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状态叫“断舍离”
Hello
与 世 界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你 相 遇
真 幸 运
ღ
作者:九月梧桐
编辑:十六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曾一度认为自己是一个怀旧的人。小张的纸条、泛黄的信纸、已写满字的笔记本,等等各种小物件,在家人看来无足轻重的东西,却被我视为珍宝。于是,我总是把它们小心翼翼的收起来,安放在某个属于它们的位置。
或许是一种“舍不得”的情感,带着些许依恋,使我难以将它们遗弃。害怕在遗弃的同时,连同过去的记忆也消失不见,无处可寻。只给人带来一种空空的感觉。当我们看到熟悉的某件物品时,它不仅仅只是使我们的视觉器官受到刺激,同时也会带给我们心理上的某种触动。就好像打开了潜意识的大门,往昔所感受到的气味、声音、连同某种心情也都喷涌而至。这与“睹物思人”有着相似的性质。
所以,我们对物品的依恋或许来源于对某些感觉的眷恋。
俗话说,搬三次家等于失一次火。每到搬家之际,对要收拾的东西总是难以做到取舍。正是因为心中怀着对遗忘的恐惧,所以总是不愿把它们丢弃。现在的我,已不再有当时的那种怀旧情怀。不知是多年来的搬家经历使然,还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断舍离。
断舍离是一种哲学理念,它是由日本杂物管理师山下英子提出的。
断舍离的哲学理念大致如此:从内心中认识到物质与自身的关系,并通过对物质的合适取舍,达到物我独立的状态。
而在断舍离的带动下,又催生出一种极端的状态——丢弃强迫症。
丢弃强迫症患者会通过不断地强迫自己丢弃杂物,来使自己心情达到放松的状态。认为只有丢弃外物,才能拥有真正的内在平静。2015年日本上映的一部剧《我的家中空荡荡》,女主角就是一个典型的丢弃强迫症者。她不断地计划将物品丢弃,以获得舒适感。但她的每一次的决策却依然是困难的,其实在本质上,她并没有分清物我的关系。
在丢弃强迫症的背后,看到的也是人对物质关系的不清晰认识。过于的丢弃行为,从根本上来说,不是真正的断舍离。
断舍离就像一个等式,需要有行为过程与思想转变,才会达到结果状态。
断+舍=离
这里的“断”指的是断绝不需要的物品。在购买时想清楚自己的需求,不盲目购物。然而在双十一等购物狂欢节的催生下,买买买文化也应运而生。在消费心理学家看来,人们之所以沉迷于买买买当中,并非出于实际物质的需要,而是出于一种精神需要。个体通过购物,行使自己的主导权,在此过程中发泄心中的压力。亦或是通过物质,来标榜自己属于某个群体,从而获得归属感。
而“舍”,是指舍弃多余的旧物或是杂物。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对于旧物总有着莫名的依恋。要做到真正的舍弃,需要我们省视内心,看清当下。而真正做到活在当下却又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在经过“断”与“舍”的过程,才能达到“离”的状态。“离”是指做到从内心中了解自己,将物质与自身关系区分开来,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行取舍。
清理环境,清空杂念,过简单清爽的生活,这或许是断舍离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