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训】经史道德如采菽中原,勤之者则功多

说起“西凉”,熟悉一段“王宝钏寒窑十八年”传说的一定不陌生:戏曲之中,宰相之女王宝钏选中贫寒士卒薛平贵,被父亲逐出家门。薛平贵从军后远赴西凉征战,被自己人陷害后得到西凉公主代战的营救结为夫妻……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最终上演,西凉国也被人所熟知。虽说戏剧总有创造演绎的成分,但西凉却真实存在。他的缔造者,就是威名赫赫一时的“飞将军”李广十六世孙,李暠。公元417年,李暠去世,谥号武昭王;公元753年,李暠被自己的十一世孙唐玄宗李隆基追尊为兴圣皇帝。——不得不说,李广本人命运不济,但其后世子孙却缔造了一个盛世。

王朝初建,百废待兴。考虑到西凉战火连年经济破坏严重,李暠提出了“务农养士”的主张:但凡回迁敦煌从事农桑的百姓,王朝给予优惠的待遇和奖励;同时派遣大量军队驻守玉门关、阳关,守边的同时屯田积粮。百忙之中,李暠也不曾放松对儿子们的教导,《勖诸子》便是他教导儿子们的另一篇家训。

开篇,李暠点出了家国百事待举的现状。

“吾负荷艰难,宁济之勋未建,虽外总良能,凭股肱之力,而戎务孔殷,坐而待旦。

身为开创王朝的一国之君,肩负的重担可想而知。李暠直言不讳地指出功业尚未建立,军务繁忙到经常通宵达旦。

继而,他提醒儿子们之所以身居关键岗位并非因为才学,而是时态紧急的需要。为此,最重要的事情是一定要多学习,去了解事情的本末成因。为此他为儿子们指明了读书的范本以及学习的内容。

“览诸葛亮训励,应璩奏谏,寻其终始,周、孔之教尽在中矣。

诸葛亮的诫子书、三国时期魏国应璩的奏章谏书……仔细阅读学习,周公与孔子的教导尽在其中。——儒家治国理政的方针,处事待人的原则,也正是李暠想要指点儿子们学习的重要内容。

学习的原因与内容都已经明确,李暠最终将如何成才的方法告诉了儿子们:

“且经史道德如采菽中原,勤之者则功多,汝等可不勉哉!

这也正是李暠诫子最核心的所在:对经史道德学问的学习与掌握,就如同一个人到田野中采摘豆子一样——勤快的人一定能收获最多。

子游为武城宰时,孔子曾经问他是否有人才辅佐。子游推荐了澹台灭明,并给出他的理由,“行不由径”。

行不由径,字面意思就是:走路的时候,不会选择捷径。

其实从古至今,若真的只为行走方便,选择捷径也无可厚非;出处的“行不由径”,指的是做人做事绝对不会偷奸耍滑走捷径。

毫无疑问,勤奋,能杜绝学习上一切走捷径的想法。

历史上说起勤奋的典故,至圣先师孔子称得上是楷模了。

晚年的孔子喜欢阅读《易经》,《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读《易》,韦编三绝。

众所周知,最早的文字通常写在竹简之上;为了阅读方便,通常会用牛皮绳将竹简编联起来。至于文言文中的“三”,更多时候指的是不确定的“多次”。夫子阅读《易经》,甚至将编结的牛皮绳都翻断了……勤奋程度可见一斑。至于孔子取得的成就,就更不必多做赘述了。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勤奋之功不仅在成就,更在心性态度的养成。或许我们都不会否认:态度,可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至少80%以上的问题。一件事成功与否,“会不会”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想不想”和“要不要”才是重中之重。

(0)

相关推荐

  • 【第132期】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13章》孔子和子游判别贤才的标准对我们有何启示?

    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13章>孔子和子游判别贤才的标准对我们有何启示? 6·13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 ...

  • 真正厉害的人,从来都不走捷径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你会一事无成, 就是因为一直在找捷径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论语·雍也第七 ...

  • #每日学论语#6.13【2016-11-17】

    #每日学论语#6.13[2016-11-17] [原文] 子游为(wéi)武城宰.子曰:"女(rǔ)得人焉耳乎?"曰:"有澹(tán)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 ...

  • 【传统家训】捐出祖宅的慈善先锋

    幼年时因父亲病故,他与母亲被家族长辈逐出家门,母亲无奈改嫁以抚养他成人.宋朝礼法森严,女子改嫁是极大的污名. 开蒙后,他励志苦读.因为家中贫寒,三餐不继,他就将小米熬粥后隔夜凝固,第二天一分为二早晚各 ...

  • 【传统家训】莫为无益事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识之士发现一个规律: 对大多数人而言,温饱后才会开始精神世界与道德情操的追求. 为此他们致 ...

  • 【传统家训】鸣沙山敦煌藏卷 开童蒙《太公家教》

    <太公家教>虽有"太公",但却与姜太公没有丝毫关系.它是唐宋时期广为流传的童蒙训诫读物,在已发现的敦煌文献中就保存有很多唐代手抄本. 至于作者,有人认为,"太 ...

  • 【传统家训】郑氏著书立训,王妃受教躬行(二)

    家庭规模无论大小,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各类关系的处理,大家族更是如此.这一点,侯莫陈夫人在撰写<女孝经>时就已了然于心.理论性内容教导完毕后,免不了给侄女列出几条锦囊妙计以应对大家庭中的诸多& ...

  • 【传统家训】郑氏著书立训,王妃践行受教(一)

    "高门嫁女,低门娶妇",这是古代不成文的婚嫁传统.这并不是攀高枝儿,嫁入高门首先是对女子家教门风的极大肯定,更重要的是对提升娘家的阶层地位大有助益.其实即便今天,也有不少人为迈向更 ...

  • 【传统家训】媲美孟母,和丸教子

    提及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母亲,孟母一定位列其中.若没有循循善教的孟母,亚圣能否"入圣"也还真是个疑问.虽然其后伟大的母亲有很多,但却少有能与之相提并论.一直到唐代,"柳母&q ...

  • 【传统家训】乱世拒盗有法,育女更有妙招

    家教好究竟有多重要,隋末唐初李恕家族,给出了标准答案.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强盗横行杀人越货.但,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面对李恕家族,强盗们不仅过门不入,还互相叮嘱"无犯义门". 无 ...

  • 【传统家训】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经常能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消息. 夫妻频频争吵,原因是丈夫沉迷游戏,工资全部充值买皮肤.装备...... 女会计为打赏男主播200万,铤而走险贪污公款...... 银行高管重金打赏女主播,挪用储户资金 ...

  • 【传统家训】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

    "配享太庙",相较于"文正"的谥号,对古代官员而言是更加少之又少的尊荣. 乾隆年间张廷玉,三朝元老,告老还乡之际竟然上书要求皇帝写"保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