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很多企业,会让离退休还有5年的干部退居二线,这样合理吗?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有一个能干到退休的工作,在退休之后有个稳定安逸的生活环境,并且还能领到相关福利和自己的退休金。但是现在好多企业提出“狼性”企业文化和“996"加班文化,让员工努力拼搏。
这就间接地导致企业的部分老领导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家庭、身体健康等等的原因跟不上企业的发展现状,而被企业无情的“劝”下台。这种做法到底合理吗?
作者 l 悬崖上的猫
公众号 l 彪悍猫先生(ID:BHMaoXianSheng)
01 企业把退休前的员工轮换下来,是一种普遍且特殊的职场现象
一般来说中,企业中干部退休年龄为男60岁,女55岁,在正式退休前,提前五年退下来,这是国企和大型企业的一种特殊现象,而且主要是针对国企中层干部实行的政策,俗称“退居二线”!
按道理,中层干部也应该在领导岗位上干到退休年龄,但是在企业中,普遍会提前3-5年,让55岁左右的中层干部提前离岗,这只是企业的土政策而已,并不是明文规定!
换句话说,这项政策的针对性很强,只限于中层干部,公司级领导一般不在强制离岗之列。大多数国有企业,副总级以上领导都会干到60岁退休,行政级别比较高的国企,一把手(董事长)的退休年龄为62岁。
在大型国企,副总级别是很多人一辈子也跨不上去的台阶。所以,他们一般不会执行退二线政策!另一方面,普通职员和工人依然需要埋头苦干到60岁。这种普遍流行的“土政策”,得到了上上下下的默认。
《劳动法》有说过,企业在因内部及管理需求的情况下拥有合规调配员工岗位的权利。但“退居二线”之后也会存在“原则上离岗,实质性占用岗位编制”情况。所以“退居二线”也不能用《劳动法》企业“用工自主权”相关规定解释其合理性。
02 让退休前的干部“退居二线”最大原因,其实是为年轻化让路
大多数企业执行退二线政策,有的执行55岁退二线,有的甚至执行52岁就退二线了。52-55岁,按照新的年龄划分标准,还属于中年。再说,现在50多岁的人,身体、精力不错,工作经验丰富,正是干事的黄金时期,为何让他们提前退下来呢?
国企执行干部职数和人员三定政策,上级给企业核定干部职数,这些干部只能上不能下,职位上都占满了,年轻人没有位置,以此类推,一茬一茬的年轻人都没有积极性了,等到你们60岁退休,我们年轻人也50多岁了。为了让年轻人早日提拔,这些在职位的老同志只能提前退下来,让出实职岗位。
特别是一些年轻有为,前途光明的副职,如果不进行几年的正职岗位锻炼,很难继续晋升。更为关键的是,国企和行政事业单位一样,提拔干部的时候,年龄是一个硬杠杠,五年,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是决定人生命运的关键五年!
所以,为了实现新老交替,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特别是为了选拔优秀的中层干部进入公司领导班子,必须对一些年龄偏大,职务晋升已经到天花板的中层干部进行内部离岗处理。
现在国企都在推进年轻化,甚至规定“中层中,80后要占60%、85后要占20%、90后要占10%”的硬性指标。干部过了50岁,基本就被排出提拔的名单了。这个年龄段的人,感到职业生涯到此为止,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年龄被淘汰,还有一些话就不方便说了,大家心知肚明。
总之,为了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让优秀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这也是企业必不得已的选择。所以,为了平息矛盾,企业在执行这项政策的时候,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措施,无论什么部门的中层,只要达到了年龄杠杆,通通离开领导岗位!
国企毕竟不是私企,人事关系比较复杂,一刀切强制离岗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是为了企业发展,我认为这种做法并无不合理之处!
当然,“退居二线”从法律及相关机构人员管理上也有不合理之处:比如不因年龄作为管理结构调整依据;“调岗不赋权”接近“实质退休”;“调岗不上班”造成“吃空饷”属于占用内部资源。
所以,将恰当的人放在恰当的位置上,而不是以年龄为判断依据。这才是保障内部人才管理,使得优质领导人员得以发挥最大能量,从而促使组织目标达成的关键。
欢迎关注 公众号@彪悍猫先生,资深媒体人、设计师,从思维到技能,只写最接地气的逆袭干货,让你一路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