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趣的人||:李辉先生印象
徐建华
李辉先生要应邀来我校“衍林讲堂”开讲了!
得知这个消息后,看过李先生一些介绍,尤其注意到那些图片,俊朗清秀的面容、干净有神的目光。虽然略知一二,笔者还是很好奇,这位曾供职于《人民日报》文艺部、“采访中国现代文学名家最多的记者、编辑”,这位著作等身、用非虚构写作的方式让很多认识巴金、认识萧乾……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史社会史上一些错综复杂的事件的真相、了解当代文艺界一些鲜为人知的风雅逸事的作家,这位与很多当代文艺名家与他们的后代有着密切联系的作家,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想到过温文尔雅、满腹经纶、睿智机敏、平和通达、深刻冷峻……在聆听了李辉先生在“衍林讲堂”所做的《不同的阅读不同的乐趣》、还有机会和李老师有短时间的接触后,觉得我所想到的都有,却并不是最主要的印象。我最主要的印象居然是——他是一个有趣的人。
李辉先生在“衍林讲堂”从三个方面讲了自己不一样的阅读,不一样的乐趣。每一部分都被他讲得意趣盎然。
第一部分讲经典的阅读。李辉先生介绍了他最喜欢读的十本书,及喜欢这十本书的原因。
他喜欢读巴金的《随想录》,因为喜欢巴金讲真话,喜欢他为文学新人仗义执言,并传承巴老的精神在写作上大胆质疑讲真话。
他喜欢读沈从文的《从文家书》,因为阅读让他仿佛走进一道风景长廊,领略从文伉俪的人生风景。而且,沈从文家书虽然是沈先生他们自己情感的真实记录,却又分明是历史的折射,是沈从文全部才情的凝聚,是个人感情、风景、文学、艺术构成的丰富世界。他还发现,“沈从文的笔是多彩的,他的创作心境也是多样的。”使《从文家书》无论从文体上、语言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呈现出“与他人大大不同”的千姿百态的美。
他喜欢读(英)阿伦·布洛克的《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作为理论书籍,没有剑拔弩张、没有居高临下,作者与译者高度一至,呈现出平和朴实的风格。用演讲的形式描述的人文主义传统,“不是概念的演变、不是哲学的交锋,而是与人类生活、文化、精神须臾不可离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他喜欢读人物传记,从不同人的传记中“欣赏历史的风云变幻,体会不同的生命形式”。并推荐《杰斐逊传》,这本书让他读到杰斐逊总统“对建设图书馆和普及教育的沉溺。”杰斐逊为自己写好并要求亲友不得增添字的墓志铭是:“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独立宣言》和弗吉尼亚州宗教自由法的执笔人弗吉尼亚大学之父安葬于此。”李辉先生觉得,“把一所大学的建设,与一个国家的独立相提并论,这正说明,在杰斐逊那里,政治与文化建设同样重要。”
他还喜欢读李泽厚的《美的历程》、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斯文·赫定的《我的探险生活》、贾植芳的《解冻时节》、冯骥才的《美国寻梦》、黄永玉的《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他所喜欢每一本书的背后,都有自己不同一般的感触,总的概括起来就是,那些书都是真、善、美、趣的具体内容。从他所列举的十本喜欢的书中,我们不难感受到李辉先生高雅的志趣。
第二部分讲副刊的阅读。喜欢阅读副刊,这固然与李辉先生长期从事副刊的编辑与撰稿的工作有关系,但他认为“副刊是半部文学史”,这识见也是一名资深读者的经验之谈。他如数家珍般地介绍了那些在副刊工作过的名人,徐志摩、郁达夫、沈从文、萧乾……那些经由副刊而被读者了解的名作名家,《狂人日记》、鲁迅,老舍、梁实秋、闻一多、冰心……那些由副刊文章汇集而成的巨著,《副刊面面观》、《心香一瓣》、《纽约客闲话》……充分说明了他所作的“副刊是半部文学史”的论断。他还热心地为《海南日报》“文化周刊”发表的文章结集成书贡献金点子,其深厚的副刊情怀与情结,反映了李先生不改初心、牢记本真的理趣。
第三部分讲绘本的阅读。李先生介绍了他如何在外国应邀访问时遇见充满想象力,又充满日常家庭生活温暖气息的绘本,他如何把这些绘本翻译介绍给中国的儿童。他在绘本图片与文字的介绍中,多次说到的一句话是“这很有意思。”他关注到画中人物神态很有意思,关注到画中场景很有意思,关注到画中的文字很有意思,关注到被夸张变形的动物很有意思,关注到种种这些反映出儿童的心理与想象的一切都很有意思……在讲这一部分的时候,让人觉得坐在讲台上的那个人,是一个心灵多么单纯、多么快乐,是一个多么充满童趣的人啊!
李辉先生说:“一个人一生总要做一些有份量的事情”,这体现他做事的志趣;他说:“每个人要注重对家族故事的传承与记忆,了解并记录家族历史的细节,知道自己的前辈是怎么走过来的”,这体现了他做人的真趣;他说:“游记应该让人眼睛一亮。看名人的故居与墓地,把一个人生命的起点到终点衔接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不同人的生命体验”,这体现了他游历的情趣;他说:读书的体验要“开心、快乐、充实、有意义,有意义才是重要的”,体现了他阅读体验的妙趣;他的公众号推文《最美窗外》,用独特的审美视觉,把最美的窗外图文并茂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令人陶醉。在寻常中发现不寻常的美,这难道不是一种奇趣?在讲座后的接触中,李辉老师率真率性、真挚热忱、思维敏捷、言语爽快,体现了他生命之树常青的生趣……
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人啊!细想起来,李辉先生经历过众多硕儒名家数十年的关怀熏陶,写过那么多硕儒名家的故事,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游历经验,做过相当多的“有份量的事情”,把自己做成了名家。但他依然有一颗赤子之心,他常挂嘴边的是那些前贤们对自己的关爱和自己的感恩,他也说到自己在与大家名家交往中不图名利,只图文脉的传承,让人感受到他为人的义趣。
一个人越纯粹,便越有趣。