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医师日野原重明:尽早做到这4点,你可以精彩地活到100岁

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山东90后已经为养生付出了行动,其中40.7%的白领开始养生;13.3%的白领长期使用保健品;有17.4%的白领有养生意向并持观望态度;仅有28.6%的白领无养生打算。

看看职场类热播剧《令人心动的offer2》,就知道此调查不虚。刚报到的八位实习生,王骁上班第一天就在桌上摆了VC等保健品,李晋晔和丁辉也是保温杯里泡枸杞,其他实习生在面临加班、压力时,也会选择泡一杯枸杞。

可见,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剧,对于健康的担忧提前了。

日野原重明在《活好2》一书中指出,尽早养生是对的,等到疾病发生时才关注健康,已经迟了。

日野原重明是天皇御医,日本提倡预防医学的第一人,103岁时他还坚持每周用一天时间坐诊,他一直活到105岁,被日本人称为国宝医师。

在《活好2》这本书中,日野原先生告诉我们:生而为人,不仅要活着,更要活好。想要长寿,你必须保养好身体与心灵;想要活好,你需要保持新鲜和贡献价值。

如果你也想像他一样拥有健康、高质量的人生,不妨来看看他的健康秘诀。

关爱健康,从年轻时做起

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指出,中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018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但据研究,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

什么是健康寿命?它是指人们能够生活自理的平均年龄。生而为人,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健康且有尊严地活着。

其实,无论是自如的行动还是坚韧的心理,都离不开良好的身体机能。因此,身体的健康是最重要的。

作为一个百岁老人,日野原重明每年仍能做100次左右的演讲,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在保养身体方面,非常注重这三点:

1. 控制体重

俗语说:千金难买老来瘦。瘦的人灵活,更能避免高血压、高血脂等习惯性疾病。日野原重明认为:一个人体重的理想状态是维持他30岁左右的体重。

日野原重明自三十岁后,体重一直保持在60公斤左右。为了保持体重,直到一百多岁,他依然坚持每天控制饮食。

2.预防骨质疏松

在我国,有些老人会感觉腿脚疼痛,这是骨质疏松的表现,它说明骨骼中的骨量已经丢失了30-50%以上。

骨质疏松的人更容易发生骨折。在101岁时,日野原重明因为支气管炎发作不停地咳嗽,导致了背部胸椎的骨折。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教授邱贵兴认为: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最好的办法是防患于未然,年轻时努力提高身体的骨峰值,保持正常的骨钙量和骨密度,就能缓解骨质过早流失。

适当的户外活动、晒太阳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另外,要避免长期酗酒、过度饮用咖啡、浓茶,这些都会影响钙在骨骼中的沉积。

3. 感知身体变化

我有一位同事,刚刚升职,正是春风得意、意气风发的时候,今年的体检查出得了肠癌,因为是中晚期,必须化疗之后才能做手术。今年,他才四十五岁,太年轻了。

日野原重明建议人们要敏锐地感知自身状态,以此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因为尽管体检能够帮助人们及早发现身体隐患,但是在疾病早期,体检数据未必能反应出来。

这位同事在生病之前偶尔便血,但他没有在意,如果他留意身体发出的这些信号,并给予重视,也不至于拖到无法手术。

预防骨质疏松和保持体重,我们就能使身体良性运转,此外有病及早治疗就不会出大事。

接纳意外,关注人生的积极面

心理学家认为:身体好的人会有好心态,心态好的人也会有好身体。可见,一个人的身体与心理状况互相影响,两者都很重要。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因为年终考核没有得奖,开车时胡思乱想,结果撞到路牙上,导致胳膊骨折。因为骨折,人变得抑郁。他的人生由一件坏事引发另一件坏事,他觉得命运对他太不公平了。

有人认为:幸福是常态,而不幸是命运不公。《幸福的陷阱》一书指出:不幸才是人生的常态。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我们在一个又一个困难面前修炼自己。悲观的人,在困难中被情绪控制;豁达的人,在困难中提升自己。

我统计了一下,日野原重明在100岁后发生的意外有:被椅子绊倒,撞破头,缝了20多针;左手小拇指撞到桌角,静脉损伤,缝了12针;咳嗽导致背部胸椎骨折;出差演讲过度劳累引起噩梦连连等等。

对于一个老人来说,遭遇这些,发泄或抱怨一下再自然不过了。但是,日野原重明并没有,他接纳这些意外,学会了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是指心灵不被特定的事情困扰,而是接纳它的存在,心情保持波澜不惊,如流水般静静地流淌。日野原先生是这样想的:如果不得不进医院,那放心地把自己交给医生吧。

