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耒的一首五律,头一个字就境界全出,最后两句更显技法高超
品读和欣赏古诗词,既能增长各方面知识,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还能提高自身的素养和品味。由于心境不同,人们一般都会喜欢与自己合拍的作品。读者在阅读时,不仅希望从中认识世界、享受艺术,而且还希望借他人酒杯,浇自己的胸中块垒。
读者欣赏与自己感情频率相近的作品时,仿佛遇到了知音。比如性格质朴、宗圣重民者,多爱杜甫的沉郁;个性狂放、崇道乐仙者,常喜李白的浪漫。而洁身自好、隐避山林者,耽于陶渊明;匡时济世、针砭时弊者,独尚白居易。人们阅读时各近所喜、各取所爱,也是毫不足怪。比如苏门四学士中,有人喜欢黄庭坚,有人偏爱秦观,当然也会有人看好其他两位。下面介绍张耒的一首五律,头一个字就境界全出,最后两句更显技法高超。
破幌宋代:张耒破幌一点白,卧知千里明。低窗通雪气,乔木尚风声。传警军城静,鸣钟梵刹清。高眠寻断梦,邻树已乌惊。张耒是北宋文学家,宋神宗年间考中进士,曾以直龙阁学士知润州。张耒是苏门四学士中辞世最晚的诗人,他喜欢唐代白居易、张籍的诗歌风格,作品平易朴实,颇具婉约情怀,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张耒家境清贫,自己很微薄的俸禄,却要养活十口之家。诗人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不得已只好经常陆走水涉、冲寒冒暑。他精神上压力巨大,别人很少看见其露出笑容。不过诗人因此而非常同情百姓们的疾苦,也在其作品中经常体现这个特点。一个寒冬的清晨,诗人很早就醒了,外面天寒地冻,屋里虽然没有生火,但被窝里还是很温暖。诗人躺在床上,周围寂静无声,他正想闭上眼睛再睡一会,忽然一阵寒风吹来,一点白光透过门帘,也照亮了一个屋角,诗人立刻就明白,外面开始下雪了。破,这里是透过的意思;千里明,则夸张地表达了夜间积雪反光,到处都显得很明亮。诗人依然躺在床上,他想象着屋外的雪景。窗户低矮,冷气也侵入门窗的缝隙;而那些高大的乔木,更为呼啸的寒风助力。作者用“雪气”和“风声”,抒写了寒夜里风雪交加的场面。人们还可以进一步想象,也许还有一些早行人,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冒着风雪赶路。而诗人虽然暂时比较安闲,但一定也在为将来的生活,默默地筹划着。
接下来,军营里吹响了号角,似乎也在警告人们要注意雪情。作者虽然躺在被窝里,却还能隐约地听到寺院中的钟鸣声。此时枝头又传来乌鸦等鸟儿的鸣叫声,共同交织在一起,诗人再想酣眠入梦,已不可能。诗中的雪气、风声,警角、寺钟,以及鸟鸣声,都是透过门帘,而被躺在床上的作者听到的。这一切其实正反衬出清晨的宁静,而诗人也是因为平日里非常熟悉这些生活场景,才能描写得如此生动。由于描写的是雪中的早晨,虽然有许多声响,却给人一片静谧的感觉,可是邻树上的乌鸦已被雪花惊醒了。最后两句技法高超,不再如前六句那样叙事,而是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虽然戛然而止,却令人遐想无限。全诗描写细腻,刻画生动。一个“破”字,是这首诗的诗眼,也让诗歌的境界全出。张耒的优秀作品数量虽然不及秦观和黄庭坚,但他的才华与他们比较起来,却毫不逊色。如果褒贬不一,也是因为大家各有所爱。朋友们有何想法,也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