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名家评诗】(4)
【名家评大风歌诗友会第四期作品】
题梅花图
马旭升(北京)
卧雪凝冰魄,舒颜淡岁光。
磨穿千古砚,不及一枝香。
杨逸明评——题画诗应该是夸画的好。前两句似是夸画作,又似直接夸梅花。后两句才把画上的梅花和自然中的梅花做了一个对比。千古以来,梅花画得再好,也不及大自然中真的梅花能够有“一枝香”的功效。寥寥几笔,似有所寄托。
压路机
蒋继辉(徐州)
大地几多沟壑横,喜闻铁甲走雷声。
雄姿健步昂头处,不信人间路不平。
杨逸明评——咏物诗光做到“言之有物”还不行,还要有寄托,有情趣,有言外之意。否则就成了“打一物”的谜语。此首咏“压路机”,字字句句描写此“物”,时时处处影射彼“意”。王士祯:“咏物之作须如禅家所谓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此首得之。
清永陵有感
武立胜(北京)
启运峰前树掩坟,昔年王气了无痕。
时光自有轮回律,不换江山只换人。
杨逸明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沧海桑田,教人感慨和醒悟。这首小绝句,层层铺垫,最后引出“不换江山只换人”的警句。井然有序,语言轻快,思绪沉重,发人深思。
观园艺师剪枝
蒋昌典(湖南)
展叶伸枝本性天,缘何一律整成圆。
劝君莫要施刀剪,天趣从来出自然。
杨逸明评——盆景本是一门艺术,写诗也可以从另一角度思考,写出自己的观点,当然这是在对于人生和艺术作思考,已经不是在讨论盆景的艺术了。龚自珍写过《病梅馆记》,反对对梅树用人工的手段造型,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这首小诗也是通过不主张修剪枝叶为植物造型,写出自己“天趣从来出自然”的思想。诗的主题和立意,可以丰富多彩,都需要自己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另辟蹊径,自己去发现和思考。
题打工老夫妻
宋善岭(徐州)
一刮鱼鳞一剥葱,朝阳忙到夕阳红。
育儿已把头熬白,养老还须靠打工。
杨逸明评——底层生活的老百姓非常艰辛。生儿育女已经耗尽大半辈子的血汗和精力,老了还是要靠自己继续打工养老。读来沉痛。诗人没有发议论,只是罗列现象和事实,言简意赅,却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
西江月·晨起惊见栀子花开一朵
刘能英(北京)
窗外鹊儿歌唱,庭前栀子花开。当年父母手亲栽,今已亭亭如盖。 好个高枝雪玉,分明上苑仙胎。天香缕缕袭人怀,摘与侄孙先戴。
杨逸明评——一棵树,是当年父母亲手种植,自是意义非同寻常。整首小词写来洋洋洒洒,自然流畅,然人感到美的享受。前辈种树,后辈闻香戴花,亲情绵绵不绝。一如“天香缕缕”不绝也。
浣溪沙·家中窗口看山
王海娜(北京)
窗口频频传鸟鸣,偶然撞响小风铃。房间收拾已婷婷。 用画来安抚画笔,让花去选择花瓶,我于闲处看山青。
杨逸明评——意象塑造和遣词造句的新颖奇特,是写旧体诗词作者需要向写新诗作者好好学习的。这首小词中“撞响”“安抚”“选择”等,都有出人意料的功效。旧体诗词,句式也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此首下片的前两句,就变成了上三下四,反而显得自然活泼灵动。古人对此也做过尝试。辛弃疾“以手推松曰去”,就完全是散文化的句式了。“房间收拾已婷婷”“我于闲处看山青”,都是大白话,却依然有着旧体诗词的传统韵味。
【正宫·汉东山】弄孙(新韵)
王传芬(徐州)
弄孙趣味多,甘做训服骡。耍赖让我驮,累死也么哥! 背上悠哉闹腾着。牵俺脖,驾驾哟,乐呵呵!
杨逸明评——古代诗人写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当代诗人使用了古人的词语,不能再去重复描写古人的思想情绪和生活场景。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应该探索用旧词语和新词语写出反映我们时代面貌的诗词来。这首小曲,写得是大家熟悉的老人带第三代孙孙的场景。生动有趣,有此经历的老人读后都会发出会心的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