过分关注事物的消极面会让人觉得生活太过艰难。困难、缺陷、麻烦它就在那里,关键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在哪里。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AB面,人们常把快乐、幸福的一面给别人看,把悲伤、不幸的一面留给自己,其实这么做不对。

别人看到我们生活中的哪一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选择看到生活的哪一面。

长寿的人会看到人生积极的一面。日野原重明有一个习惯:每天睡觉前,他把身边发生的正向的、鼓舞人心的事情记在日记里,然后反复回忆这些温馨的画面,在回忆中安然入睡。

生活总是让人欢喜让人忧,接纳意外,多看积极的一面会让我们有更健康的心理。

挑战自己,永远做新的事

有人说:身体上的老是力不从心;心灵上的老是墨守陈规。身体的衰老无法阻挡,但是心灵的衰老可以避免。

马丁·布伯说:永远做新的事,就永远不会老。

2021年春节前,有一个视频让全网沸腾。

清华大学一群平均年龄74.5岁的老人合唱了歌曲《少年》,他们唱歌时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样子,所展现出来的那种生机与活力,让人感动到落泪。谁能想到,老年人身上也有如此少年的一面?

长寿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愿意接受新生事物,唱新的歌、跳新的舞、接受新的观点、使用新的产品。一个人经常吸纳新生事物,就会变得有活力。

在100多岁的时候,日野原重明并没有觉得生命即将抵达终点,从而虚度光阴,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相反,他因为意识到死亡,更加珍惜时光,坚持尝试新事物。

日野原重明一直有恐高症,乘坐观光电梯时,如果不小心看到窗外的风景,他的双腿都会害怕得发抖。但是,101岁的那年夏天,他决定挑战自己,乘坐直升机在曼哈顿上空观光旅游一下。15分钟的旅行结束后,当他走下飞机,意外地发现自己克服了恐高症,整个人因冒险和开心而心潮澎湃。

100多岁的日野原重明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次:第一次骑马,第一次出版俳句集,第一本出版童话书等等。

日野原重明说:尝试创造新事物是我规划的老年生活方式之一,只有意识到死亡才会更加珍惜时间。他试图在生命的衰老中,找到活着的意义。

奉献自己,找到人生的价值

日野原重明在接受《日本时报》记者专访时指出,他长寿的秘诀是“一直工作”。

工作真的能让人长寿吗?

去年,我爸住院时,隔壁病床上住了一位老中医,七十多岁,来做手术切除白内障。探望他的朋友劝他:“这次出院后就不要上班了,退休工资还有九千块呢,何必那么辛苦?”老中医当时满口答应,但是等朋友离开后,他对我们说:“我不会打牌,不喜欢闲聊,退休后继续上班,有点事做,挺好。”

有人觉得退休之后还要上班,太辛苦;有人觉得退休之后有班上,说明我有价值,工作是我参与社会的一种方式。

所以说,不是工作让人长寿,而是工作带来的价值感让人长寿。

日野原先生认为:生命存在于我们能够支配的时间里,应该尽可能地把时间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他认为上班是贡献价值,帮助别人。日野原重明是全世界执业时间最久的医生,即使在103岁高龄时,他还坚持每周抽出一天时间给患者看病,他一直通过写作与演讲传播健康知识与思想,影响他人,在101岁到去世前,日野原重明共做了当天往返的演讲296次,需要外宿的演讲54次。

100岁的老人还如此奔波劳累,辛苦吗?辛苦,日野原先生甚至因此而做噩梦。那为什么他还如此坚持?

心理作家陈海贤指出:一个人进入中老年阶段需要获得繁衍感。所谓的繁衍感就是将自己的知识,技能,思想传递给下一代,这样他们就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生命的延续。

日野原重明正是通过帮助别人,提供价值,拓展生命的宽度,使自己活得丰盛。

日野原重明一生都活得长寿,活得精彩。

除了是一位医师,在《活好2》这本书中,你还会发现日野原先生是个多才多艺的老头,他会绘画、指挥、作曲,简直是一个超级明星,是一个让银发族看到会尖叫的偶像。

如果你也想像日野原先生一样活好,活得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不妨读读此书。

樊登老师说:纵使生活困难重重,也要活得热气腾腾。

让日野原先生的生活理念与经验助你活出活力,活出精彩,活出意义。

愿你我都能活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