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故事:卢俊卿歪解唐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著名的唐诗《赠汪伦》,正是大诗人李白的佳作,这首唐诗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背诵。正是因为这首唐诗的知名度之高,所以它背后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上学的时候老师都讲的都是课本上的版本。但是有人却对这首唐诗背后的故事提出质疑,故事内容漏洞百出,因为他这个版本才符合人情往来的常情。这个人倒不是知名的文化研究专家学者,而是我的大学同窗室友卢俊卿。
卢俊卿在大学里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是上下铺的兄弟。卢俊卿与别的同学不太一样,大部分人上学前,上过学前班或幼儿园,而他却没有上过。卢俊卿小时候是跟着爷爷在兰州的农村老家长大,那个时候农村是没有幼儿园或学前班。爷爷是个小学老师,从小在私塾里读书,接受的是传统教育,熟读四书五经。卢俊卿从小就受到爷爷传统教育的影响,《唐诗三百首》等启蒙读物,他早就会背诵了,而且每首唐诗背后的故事也都知晓。
在大学里,在与同学们聊天的时候,能够引用一两句唐诗,而且还是对方不知道的诗句,不仅能够彰显文雅的气度,还能引起女同学的好感。卢俊卿满肚子都是唐诗宋词,我们这些爱好附庸风雅的室友们,就经常向他讨教,不仅要知道唐诗的意思,还要能讲出背后的故事,这才能显出自己的学问。有一次,我们谈论到李白的《赠汪伦》这首诗,这首诗出现在小学课本里,上过学的人都学过,主要是描写了李白与汪伦的友情。
李白当时是诗坛大家,许多文人骚客及普通的读书人,都想与之结交。汪伦当时是一个离任的县令,也是李白的忠实粉丝,非常希望能请到来家中做客。汪伦知道李白有旅游和喝酒两大爱好,所以他写信给李白,特别在信中注明“十里桃花”和“万家酒”。 没想到李白还真的来了,原来所谓的“十里桃花”只是十里之外有一个“桃花潭”,“万家酒”其实是姓万的老板开的一家酒肆。汪伦每天都是好酒好菜的盛情款待,李白看汪伦对自己如此真诚,也就你没有生气,一连住了很长时间。李白乘舟离开的那一天,汪伦唱着歌、跳着舞为李白送行,触景生情,李白才写下了著名诗篇《赠汪伦》。
听完了故事,卢俊卿问我们:“你们以为汪伦是在真心送别李白吗?”我们听着话都是一脸茫然,上学时老师都讲过了,难道这其中还有隐情不成?卢俊卿接着说:“根据我的分析,汪伦的送别方式有悖常理,别并是真心为李白送别,倒是在庆幸李白终于走了。汪伦仰慕李白的名气是真的,希望李白到家里做客也是真的,可是没有料到李白不懂人情世故,在这里住着不走了。汪伦每天还得好吃好喝的招待他,自己什么事情也做不了,每天陪着他喝得醉醺醺,老婆肯定没少埋怨汪伦。再有汪伦只有离任的七品县令,那时县令一年俸银才20几两,家底未必殷实,款待李白的饭菜酒肉应该开支不小。另外,汪伦也是一家老小,还有丫环等佣人,李白一个嗜酒成性的大男人,在家中长住有诸多不便。”
卢俊卿接着说:“在唐代送别友人的方式都是'饯行’,比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诗句可以为证。另外,正常情况的送别应该是依依不舍,而汪伦送别李白时是边唱边舞,其本意是庆幸李白终于走了,不由得欣喜若狂。而李白却不明真情,以为汪伦是真心相送,才写了这首《赠汪伦》表示感谢汪伦的深情厚谊。”卢俊卿说完,我们一个个大眼瞪小眼,虽然是歪解,但是理论上还是合情合理,难道这才是事实吗?
不管卢俊卿的歪解是否属实,我们几个室友都佩服他的这种爱钻研的学习精神,用怀疑的目光看世界,你才能发现不一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