夫渤海县开国男欧阳询字信本,书《度尚帖》。元丰己未(二年1079),余官长沙,获于南昌魏泰。《庾亮帖》,壬戌岁(元丰五年1082),过山阳,获于今中散大夫钟离景伯。各着半古印适合缝,文曰“清河图籍之印”乃昔一书也。究延平之化,岂不有神参孔壁之遗?孰云致误。元祐庚午(五年,1090)冬至萧闲外舍装。

赞曰:渤海光怪,字亦险绝。真到内史,行自为法。庄若对越,俊如跳踯。后学莫窥,遂趋尪劣。

这里明确说到元丰五年(1079)米芾过山阳,文中所提钟离景伯,字公序,在中原以书名,尤善草书。钟离景伯于元丰二年曾任金华府知州17,二据米芾此跋文可知钟离景伯则应在山阳任。更为重要的是主角李公麟元丰五年(1079)则在泗州录事参军任18。泗州在楚州山阳县西南,直线距离不足八十公里。那么米芾元丰五年过山阳会李公麟就毫无疑问,则李琮与其他三人也同时在场。故《云烟过眼录》此则记录“过山阴”必然是传录衍误。加上米芾《宝章待访录》里则亦提及与楚州山阳主簿有书画交易。19因此可知米芾元丰五年(1079)不仅过山阳,而且还在山阳一带停留了一段时间。

通过以上考证,结合《<度尚·庾亮帖>赞》确认米芾元丰五年(1079)过山阳。但李琮跋尾云:元丰壬戌正月二十五日过山阳。而元丰五年三月米芾过黄州拜谒苏轼20。此两条具体日期又有冲突,两者必有一误。

米芾于元丰四年秋题诗送赠刘谊赴江西任,当即也去长沙任21。随后东行,其目的即赴金陵从事之辟。于当年十月十六日游庐山东林寺,作李邕《东林寺碑》题名。且留有一首《开先寺观瀑布》22,诗中提及“春暖花惊雪”,即已到春天,说明米芾在自十月到次年(元丰五年)春天都在庐山,那样的话米芾在江西庐山竟有数月时间,此又与米芾黄州拜谒苏轼时间吻合。

米芾三月在黄州,到达金陵应在四五月间,曹宝麟老师《米芾年表》云:“赴金陵从事之辟,值刘庠谪去,遂以诗编谒王安石于钟山半山堂,安石摘句书于扇面”。从其扇面题诗,知夏热临近,亦符合前面五月达金陵的推断。再从行程路线来看,如果米芾正月在山阳,三月返回黄州然后再前往金陵,山阳与黄州间水路也近八百多公里,这样来回往复奔波确无道理。

综上所述,元丰五年正月米芾则不会出现在山阳。故笔者认为李琮跋尾中“正月”当因形近衍误为“五月”。如此整个时间段就合情合理了。米芾过山阳,除寻访书画、拜会师友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急切谋求替代金陵从事之职位。

四、未治事青龙

元徐硕《至元嘉禾志》卷十九有《隆平寺经藏记》全文著录,文尾有云:“元丰五年春正月,冯翊陈林记之。襄阳米芾,治事青龙,宾老相过出此文,爱而书之。”光绪《青浦县志》卷十四亦据此将米芾记入名宦。

然仔细理解文尾一句,有以下三处疑问:

1.为何此处用“芾”?

2.“襄阳米芾”作为款字,按常理也应在文尾,为何尾句之首?

3.“宾老相过”宾老为何人?相过又是过那里?

针对以上三点,根据文义做如下考析:

隆平寺坐落在青龙镇(今上海青浦县东北旧青浦镇),陈林《隆平寺经藏记》即为青龙镇隆平寺所撰,根据尾句“宾老相过出此文,爱而书之”文义,知宾老持《隆平寺经藏记》来到米芾所居之处。若米芾治事青龙,作为青龙镇官员则可直接书写,何需宾老送达?因此,此反而证出米芾并未治事青龙。那么由宾老持《隆平寺经藏记》以示米芾这种状态来看,必然是青龙镇官员在为本镇事务奔跑,故“治事青龙”乃宾老。

宾老为何人,又有什么关系能让米芾为之书写呢?

