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萨布兰卡的海风
卡萨布兰卡的海风
2019.3.25
1943年1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双巨头在北非会面,举行了二战期间重要的军事会议~卡萨布兰卡会议,确定了美英盟军的军事政治路线图。以此为节点,二战战场攻守态势即将发生有利于盟军的反转。
时光过去了76年,曾影响世界命运的主角当被提起时,并不比北非谍影里的明星更为人瞩目;改变历史命运的事件,并不比电影里的虚拟情节更令人关注。如今,按照电影镜头复制的门前有两棵棕榈树的里克咖啡屋(Rick's Cafe),300第纳姆(当地货币,约合人民币200多元)只能喝一杯咖啡,还得提前预约。而卡萨布兰卡会议旧址在何处,导游说不清,道不明。
今晨由非斯出发,取道梅克内斯古都,下午赶到卡萨布兰卡。在以往印象里,濒临大西洋的卡萨布兰卡,应该有曼妙的海景线。在C形海湾里,蓝色海浪涌向沙滩,明暗交错的建筑物沿着海岸线一字排开。
当真的来到卡萨布兰卡,看到大西洋雪白浪头涌来时,却不见海岸建筑和谐的凝固乐章,海岸线平庸而乏味,即便不远处有高耸入云的哈桑二世清真寺的伟岸形象。
迈阿密大道是大西洋的观赏处,大道挨着大海,几乎没有沙滩,海水拍打礁石,不时掀起大浪。海水与大道之间是遮挡视线的众多餐馆和咖啡屋。今天是休息日,大道上人来人往。穿长袍而不戴面纱、既传统又开放的年轻夫妇,个个面容姣好,身材匀称,身边嬉戏的孩童眼大有神。行者优哉游哉,步履舒缓,但也有三五细挑个儿的男孩一阵风似的在人群里穿行。
埃及的亚历山大被称为地中海的新娘,卡萨布兰卡被称为大西洋的新娘。两位新娘各有姿色,地中海的新娘似更温婉秀丽。
迈阿密大道不同于亚历山大海岸线有众多古迹,但自身也有令人骄傲的地方。作为现代建筑的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面向非洲,背靠大西洋,以宏大、奢华、精美在伊斯兰世界树立起精神高扬的旗帜,也给世界文明增加了光彩。进入寺内者,莫不啧啧称奇顿生肃穆。
外国使馆多设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美国使馆却设在卡萨布兰卡。在人流涌动摩肩擦踵的鸽子广场,各色人等都来凑热闹,可坐处都坐人,可行处都行人,无数白鸽只能集中于喷泉四周,疲乏的双翅任谁哄赶也不愿飞起。浑身披挂铜碗盏和羊皮水囊的柏柏尔人,带着醒目的宽边红帽招人合影赚钱。见一亚洲面孔女性偷拍,柏柏尔人发现后紧追不放。
鸽子广场正对着法院,法院左侧略显低矮的黄房子是美国使馆。使馆楼前有一高大雕塑,美国国旗在微风中扬不起来,耷拉着只能看见一点蓝色。
晚上下榻Imperial Casablanca Hotel,楼下整夜吵闹不断,吸毒者翻着手势谈价交易。还有人硬拽着女孩上出租车。据说这里是吸毒一条街,违反伊斯兰教义的小酒馆也有不少。看来,如同白天之于夜晚,美丽与龌龊也共存共生,Imperial Casablanca Hotel楼下场景只不过更令人纳罕。听说,这里相距《红海行动》拍摄实景地仅只隔一条街。
一次历史会议使卡萨布兰卡青史留名,一部电影使兰萨布兰卡更具活力。清爽海风吹来,一次打卡式旅行使卡萨布兰卡成为笔者抹不去的记忆。
(吸毒者交易的街道)
(清真寺内景)
(清真寺广场的行人)
(清真寺广场的行人)
(哈桑二世清真寺)
(鸽子广场)
(巴塞罗那迈阿密大道)
(巴塞罗那鸽子广场)
作者:顾德欣,年过七旬,体魄尚可,感知事物,颇有精神。本号将连续刊载作者近年来写就的游记随笔,以就教于读者。
您的鼓励就是我们原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