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各个业务部门各司其职,每个部门只掌握自己的数据,由此形成了很多数据孤岛,无法让数据发挥更大价值。如今,海淀通过全链条的功能支撑,在接入海量数据后形成“数据港”,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一块“智慧屏”,将各渠道的接入数据进行实时联动,真正打破数据孤岛。如此,想看什么就能看什么,而无需在不同系统中来回切换,简单一个指令或点选,就能以全域视角一屏尽览海淀全局。
打造“数据港”的最终目标
是希望通过精准的“数据反哺”
让我们城市治理水平更高效,更智能
城市大脑智慧能源版块整体布局分为能源总览、“电+N”专题分析、典型场景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可以不断更新迭代的场景应用。其中“电+N”专题分析联动多专业多行业电力看经济、电力看复工复产复学、电力看生态以形成以电力数据为核心的多维度城市画像,助力城市管理的支撑应用和价值提升。典型应用场景从电力视角研究并构建施工工地用能监测、住宅空置监测、群租房预警等辅助海淀城市大脑及住建委等相关委办局开展多维监测管控、研判决策。
早高峰,奔涌在海淀中关村西区街头的上万辆汽车,每一个行踪都像沙尘一样变化莫测,海淀智慧交通系统通过对路口摄像头实时计算,就可以精确地预测出未来半小时内哪个路段将会拥堵,从而第一时间指挥路口信号灯“变换姿势”。
五棵松大型演唱会的疏散,交通事故后的应急,扫雪铲冰等紧急调度……坐在海淀IOCC的驾驶舱里,城市管理中的常规运行和紧急调度,管理者都可以飞速反应、从容应对,这种终极的智能,不仅能实时推演预测城市的未来变化走向,还能为城市管理提供“可靠”的建议。
海淀“城市大脑”按照“1+1+2+N”架构模式建设,即一张感知网、一个智能云平台、两个中心、N个创新应用。“一张感知网”由全区12000多路在网摄像机以及10000多路传感器做支撑;“时空一张图”汇聚全区249个专题地图数据,包括基础地理、行政区划、二三维地图、约17万个建筑,以及城市部件等;大数据中心汇聚政务数据、物联网数据、互联网数据、社会资源数据,目前已接入全区;AI计算中心可对各类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处理,并提供智能分析服务和识别结果。
作为海淀城市大脑“中枢”,IOCC建设集结了全区十余家各领域优秀企业。建设单位中既有中科大脑、中国联通和北京建工等国有企业,也有百度、华为、利亚德等明星企业,展现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高水平。特别的是,海淀IOCC在国内首次将数字孪生引擎实际应用于城市级管理运营。作为城市级大脑数字孪生底座,51WORLD基于自研的AES数字孪生平台,能以近乎真实的效果还原现实世界的地形、道路、建筑、植被等场景,其产品可应用在园区、交通、水务、港口、机场、地产等专业领域。在参与海淀IOCC的建设过程中,以城市大脑需求为牵引,51WORLD不断升级城市运营、指挥调度场景的支撑能力。
国内首次将数字孪生引擎实际应用于城市级管理运营;国内率先实现城市级多维异构数据的融合应用;国内首创基于业务场景的人机智能交互工作模式。三个“国内首次”,推动着海淀城市治理进入3.0阶段。从“人拉肩扛人海战”,一个电话、两眼摸黑奔赴现场的1.0阶段,到“系统辅助人干事”系统扩展了人的眼睛、耳朵,辅助支撑双手双脚的2.0阶段,今天,海淀进入“系统学会干人事”,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为依托,实现业务全流程的“算力”替代“人力”3.0阶段。未来海淀将向4.0阶段演进。4.0阶段的特点是“系统干事人想事”,系统取代人成为工作主力,实现城市运行、发展的整体智慧化。
城市大脑在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过程中
逐渐进化出了主动思考和决策能力
王芳/文、制作
佟煜、王芳/视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