有学者云,宾老乃当地教师,实则非也。宾老乃张康国。宋史有传:张康国字宾老,扬州人,元丰二年(1079年)进士,知雍丘县。绍圣年间,被蔡京推荐,提举两浙路(治所在今杭州市)常平,整治役法,豪强奸猾敛服,发仓救灾,江南数万人就食。崇宁间,张康国作为蔡京一党,制定元祐党籍名单。蔡京专权后,二人关系失和。宋徽宗想用他牵制蔡京。大观三年(1109年)被京指使台官弹劾,未几暴死,或疑被毒死。米芾与宾老的结识,暂无可考。但米芾存有一通《与宾老书》23,记录了绍圣四年(1097)夏季米芾在涟水任两人有交往。两人早期关系密切,则可从《宋史》可窥一二。宾老绍圣间能得到蔡京荐官,说明蔡京对宾老颇为了解。而蔡京与米芾两人又是布衣之交,故而米芾和宾老必然是通过蔡京而结识,两人很早交往。再据宾老作为扬州人,元丰二年(1079年)进士后,治事青龙镇可能是其首任之职,也是符合情理。

参照本文第三节,米芾三月拜谒苏轼,五月在山阳,然后顺运河南下,此行目的非常明显,即是赴杭州从事任。过苏州﹑秀州时也当在下半年中。从时间上看,米芾也确没时间在青龙镇任职。

通过以上可知,治事青龙者应是张国康,米芾赴任途经苏州秀州,会见治事青龙镇宾老张国康,见《隆平寺经藏记》爱而书之。

那么著录上尚有其他矛盾之处,又作何解释呢?

载有《隆平寺经藏记》全文的《至元嘉禾志》为元朝徐硕所撰写,其有关青龙镇部分基本上来源于《云间志》24。而《云间志》则在宋成书之时,即因刊印数量不多,而至抄本盛行25。现存《云间志》及《至元嘉禾志》也均来源与抄本。基于此,元丰五年米芾尚未改字,而《隆平寺经藏记》米芾落款用“芾”,必是文本出现残损,款字脱阙。该文在传录时,传录人未知米芾改字,而至笔误。同理推测,尾句“襄阳米芾”既然未曾治事青龙,那么“襄阳米芾”此四字,亦当是文本残损,抄录者率意修补之故。按正常行文“襄阳米芾治事青龙”表述应为“时余治事青龙”,“襄阳米芾”此形式多为尾部落款。

解决前述三个问题后,尾句原貌应为:“元丰五年春正月,冯翊陈林记之。治事青龙宾老相过,出此文,爱而书之,襄阳米芾。”此种格式,亦与米芾元丰六年所作《方圆庵记》相同。

五、知无为﹑知常州两任顺序

米芾晚年宦历,宋人着说如下:

太常博士,知无为军。召为书画学博士,赐对便殿。上其子友仁所作《楚山清晓图》,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卒。《宋史》

是时元章名能书,适官太常,……己而,出知常州,不赴。改管勾洞霄宫。未几,就除知无为军。逾年复召为书画学博士,便殿赐对询,落逮晷。《蔡志》

入朝为书学博士﹑太常博士,至尚书吏部员外郎,出守淮阳军卒。《北山小集》

尝为太常博士,出知无为军。逾年复召为书画博士,擢礼部员外郎。《东都是略》

自蔡河拨发为太常博士,出知常州,复入为书画学博士,赐对便殿,擢礼部员外郎,以言罢,知淮阳军。《画继》26

为常人所忽视的是,米芾曾有知常州任不赴,但是在无为和常州两任顺序上各家述说稍有不同。另有《宣和书谱》《鸡肋编》两书对此,也述说不祥。

孙祖白先生认为:至徽宗崇宁二年,入京为太常博士,……已而出知常州,不赴,改管勾洞霄宫。未几知无为军。崇宁三年六月,复召入京,除书画学博士……。

曹宝麟先生在米芾年表:崇宁二年三月转太常博士,五月被劾降一官。崇宁三年,闲居润州。七月起复,权知无为军。崇宁四年在无为任,九月书《章吉老墓志铭》,作《真酥帖》。崇宁五年赴书画两学博士任。

今两学者以曹先生所述更为详细准确。

其实细查《章吉老墓志铭》则可一览究竟。该帖存有米芾官衔职位“承议郎、新差权发遣常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云骑尉借紫米芾”。《章吉老墓志铭》又云:崇宁乙酉九月初二日迁其父之丧葬于无为县温良里之原。冒犯霜露,不远千里,状来乞铭于余,其请甚勤,却之益坚。27

此两条可证,崇宁四年乙酉(1105)九月初二米芾书写《章吉老墓志铭》时,正好获常州新职。且米芾当时尚在都下,故有“不远千里”之谓。那么曹先生考证米芾《真酥帖》崇宁四年(1105)七月后由无为入都28,则可更加精确该帖成于时间即四年七月,同时也确认米芾常州任命时间即崇宁四年(1105)八月,其两任顺序是先无为任再有常州任。

