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高科技“植保无人机”打药,你所不知道的利与弊

据新闻报道:中国作为农业大国,18亿亩基本农田,每年需要大量的人员从事农业植保作业,而我国每年农药中毒人数有10万之众。同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渐稀缺,人力成本日益增加;由于农药对人体伤害较大,年轻人不愿意进行农药喷洒。"植保无人机可远距离遥控操作,避免了喷洒作业人员暴露于农药的危险,保障了喷洒作业的安全。"有专家预言:2020年底预计达到10万架。

果树无人机在烟台大樱桃上作业

从2014年开始,南方水稻种植区陆续有人尝试使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本文简称无人机)喷洒农药。到2016年,在少数成规模的无人机生产企业的带动下,陆续探索出在大田喷洒农药的技术参数及作业方案。2018年开始,有企业开始在苹果、樱桃、柑橘等果树上推广无人机的应用技术。至今,植保无人机对农民来讲已经不再陌生,它的方便高效、省水省药、对人体安全的优点,已经被很多种植大户所接受。无人机打药(也称飞防),到底有怎样的优点又有什么明显的弊端呢?我个人有4年多接触植保无人机的经验,有些观点跟大家进行分享。

1、常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本文简称无人机)打药的主要优势是什么呢?

①省水:在大田上使用,无人机打药用水量约是传统喷雾器的1/40,传统喷雾器打药每亩地2-3桶水约40升,拿10升六旋翼无人机举例,每架次加10升水可打药8-10亩地,每亩地1升多水就够了。在果树上使用,无人机打药用水量约是传统打药的1/60,在苹果和柑橘等果树区传统大桶喷雾器打药每亩地用水约200-300升(400-600斤水),而果树专用无人机每亩地用水量约4-5升。无人机飞防技术的应用,大大节省了农业用水的使用量。

②省药:目前在我们实际用药的田间测试中,实验数据表明在多数场景(预防虫害、叶片病害等)保证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对农药的使用量可以节省30%左右;但个别需要用水量大的场景下,用药量并不能减少,比如柑橘的红蜘蛛、苹果的蚜虫、水稻的稻飞虱防治以及病害的治疗等。

常见的六旋翼植保无人机

③省工:大田传统打药模式下,老百姓1人1天时间能打约20桶水10亩地就不错了。而对无人机飞防来讲,10升水8-10亩地打药时间仅需要10分钟,加上地勤配药、转场等时间平均下来,一个机组3个人1天大概可以打药200多亩地,核算下来均70多亩/人/天。在无人机的帮助下,大田打药作业效率提升近7-8倍。

④是否省钱?承租植保无人机按大田8元/亩、传统打药1人次每天10亩来算,老百姓1天花费了80元的打药成本而节省了1人次1天的人工,如果可以把节省下来的人工去从事其他兼职工作,收益能大于80元/天/人的话,老百姓是省钱的。而同时,如果本次防治在省药的场景下再节省农药使用量30%的话,老百姓就算不外出打工,使用无人机打药成本也是节省的。但,很多时候我们在进行飞防作业时,碰到的老百姓想法很简单很直接:原来打药是自己打、不需要额外掏费用,现在用无人机打药需要出打药费,这个就不划算、甚至是浪费钱了。所以,是否省钱取决老百姓站在什么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植保无人机解决了部分劳动力缺失的问题

2、使用无人机飞防的弊端又是什么呢?

①用水量小导致个别场景使用受限:使用无人机飞防对虫害和病害进行预防,效果还是可以的。但是严重发生后再去防治时,有些场景无人机使用受限。病害的治疗和有些小虫的防治,是需要用水量足够大才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的,比如:水稻上已经严重发生的稻飞虱、二化螟以及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果树上的红蜘蛛、蚜虫、以及果实病害、斑点落叶病等。这个方面需要注意,最好是拿无人机做预防病虫害使用,相对比较适合有防治经验的种植大户使用或者当地有组织的统防统治。

②配药时药液浓度过大,造成的药害风险:像果树上常用的保护型杀菌剂:代森锰锌,72%代森锰锌在传统打药时的使用量:每亩400斤水需要1000克左右,而使用无人机喷药时每亩地4-5升水里就需要加700克以上的代森锰锌,如此高的药液浓度直接喷洒到果树叶片和果实上去,在高温强光下极有可能会造成药害,会使叶片萎缩、卷曲、发黄,在果实上形成不可修复的药斑伤害等。所以,无人机打药对药剂的选择性非常高,尽量不去使用有安全风险的农药,如:嘧菌酯、己唑醇、丙环唑、虫螨腈、氟铃脲等。

③配药时,高浓度下多种药剂混配可能会造成药剂的不稳定。例如在给果树打药时,除了添加常用的保护型杀菌剂和治疗型杀菌剂外,可能同时需要添加食心虫、红蜘蛛、蚜虫、叶肥等多种药剂。而每种农药的剂型又不同,有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剂、悬浮剂、乳油等,这些都会影响配药后药剂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我建议选择药剂时剂型最多不要超过3种,最好是全部使用悬浮剂,安全且耐雨水冲刷。

20升六旋翼无人机:单次可载药剂20升

3、影响无人机打药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①助剂:飞机打药的药剂是需要区分常规药剂的,而且在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时还需要特别添加飞防助剂,这点对防治效果有很大的影响。飞防助剂解决的问题是:防漂移、促沉降、抗挥发、增药效等。无人机的喷头非常细,喷洒出来的雾滴直径非常小,约为100微米。正常飞行的高度为作物上方1.5-2米,在雾滴从喷头到叶片的这段距离,需要克服外环境对其的种种不利影响。无人机打药一定要添加专用的飞防助剂,如实在找不到时,可选用植物精油或尿素液替代。

苹果园1亩地1次打药需要添加的不同药剂

②配药顺序:同时添加多种药剂防治不同的病虫害,不同制剂其粒径各异,配药顺序不对的话会影响各化合物间的分子结构稳定性,造成沉淀、结晶、分层、絮状物等。经多次试验测试,最佳的配药先后顺序依次为:叶面肥、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干悬浮剂、油悬浮剂、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水剂、乳油、飞防助剂。

③飞手的操作:无人机打药的防治效果受飞手的作业水平影响很大,不同的作物需要设定不同的参数:飞行速度、飞行高度,还有是否漏喷、常用的打点以及绘制飞行地图等。这些参数的不准确都会造成飞防效果的差异。另外,飞防的环境多是高温、紫外线强、无阴凉、闷热的条件,而且飞手的工资多是按照飞防面积提成,二者叠加会导致有些飞手在作业时图快、图省事、敷衍了事,从而可能造成飞防防治效果不好。

飞手正在操控起飞无人机

以上,为我接触植保无人机几年来的一些认识,使用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省水、省药、省工省钱;同时也有着比较明显的弊端:使用场景受限、高浓度的药害风险、高浓度的药剂稳定性等。使用者,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如果确定使用,尽量避免除药剂及飞机外的因素对防效效果的不良影响。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如有表述不恰当的地方,也请多指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