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红:山中拾趣 | 就读这篇
山中拾趣
马艳红
夏木阴阴尽葱笼,山林寂寂绿色中。值休息日旷野怡然,石,树,草,鸟,皆收眼眸。唐诗中“石径斜”“曲径幽”,今临其境,大大小小的碎石,或尖或圆或方,踩着踏着颇为好玩。通幽处的寺庙,有点寂寥,空空状况。也许过炎热,善男信女此时在家静待合适机会吧,所以有点冷清之感。
一不小心石子触到了脚指头,顿觉生疼几分,也不管灰尘多少,就石而坐,歇息片刻。尽管戴着太阳镜,我还是觉得太阳强烈地刺激,脸上火辣辣。一会儿我就吃了六个桃子,像小猴子一样了,这个时候我还真怕猕猴突然出现,与我争抢,也许此处过于偏僻,属于未开发区域,猴子也是势利眼,没见踪迹,可能都去繁华的景区了。
林中逢雀鸟,枝上雀跃欢。“闻鸟啭”“听鸟鸣”,仔细看,侧耳听,有蝉鸣声声的延长音,有叽叽喳喳的麻雀飞来飞去,有稀少的黑白相间的小鸟探头探脑,哟!不知啥时被蚊子咬了一口,可能很久没人来了,他们美餐了一顿。
奕奕柏树挺立,纤纤绿草晃悠,可能看到我刚才囧状了吧,似幸灾乐祸,哎!转过山头,我唱起来信天游,“我低头向山沟,追逐流逝的岁月。风沙茫茫满山岗,不见我的童年~”。
诗意悠长任云裁,流瀑飞溅入怀来。远峰高耸,威武若壮士,我仰望之。好久未来山间,觉得留个影,开心一下吧。背靠青山,四周绿树,惬意顿生,较之春日冰雪融化,草木尖尖,更有了成熟的美;较之冬日那枯草荒凉,满目萧条,此番是另一个世界,夏日极好!
可惜通往水库的道路挡住了,可能是天气炎热,下河游泳的人增多,会出现溺水事件,只好防范于未然了。我只好远远地拍了几张相片,感觉还不错,碧水荡漾,绿的可爱萌萌,绿的垂涎欲滴,隐约可见鲤鱼跳跃,青蛙呱呱,禁止捕捞,这些生灵算是开心极了。
看到柿子树,就浮想联翩秋日的时候,那一个个红灯笼高高挂在树杈上,用竹竿敲下了,放到嘴里甜甜的感觉;那满山红遍的黄栌似乎在向我招手了。
这里没有机器的喧嚣,这里没有拥挤的人流,没有高音喇叭,没有市民的吵闹,没有钢筋混凝土铸就的高楼,却有松的苍劲,山的巍峨,鸟的欢声。
“我抬头向青天,搜寻远去的从前,白云悠悠尽情地游...”
在蜿蜒曲折地山道上行驶,大约需40分钟到达山顶。
眼前一亮,一个个小石屋像小桔灯剔透生辉,而且沿山坡而建错落有致,别有风韵。那隐隐约约的羊肠路,显得更窄了。我仿佛看到了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肩负锄头,不紧不慢劳作,犹如陶公笔下世外桃源。我仿佛看到了天真的孩子们在房前屋后捉迷藏,听到了大人们呼唤孩子回家的声音。
回味那过去的岁月,当袅袅炊烟升起,是妇女们在家做饭了。不一会儿,大家三五成群端着热腾腾的碗到村口大槐树下吃饭,听张伯讲故事,听李嫂唱怀梆。欢乐的声音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可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了旧事。村子里除了几个老人,房子几乎都空空的,院子里荆棘丛生,风吹雨打年久失修,有的门窗都没了。青壮年都进城打工,赚了钱搬走了,除了过年过节一般不回来的。
留守的老大爷养有一些山羊,叮铃铃,羊群过去,给寂静的山间增添了几分生气。老树依然高耸,老鸦依然鸣叫,守卫着小村;村前的那道河,它们时而湍急,时而缓慢。即使是冬天也浮着竹筏,这些年的点滴变化都记录在它们的眼里。那份旧情,那份依恋,让人激动不已,点燃我心中那份久别的热忱。
那期待的神情,那纯朴的味道,在这里我看到了。
尽管交通发达,缩短了山区与城市的距离,比较人的生存还是需要柴米油盐,还是需要亲戚朋友的交流,还是需要红尘中的工作。再见了,留恋不舍可再来,只要初心不改,青山依旧,可以解忧,非关杜康,茫茫青山即可。
马艳红,笔名清秋, 焦作诗词学会副会长,焦作作家协会会员。诗歌散文发表在<<焦作日报>><<沁阳文学>>等报刊杂志,“原鄉書院”“江山文学网”等网络平台。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