故米芾此段时间正确的宦历为:除知无为军,逾年出知常州,不赴。改管勾洞霄宫。未几,复召为书画学博士,便殿赐对询,落逮晷。

参考文献:

1桂林伏波山还珠洞米芾题名,位于伏波山还珠洞,熙宁七年(1074)刻。正书,59厘米×50厘米。还珠洞题名是他和友人潘景纯游览伏波山时所刻,时年二十三岁。此时米芾书法的风格尚未成熟,还在“集古字,取诸家之长”中磨砺,《潘景纯、米芾还珠洞题名》是罕有的米芾早期作品之一。

2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644页。

3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434页。

4光绪《湖南通志》卷二七〇《澹山岩题名》:前提举广西常平太常丞关杞蔚宗,熙宁七年三月十九日同游。《书史》又五年,官潭,关杞通判邵州,以石本见寄。

5曹宝麟《中国书法全集38》,荣宝斋出版社,1992年3月版,第556页。

64[明]郭栾撰,黄國聲、鄧貴忠贴校,《粤大記》上,中山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368頁

7《韶州府誌》卷二十七《宦績録·宋》。

8谭立辉《<米芾题九曜石诗>石刻争议之辨》《收藏拍卖》2019年10期,第100页

9水赉佑《米芾书法史料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第221页。

10水赉佑《米芾书法史料集》,第134页。

11〔宋〕苏轼:《海月辩公真赞并引》,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二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38页.

12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720页。

13钦定四库全书《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百二。

14钦定四库全书《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三〇。

15《燕翼诒谋录》卷四:“淮南转运使旧有二员,皆在楚州,明道元年七月甲戌,诏徙一员于庐州。”

16北宋《太平寰宇记》曰:“晋义熙元年省射阳县,置山阳郡,属滁州(考宋书州郡志,其时属徐州),又立山阳县以隶焉。以境内有地名山阳,因名郡。”《宋书·州郡志》曰:“山阳令,射阳县境,地名山阳,与郡俱立。”《资治通鉴》卷七十注引宋白曰:“楚州山阳县,本射阳县地,晋义熙置山阳郡及山阳县,以境内有地名山阳,因以为名。”南宋《方舆胜览》云:“郡名山阳,境内有地名山阳。”

17钦定四库全书《浙江通志》卷四十七古迹【九】金华府:菊轩 萬曆永康县志在冈谷韩循仁筑宋濂铭芙蓉亭 萬曆金华府志在州衙后宋元丰二年春甘露降于亭知州钟离景伯易名甘露亭

18石以品《李公麟的仕宦经历与交游考略》,《艺术探索》2014年第6期。

19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米芾《宝章待访录》:庾翼帖(全福上有窦蒙审定印)张芝、王翼二帖非真。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欧阳询碧笺四帖草圣﹑颜真卿与李大夫奏事张溆二帖﹑怀素草书三幅﹑杨凝式书三帖﹑皇象急就唐抚奇绝。右在故相张公齐贤孙、名直清、字汝钦处,今为楚州山阳主簿。《書史》第十七条 第二九条 第四二条 第五六条 第六五条 第七三条第八二条 第九一条 均有提及山阳张直清。

20曹宝麟《中国书法全集38》米芾年表;魏平柱,《米芾年谱简编》,《襄樊学院学报》2004年第一期,8页。

21张庆《米芾<三吴帖>本事索隐》,《中国书法》2021年第3期,第124页。

22魏平柱,《米芾年谱简编》,《襄樊学院学报》2004年第一期,8页。文中提到《庐山纪事》存留米芾《开先寺观瀑布》诗一首。清代管庭芬钞、蒋光煦编《宋诗钞补》里亦收存此诗。

23《宋拓英光堂帖第三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32页。

24王辉《方志史料与青龙镇研究》,《2017年地方志与地方史理论研讨会论文汇编》,上海地方志编辑部,第201页;陈金林《还宋<(绍熙)云间志>以本来历史面目》,上海地方志,2017年第3期,第95页。

25陈金林《还宋<(绍熙)云间志>以本来历史面目》,上海地方志,2017年第3期,第95页。

26水赉佑《米芾书法史料集》,第1-6页。

27《米芾章吉老墓志铭》上海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5年3月版。第27页。按文义该书第30页应接在27页之后,经校勘系误置。

28曹宝麟《中国书法全集38》,第517页。

END

文字 | 张庆

文字校对 | 混沌 包子

编辑  |  凡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